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九龙牦牛乳的主要成分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和1992年连续两年对九龙牦牛的产二胎和产四胎的母牛乳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首次对九龙牦牛乳成分的测定表明,乳具有乳脂率高和干物质含量高,富含蛋白质、乳糖等营养物质的优点。产二胎的母牛乳的干物质含量略高于产四胎的母牛。牦牛乳及其乳制品是无污染的富于营养的绿色食品。开展牦牛乳成份的测定将为九龙牦牛选育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牦牛乳与普通牛乳相比,在营养价值、风味物质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文从牦牛乳商业化的产业链角度出发,对牦牛乳年产奶量及影响因素、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风味物质的浓缩和鉴定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鲜牦牛乳作为高品质商业无菌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牦牛凭借其特有的生理生态特征,成为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针对牦牛乳的优越品质及其开发潜力,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在技术方面,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来提高牦牛的泌乳性能;在建立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方面,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的四季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三是建棚圈,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牦牛乳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乳资源,有着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特性,具备开发高品质乳制品的潜力,近年来,牦牛乳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我国对于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本文综述发酵牦牛乳、牦牛曲拉、牦牛乳清液、牦牛乳干酪和牦牛酥油等牦牛乳加工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现有的牦牛乳加工框架体系,发现具有研究潜力的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藏高原不同地域对牦牛乳矿物元素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青海果洛、天峻牦牛乳中的钾(K)、磷(P)、钙(Ca)、铁(Fe)、锌(Zn)、镁(Mg)和铜(Cu)7种矿物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三个地区牦牛乳中Ca和Fe的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P的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天峻牦牛乳Ca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果洛牦牛乳和麦洼牦牛乳(P0.05);麦洼牦牛乳的Zn、Cu和Fe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果洛牦牛乳和天峻牦牛乳(P0.05);天峻牦牛乳中K和Mg的质量浓度与麦洼牦牛乳差异显著(P0.05),与果洛牦牛乳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牦牛乳中上皮粘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DS-PAGE研究了108头麦洼牦牛和98头九龙牦牛乳MUC1的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牦牛乳MUC1呈现出多态性,表现为一条或两条迁移率不同的区带。SAS-PAGE分析发现4种分子量的MUC1区带,依次为A:208kd,B;200kd,C:196kd,D185kd,分子量大于荷斯坦牛。麦洼牦牛MUC1基因座受A、B、C、D4个复等位基因支配,有9种基因型;九龙牦牛乳MUC1基因座受A、C、D3个复等位基因支配,显示5种基因型,两品种牦牛乳MUC1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均偏离哈代-温伯格定律(P<0.01),麦洼牦牛乳MUC1基因座遗传变异程序大于九龙牦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牦牛乳营养成分的研究显著增多,牦牛乳作为一种浓缩乳,是营养价值很高且珍稀的乳制品,高原地区牧民经常把它当作食物,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蛋白含量更高。牦牛乳蛋白构成成分和其他哺乳动物乳相差不多,除了常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酪蛋白、乳清蛋白及一些生物活性因子。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牦牛乳的营养成分和功能,为牦牛乳及其乳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牦牛乳及牦牛酸乳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乳是由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物种——牦牛所产的乳,可经乳酸菌发酵成牦牛酸乳。牦牛乳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富含各种氨基酸、钙、铁、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含有更高的功能性脂肪酸和蛋白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牦牛乳和牦牛酸乳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以及乳酸菌的益生功能。但是目前对牦牛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和利用尚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9.
