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资源优化组合以及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循环利用发展方式,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是全国首批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地市之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对淄博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优势背景、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现状、示范园区建设、培训宣传、项目投资及政策扶持情况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出近年来淄博市各区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并对淄博市未来循环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提升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农业、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薇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45-17046
根据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现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以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秸秆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开发前景较为广阔。随着对环境问题重视度加强,开始调整和改进秸秆资源利用方式,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该文以延安市为例,对延安市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提出加强禁烧力度、利用零星资源、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对接、制定合理优惠政策、发展新能源行业等发展措施,给延安市秸秆利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袁本华  董铮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56-358
根据生态平衡理论以及湖北省襄阳市各县(市、区)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计算统计出农业主要项目生态用水量.结果显示:襄阳市农作物生态用水总量为18.58亿m3/年,林木生态用水量为15.30亿m3/年,草地生态用水量为0.18亿m3/年.分析的结果为襄阳市农业生态用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一自然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将农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活动与生态一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发展模式。清流县近年来,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在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生态为依托的循环农业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沈琳  王振  曾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5,(14):344-347
循环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学为基础构建的新型农业发展形态.该研究基于在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的实地调研,根据受访农户对当前循环农业生产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受访农户的农业产出效益,对当地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分析影响当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双河村循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动力不足.因此,当前应该从规范政府引导,健全市场体系,培养农民人才,引进农业技术,改善农村环境几个方面来推动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重庆市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出了适合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的主推模式,旨在为重庆开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农副产品利用率低、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等诸多生态问题,走循环农业道路是中国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循环农业经济主体,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政策引导,将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适合姜堰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载体。本文以淮安市为例,详细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当前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产业规划、标准化生产、服务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有效载体。本文以淮安市为例,详细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当前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发展面临的的产业规划、标准化生产、服务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应对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近些年,全州县以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生态乡村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抚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四种模式的基本情况,制约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强化生态意识、加快观念更新;抓好功能区划、实现协调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广适用技术;强化政策导向、夯实发展基础;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服务体系五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浙江省泰顺县从2014年开始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计划通过5年努力,到2018年力争实现"四化  相似文献   

15.
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实践发展中因体制机制、利益协调、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未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以A农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例,深刻剖析了高效生态循环发展的体系构建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在超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A农场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通过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产业化经营模式、技术集成创新、产业融合等多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为中国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具有高效性、生态型、循环性和结合性的特点,在选择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协调统一、多方参与以及市场导向的原则。结合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和原则,根据重庆市五大农业功能区划分,为重庆市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选择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资源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探讨生态农业良性循环链的模式与技术,提出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识;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为发展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环境的建议,以期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它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湖北省京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诠释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林-农-菌-禽"四位一体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的运行方式、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今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选取典型的生态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穷落后而发展潜力巨大的民族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现状和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地探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改善当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甘孜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