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中药催情散治疗母猪发情迟缓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拟中药催情散、西药苯甲酸雌二醇对发情迟缓母猪进行了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自拟催情散能促进发情迟缓母猪发情排卵,优于苯甲酸雌二醇的治疗效果,平均多产仔2头,基本达到了该品种的生产性能,提高了母猪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2.
甲:同志,我们猪场有头母猪,产仔后,食欲正常,体质健壮,可就是长期不发情,有法儿治吗? 乙:有法儿!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大猪每日每头5毫升,小猪每日每头2—3毫升,连日肌肉注射,一般2—3次,过肥的5次,即可发情。甲:啊,你说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我用过,这种药引起发情的效果不错,可还是配不上。乙:是在注射这种药后,一发现发情就去配的吧?!  相似文献   

3.
杂交母猪的发情症状总是不够明显,影响配种,因此,如何诱导和促进杂交断奶母猪的发情症状是养猪业关心的问题。我们对三合激素(由丙酸睾酮、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组成)诱导断奶杂交母猪发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将299头断奶后1~2d未发情的初产或经产母猪分别肌注三合激素3.0,2.0,1.0mL/头(高、中、低剂量),苯甲酸雌二醇组3~10mg/头和生理盐水2~3mL/头(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三合激素对断奶母猪催情效果显著且对其繁殖无不良影响,而且能改善产活仔率,以2.0~3.0mL/头肌注为佳。  相似文献   

4.
后备母猪在达到成熟日龄后,往往有个别的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给养猪生产造成经济损失。作者以其猪场1987年秋近400头母猪经两个情期配种后余下的26头未见发情的后备母猪为材料,做了三合激素催情的试验。三合激素注射液中,每毫升含丙酮睾丸素25毫克、黄体酮12.5毫克、苯甲酸雌二醇1.5毫克。试验分四个组,头  相似文献   

5.
<正> 三合激素(上海第九制药厂出品)的主要成分是:每毫升内含丙酸睾丸素25毫克,黄体酮12.5毫克,苯甲酸雌二醇1.5毫克。据报导能引起雌性动物的发情同期化。根据这一原理,笔者于1983年在涟源县园艺场猪场对21头生理性乏情母猪注射三合激素,试以此法诱导发情。结果表明此药对促进生理性乏情母猪的发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该例21头乏情母猪系经产母猪(已产仔3—6胎),其中大约克夏母猪5头,长白母猪16头,体重在130—160公斤之间。因饲  相似文献   

6.
试验由126头带仔母猪及所带仔猪组成7个试验小组,从分娩后21天开始进行限量哺乳(LN),目的是观测限量哺乳对母猪在泌乳期中的发情、受胎率以及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试验分两期进行,前三个试验小组为一个试验期,组内二分之一的母猪每天给自己的仔猪哺乳4次,每次30分钟,持续12天;后4个试验小组为一个试验期,组内二分之一的母猪先每天给自己的仔猪哺乳4次3天,后每天哺乳3次4天(限量哺乳7天);两个试验期剩余的母猪按常规哺乳。所有仔猪限量哺乳期结束时全部断奶。结果前3个试验小组内26头限量哺乳的母猪有8头在断奶以前发情,常规哺乳的泌乳期未发现发情的母猪(p<0.01),限量哺乳和常规哺乳的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的平均间隔时间是1.7天和6.6天(p<0.01);后4个试验小组内37头限量哺乳的母猪有5头断奶前发情,常规哺乳的泌乳期也没有发现有发情的母猪(p<0.07),限量和常规哺乳的母猪从断奶到发情的平均间隔时间是3.3天和4.3天(p<0.05);母猪的受胎情况:虽限量哺乳期和哺乳方法不同,但母猪受胎率都差不多。仔猪性能:主要研究了仔猪断奶及断奶后14天的增重情况和限量哺乳期仔猪补料的摄入情况,结果试验期母猪限量哺乳养育的仔猪比常规哺乳养育的仔猪增重低(p<0.01)、饲料摄入量多(p<0.01)。断奶后,前3个试验小组限量哺乳养育的仔猪比常规哺乳养育的仔猪增重快(p<0.05),后4个试验小组内限量哺乳和常规哺乳养育的仔猪增重情况却差不多。整个试验中不同限量哺乳期及不同哺乳方法哺育的仔猪死亡情况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正> 有些经产母猪,在哺乳结束后不发情,时间长的竟达半年以上。为解决经产母猪不发情的问题,为掌握、控制母发情的时机,吉林省舒兰县亮甲山畜牧兽医站在近二年应用三合激素促使母猪发情,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三合激素的主要成份 应用的三合激素为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每支1毫升,含丙酸睾丸素25mg,黄体酮12.5mg,苯甲酸雌二醇1.5mg。  相似文献   

8.
三合激素 (丙酸睾酮、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 )注射液具有刺激生殖器官引导发情、促进排卵的作用。试验注射配种期母猪 12 7头 ,用药后总体发情率达 78.74 %,情期受胎率为 84 %。试验表明 ,83%的母猪在用药后 36~ 96h间发情 ,最早发情时间为 12 h  相似文献   

9.
肌肉注射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60μg/kgWB)处理泌乳第21天的4头二花脸母猪和3头大白猪,从安装的颈静脉瘘管采集血样,用放射免疫法(RIA法)测定两品种母猪血浆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在EB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4头二花脸猪中有3头于54-66小时,血浆雌二醇(E2)出现第二个峰,并伴随孕酮(蚴水平显著升高;3头大白猪中有l头出现第二个E。峰,P。水平升高。结果表明,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后,4头二花脸猪中有3头表现发情和排卵,3头大白猪中有1头表现发情和排卵。提示泌乳期二花脸猪的卵巢功能较大白猪更易被外源雌激素所启动。  相似文献   