牦牛乳作为天然浓缩乳为各类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了解青藏高原青海地区高寒草地类不同海拔高度牦牛生鲜乳中微生物组成和结构,本研究利用16S rDNA方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采集的牦牛乳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牦牛乳采样点海拔高度分别为4 781(yak1)、3 984(yak2)、3 372 m(yak3),每个采样点采集5个样本。结果显示:在97%的一致性水平下获得12 32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3个海拔高度牦牛乳共同拥有2 988个OTUs;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在3个海拔高度牦牛乳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3个海拔高度牦牛乳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这2个菌门在yak1牦牛乳中分别占细菌总序列的44.49%和20.93%,在yak2牦牛乳中分别占细菌总序列39.30%和32.66%,在yak3牦牛乳中分别占细菌总序列41.32%和23.90%;在属水平上,yak1和yak3牦牛乳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yak2牦牛乳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属;在种水平上,yak1牦牛乳中优势菌种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yak2牦牛乳中优势菌种为奥斯陆莫拉氏(Moraxella osloensis),yak3牦牛乳中优势菌种为Kosakonia oryzae。由此可知,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牦牛乳中微生物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苛性钠凝乳试验对久治县200头泌乳牦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97头被检牦牛和360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48.5%和42.5%;从第4胎起,牦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左侧乳室与右侧乳室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与普通牛乳、羊乳和人乳的各营养素含量相比,牦牛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牛羊乳,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乳糖及矿物质含量更接近人乳.另外,牦牛乳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是普通牛羊乳所不具有的.在安全性上,牦牛乳特有的蛋白质比普通牛乳蛋白质更不易引起过敏且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共轭亚油酸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与人群研究表明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产奶性能,并为今后牦牛品种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择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各8只健康、经产母牦牛测定其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的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在6月的产奶量相当,而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8,9,10月的产奶量上,亚丁牦牛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昌台牦牛(P<0.01)。在奶成分测定中,昌台牦牛在测定期间,牛奶中乳脂含量都较同期亚丁牦牛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非脂固体乳、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中,2个牦牛品种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值测定中,亚丁牦牛在8月的pH值含量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在10月的pH值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  相似文献   

13.
牦牛乳蛋白质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乳是营养价值极其丰富且珍稀的乳制品.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蛋白质含量更高.本文主要介绍了牦牛乳蛋白质的组成及其营养与功能特性,也介绍了牦牛乳中的微量活性蛋白及其功能,以期为牦牛乳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2野血初产牦母牛产奶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哺乳情况下,对3头1/2野血初产牦母牛进行了185天泌乳性能测定。结果;1/2野血初产牦母牛产奶227.53kg,乳脂率6.60%,比当地实初产家牦母牛奶量增加23.61kg,乳脂率提高0.30%,折合4%标准乳量32.82kg。  相似文献   

15.
乳糖、水和维生素等物质是牛乳中最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乳成分含量相对稳定,脂肪含量波动较大,乳糖的含量则很少有变化。产生原因与胎次、品种和季节等因素相关。乳的热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牛的品种、饲料和泌乳期等,而这些内在或外在因素最终影响乳成分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乳热稳定性。乳成分中对乳热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有非蛋白氮、乳蛋白和乳糖等。论文重点论述了乳成分对乳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当前高原散养牦牛因缺乏电源、处理技术和装备,无法实现生鲜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而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对牦牛乳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后,采用加热到60 ℃以上、保持30 min的巴氏高温杀菌工艺,研究了供电系统、杀菌保鲜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结果]最终集成设计出加工鲜牦牛乳量达40 L/d的移动式太阳能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设备。[结论]该设备能够延长牦牛乳保鲜时间,减少因不能及时产地保鲜牦牛乳造成变质损失,同时可提高牦牛乳商品转化率,促进藏区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1和基因型A1B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1A1和A1B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1B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牦牛的泌乳性能及提高产奶量的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布于红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牦牛具有较优良的产奶性能和乳质特性。该地区牦牛184天产奶量为211 30kg;乳脂率6 82%,乳蛋白5 60%,乳糖5 20%,均高于黑白花奶牛。暖季适当补饲可提高泌乳黑犏牛日产奶量0 77kg;冷季半舍饲+补饲可使泌乳黑犏牛全泌乳期产量平均提高1096kg,延长泌乳期109~137天。畜群结构调控和常规繁殖技术,可显著提高适龄母牛的群体比率和繁殖率,从而提高群体产奶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望解决牦牛种间杂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改良犏牛的繁殖成活率,扩大改良规模、实现改良犏牛繁殖改良犏牛等,可提高牦牛改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