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保持森林实物资源总量有所增长并能满足社会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 是应建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环境林业,即对森林环境产品进行新的界定,建立森林环境资源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此,提出应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经济互补、灾害保险及产业核算等经济政策,以逐步解决资源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保持森林实物资源总量有所增长并能满足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应建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环境林业,即对森林环境产品进行新的界定,建立森林环境资源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此,提出应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经济互补、灾害保险及产业核算等经济政策,以逐步解决资源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较系统、全面地核算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环境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制氧价值、景观游憩价值和净化环境污染价值)和实物价值(包括林地价值、林木和果品价值)的现值,并且分析了不同贴现率时森林资源价值的差异,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取低贴现率进行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环境价值是森林资源价值的主要部分,充分说明了森林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森林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所涉及的森林生态资源补偿依据、对象和范围、补偿目的、途径、数额及估算方法,实现生态补偿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障碍进行了论述。认为现行有关商品价值理论不估算森林林生态资源价值,并从心理评价角度提出了确定生态林与商品林的分类原则及生态林的功能目标,以估算森林资源价值的补偿数额。  相似文献   

5.
森林主导生态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问题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但多侧重于整体价值核算或单项价值核算,很难满足多层次生态价值评价的实际需要。引入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和主导产业理论,在森林的生态补偿中首次提出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的概念。以八达岭林场为例,对森林资源的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的概念模型,完善了森林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6.
绿色GDP核算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资源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内容,土壤保育是其最重要的环境服务功能之一,也是绿色GDP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有关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成果,将目前核算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模型归纳为整体核算模型和累加核算模型2类。通过从价值核算及核算结果纳入绿色GDP2方面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核算中主要存在土壤侵蚀模型尚不完善、替代核算存在偏差、核算变量数据不精确、核算面积确定不准确、功能计量代替效益计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土壤侵蚀等相关领域研究、规范核算指标体系,并采取分区核算、个量分析及贴现的方法,运用3S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核算精度。同时,科学地界定绿色GDP的内涵,区分森林各项具体生态功能价值间的关系及在绿色GDP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避免在核算中重复或缺漏。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能够平衡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生态价值,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是目前森林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通过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在推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认识森林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森林资源价值包括立木价值、林地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4部分.本文总结和介绍了我国目前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静锐  张振明  罗凯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173-175,179
中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由于各种因素,森林生态系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对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以及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出发,选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评价方法。同时,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基础上,以活力(V)、组织结构(O)和恢复力(R)为评价指标,根据中美合作项目八达岭森林健康研究的数据,对八达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建立一套相应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球上功能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性能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森林资源也是最宝贵的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由于森林具有的经济价值,以及其在生物圈的平衡调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们将森林的发展状况或覆盖率作为考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重要指标。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森林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基于此,分析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现阶段森林资源的状况以及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China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land use changes over recent decades, with marked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Hengshan County, located in the aeolian-loessial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to illustrate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ong-term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armland in Hengshan Coun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1990--2003, whereas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farmland, orchard land, 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varied markedly among different periods: 1990--1995, 1995--2000 and 2000--2003. Conversion of orchard land, 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was dominant in 1990--1995, whereas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land mainly occurred in 2000--2003. The results suggested a profound transition in institutional policy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l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soil erosion control projects, adoption of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during this period in China. To achieve long-term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Hengshan County, efforts should aim at increasing off-farm income of rural families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land-economizing mechanisms to promote land productivity, in addition to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江西省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提出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原则、目标、范围与内容。并指出该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加强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这“三大体系”建设 ,建立全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工业污染等几个方面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指出了制约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所在。同时 ,针对陕西省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 ,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发展生态产业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节水社会 ;加速林草建设 ,保护生物资源 ;优化城乡能源结构 ,优化工业和城镇布局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 ;从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对改善和促进陕西省环境状况 ,加速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水源枯竭,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经济可行,是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个途径;全民节水,科学配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侧面;理顺管理关系,优化配置水资源,综合治理,确立生态农业,涵养水分,改善生态环境,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之计,通过以上途径,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从能值流量、能值经济、资源投入产出、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柴达木盆地1998-2007年循环经济发展概况,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的不可更新资源,属于资源输出型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可持续性也较差,但潜力较大。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地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林地资源有效管理的缺失,导致了林地资源大量流失和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林地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掌握林地的消长变化以及制定和调整林业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土壤瘠薄,水资源严重亏缺,这已成为该地区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最为主要的限制因子。侧柏作为本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意义,所以分析研究该树种的主要林分类型林地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养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定标准地和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侧柏幼龄林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特征,以便掌握各林分类型侧柏林地的差异。并通过林学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增加土壤水资源,使林木得以充分利用,为该地区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理经营林木,提高林地生产力,扩大森林资源和恢复森林植被,充分发挥林地的水源涵养效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加快实施中央“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的决策,正确估算区域人口的承载量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山西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相关统计、试验数据,设计不同草地利用率层次和不同肉食消费水平等次,对山西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及其各县市草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进行了单项和组合型的动态变化研究,为山西省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特性及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各类建设项目大量开展,加剧了人、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尤其是土石混合堆弃体不合理处置,不仅浪费大量的土(石)资源,还侵占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程等陆续开展,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更是水土保持法的明确要求,因此开展弃土弃渣特性分析及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现有资料为基础,预测我国目前已有的弃土弃渣量已接近400亿t;弃土弃渣的物质组成主要是土、砂和石块,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材料更易实现且成本低,更具资源化利用潜力。目前为止,针对弃土弃渣的管理和研究主要是从政策方面制定指导意见,对于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方法及潜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研究从弃土弃渣类型、现状、物质组成及利用潜力评价等方面总结分析,指明以土石混合为主的弃土弃渣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为生产建设单位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切实有效减少弃土弃渣产生及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生猪养殖格局变化中的环境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殖业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最重要的农业污染源。在环保政策高压和产业政策引导下,中国南方传统养猪大省生猪出栏减量较大,北方逐步承接,形成“南猪北养”之势。“南猪北养”是中国农业整体北移的一个缩影,同时在饲料供给、资源环境禀赋等方面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南猪北养”格局形成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基于此,分析了现有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可能会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不公正。一是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利于养殖粪便的资源化;二是对北方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质量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三是养殖转移后有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养殖密度过大,超出土地承载,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为了避免以牺牲东北的冰天雪地为代价保护南方的绿水青山,应当建立和完善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降低南北资源环境的不公平程度;合理利用养殖区域空间,科学布局,避免局部养殖过密;落实和创设种养结合的约束和激励政策;严格落实对承接区养殖场的环保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污染减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