10.
在夏季,为了缩短母猪断乳至下一次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繁殖率,应用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和脑垂体后叶素作了两批生产试验。第一批试验用700头哺乳母猪(分娩后24—26日),分成3组。试验Ⅰ组250头,断乳当天肌注孕马血清1800—2000小白鼠单位;试验Ⅱ组200头,断乳后8日内自然发情的就直接配种,未发情的母猪于第9日注射上述剂量的孕马血清;Ⅲ组为对照组,250头。所有母猪发情后按常规方法输精。  相似文献   

11.
蔡正华 《畜牧与兽医》1993,25(3):99-100
10头大白×长白初情前期青年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于140日龄起连续3天按5微克/公斤体重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制剂,对照组仅注以栽体溶剂。所有母猪在160日龄又用雌二醇处理,并于205日龄屠宰。从175日龄至屠宰期间借助于外激素用目测作发情鉴定,屠宰前排卵的青年母猪数,对照和处理组分别是1头和3头。结果表明,多次注射雌二醇可以诱导青年母猪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不发情母畜头数不少。为了减少不发情的母畜,使适龄母畜头头发情配种,成为我院科研项目之一。经近几个月的中西药物研究,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共试验82头(其中牛78头、毛驴4头,均为1—2年未发情),经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不同甜菜粕添加水平对哺乳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哺乳母猪饲料中甜菜粕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选取3到5胎健康PIC母猪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甜菜粕添加水平为0%,5%,10%的3种试验日粮。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甜菜粕可以显著提高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10%水平组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仔猪生长性能及母猪日均泌乳量、平均日采食量、发情间隔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0%水平组可获得较好的仔猪平均断奶重、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仔猪平均日增重、母猪日均泌乳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研究表明,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10%甜菜粕可提高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有利于缩短哺乳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和提高断奶后母猪发情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PG600及HCG+苯甲酸雌二醇分别对乏情青年母猪进行了诱导发情研究。结果表明:乏情青年母猪经上述3种激素制剂处理后,发情率分别为62.5%、85%和87.5%;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0.00%、88.24%和57.14%。与自然发情的青年母猪相比,乏情青年母猪肌注PMSG后,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1.2、0.9头,断奶-发情间隔缩短5.5d;而用肌注PG600的,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1.4、1.0头,断奶-发情间隔缩短5.6d。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母猪生产实践中,往往碰到母猪断乳后延缓发情(断乳后15天以上不发情)的现象,为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在本县八井镇进行了这个试验,现将苯甲酸雌二醇对猪诱情效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评估了哺乳期间母猪的饲喂频率(2或3次/d)对母猪体况、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8头母猪,随机分为8组(每组8~10头母猪),哺乳期间其中4组母猪每天饲喂2次,另外4组每天饲喂3次,母猪分为青年母猪(<2胎次)和老龄母猪(≥3胎次),试验结束后记录母猪体况评分、肩部组织病变、发情率、母猪生产及仔猪生长性能。结果显示:每天饲喂3次的母猪比饲喂2次的母猪采食量高(P<0.05),肩部组织病变低(P<0.05)。在每天饲喂3次的母猪中,青年母猪返情率为0%,老龄母猪返情率为29%,而在每天饲喂2次的母猪中,青年母猪发情率为20%,老龄母猪为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母猪每天饲喂3次较每天饲喂2次提高了采食量,对母猪体况评分和肩部组织病变有改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年轻母猪的返情率。  相似文献   

17.
选用景宁县生源良种母猪养殖场体重、胎次相近,产仔数量在8头以上的长大经产母猪60头,分设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期母猪营养水平高,采食量大,母猪哺乳期间失重小,体重大,仔猪增重率低;营养水平低,采食量小的哺乳母猪,哺乳期间失重大,发情间隔时间短,发情率低。  相似文献   

18.
1母猪的发情鉴定1.1发情周期特点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1d(17~25d),发情周期长短,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差异不大。正常情况下,无明显发情季节,但在严寒和酷暑季节,或饲养管理不良时,会暂时出现不发情或发情延迟。产后第1次出现发情时间与哺乳有关。一般在哺乳期间不发情,通常在断奶后4~7d发情。但也有少数母猪会在产后3~6d出现第1次发情,但持续期比断乳后发情约短2/3,多因不排卵而不能受孕,且其发情不易发现。如果在哺乳期间任何时候停止哺乳仔猪,则在4~10d后便可发情。后备母猪持续期为1~2d,经产母猪2~3d;断奶后第1次发情持续期比以后出…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减轻热应激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必迁  周安国 《养猪》2011,(2):21-23
为探讨中药复方减轻热应激对母猪的作用效果,试验选择胎次相同、品种一致、预产期相近的长大妊娠母猪24头,随机分为0.3%中药复方1组、0.3%中药复方2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8头,测定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断奶至发情间隔及哺乳仔猪日增重。结果表明,中药复方1和2都显著提高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断奶至发情间隔;方剂1显著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方剂2组哺乳仔猪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差异不显著,但有提高的趋势。方剂1组母猪哺乳7~12 d和哺乳13~22 d断奶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方剂2组,断奶至发情间隔显著短于方剂2组;在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及哺乳仔猪日增重上,方剂1组与方剂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有提高的趋势。因此,中药复方1和2对缓解母猪热应激都有一定效果,且方剂1优于方剂2。  相似文献   

20.
1989年以来,应用三合激素(上海第九制药厂出品,每毫升含丙酸睾丸素25毫克、黄体酮12.5毫克和苯甲酸雌二醇1.5毫克)对长期不发情的河南地方品种母猪(包括满8月龄体重超过50公斤未发情的青年母猪、产后长期不发情的经产母猪)开展了催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