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防止土壤酸化影响作物吸收大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PH值6.5L右时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土壤过酸不利于作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钼的吸收;在酸性和强酸性土壤条件下,有利于作物对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硼的有效率与土壤酸碱度关系复杂,在PH值7.0~8.5之间,有效率均较低,在PH值6.0~7.ofH在PH值〉8.5的碱性土壤中,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蒋实  徐争启  张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05-12108
[目的]讨论不同水土比例对土壤pH值测定的影响,分析万源市土壤的酸碱度。[方法]从四川省万源市的种植土壤中采集土样并制备成湿性土样和干性土样,采用酸度计测定法分别测定其pH值。[结果]当水土比例在2.5:1~5:1时,pH值的变化比较明显。大部分土壤样品干性土样的pH值比湿性土样的高,但湿性土样的pH值变化比于性土样更明显。万源市土壤多为中酸性土壤,其pH值在4.9~7.8,当水土比例为1:1-5:1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大;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西北角和东南部,东北部也有零星分布,其pH值在4.9~5.5,pH值最低点在西部地区;中性土壤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其pH值在6.5~7.5。pH值最高点在西南部。[结论]土壤pH值随水土比例的增大逐渐升高,万源市土壤主要为中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何首乌、桔梗、苍术、射干4种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最通的土壤酸碱度(pH值),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药材征不同pH值土壤中的长势及产量情况。结粜表明:4种中药材在pH值为4.5~8.5的土壤中均能生长,但长势和产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何首乌、苍术、桔梗和射干的最适生KpH值分别为6.0、6.0、7.0和7.5,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分别为5.5~6.5、6.0~7.0、6.0~7.0和6.0~8.0。  相似文献   

4.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蔬菜大棚种植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耕地地力调查,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29.4%,pH值〈6.0的面积达50%。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3年磷石膏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在黄泥土上增产作用有明显的后效,但土壤和施用量不同,持续时间不一样。酸性黄泥土以100-150kg/667m^2后效较明显,持续时间超过三季作物;微酸性黄泥土只有150kg/667m^2的后效明显,持续时间达到三季作物。磷石膏的改土作用也有后效,但与供试土壤pH值有关。土壤pH值低、磷石膏的后效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三季作物);土壤pH值高,后效作用不很明显,持续时间较短。因此,磷石膏宜在pH值低于5.0的酸性土壤上施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的机械组成、pH值及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粉粒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734,r=0.788)。大豆生长理想的土壤质地条件为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中的粘粒含量为15%~25%、粉砂粒含量为25%~4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pH值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834),但土壤pH值为5.5~6.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碱解氮与产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9),碱解氮为80~140mg/kg大豆的产量较高;土壤速效磷和钾与大豆产量无显著相关性;大豆种植区养分有效性的发挥与土壤的pH值、机械组成及氮磷钾的比率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木通引种栽培土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湖南、湖北两省木通产地的28个土壤样品进行风干、弃去杂物、磨细以及过筛处理,分别测定28个土样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等6项农化指标.结果表明:木通产地土壤pH值为4.89~6.62,平均为5.63;有机质含量为5.2~85.6g/kg,平均为45.3g/kg;全氮含量为0.64~3.10g/kg,平均为1.95g/kg;速效氮含量为7.19~140.55mg/kg,平均为77.59mg/kg;速效磷含量为5.57~16.00mg/kg,平均为10.15mg/kg;速效钾含量为5.56~47.54mg/kg,平均为31.95mg/kg.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养分含量比较丰富的酸性土壤适合木通生长。  相似文献   

8.
海南芒果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芒果园土壤pH值在4.05-6.87的范围,极强酸性和强酸性土壤占所调查果园的75%。土壤pH值与土壤水解氮、有效铁、代换性钙和镁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海南芒果园叶片钙镁含量低,这与土壤酸度过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施用石灰是提高土壤的pH值、不断培肥土壤和改善芒果钙镁营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安市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分析其pH值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灌草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类型。(2) 10~20 cm土层pH值高于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0~10 cm土层。(3)不同采样地土壤pH值差异不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植被类型、采样地和土层厚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合理营造城市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物吸收Cd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籽实Cd含量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我国许多大的江河流域冲积平原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Cd异常,食用生长在其上的粮食是人体摄入Cd的一个主要途径。作物吸收Cd量受很多土壤因素的控制,为了确定影响作物籽实Cd含量的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采自江苏省南京、扬州和苏州郊区的水稻和小麦籽实及相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Cd含量和pH值是影响农作物籽实Cd含量的两个主要因子,虽然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对作物吸收Cd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均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忽略这些因子的情况下,水稻和小麦籽实的Cd含量、土壤总Cd含量和土壤pH值之间具有以下相关关系:log(水稻Cd)=-0.369—0.068pH+0.153log(土壤Cd);log(小麦Cd)=0.624—0.164pH+0.421 log(土壤Cd)。这两个模型对水稻和小麦籽实Cd含量的预测能力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马铃薯垄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地马铃薯是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的农作物,块茎的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上应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pH值在5.5~6.0的微酸性土壤为宜。前茬作物以小麦、胡麻和豆类茬是马铃薯最好的茬口,忌重茬或茄科作物(茄子、辣椒、西红柿、烤烟等)茬口。  相似文献   

12.
绿竹不同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竹12个主要产地不同土壤层次的6项养分指标及其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土壤0~20cm的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cm,更有利于促进笋竹营养生长。6项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9.7%~112.6%,依大小排列为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水解氮〉pH值,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属强变异,pH值属弱变异,这与绿竹产地土地利用状况有关联。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壤中N,P,K与有机质含量首先综合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其次是土壤pH值。将12个土壤综合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组,第1组属浙南地区,综合得分值〉2.0;第2组为浙南、闽西地区,综合得分范围在0.914~0.238;第3组包括闽南、闽东、闽中地区,综合得分范围在-0.337~-0.984。以行政区域为界划分出2大产区:浙江产区和福建产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土壤pH值与作物宜种度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拟定了蔬菜作物的耐酸类型及指标。在重庆电厂周围,SO_2浓度与土壤pH值及土壤的作物宜种度呈显著性相关的梯度分布,酸性排放物是其周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该地土壤对蔬菜作物宜种度的下降,是土壤酸化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17.
选地整地 播前要选准地块,绿豆忌连作。应选择禾本科作物的茬口,不选重茬、迎茬、盐碱度过大、低洼易涝的地块,土壤pH值在6.5~7.0为宜。对土质要求不严,以壤土或石灰性冲积土为宜。秋收后封冻前灭茬耕翻,耕翻深度20cm以上,耕翻后及时耙耢保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趋势日趋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研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土壤速效养分、产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对土壤pH的响应关系,为水田两熟区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8年在江西进贤县选择pH 4.5的水稻土,以熟石灰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计算出获得不同土壤pH情况下的熟石灰用量,试验设6个土壤pH梯度,分别为4.5、5.0、5.6、6.3、6.8、7.3,2015年匀地一年,为保证各处理土壤pH与匀地一年后实测pH基本一致,以一年为周期用熟石灰进行定量调整。【结果】(1)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作物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 6.4时(相当于6 145 kg·hm -2熟石灰用量)油菜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202.2%;土壤pH 6.8时(相当于7 474 kg·hm -2熟石灰用量),水稻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61.2%。油菜、水稻产量降低50%时的酸害阈值分别为4.7、4.2;(3)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量。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6—2018年油菜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9.5%—181.4%、36.2%—188.8%、65.7%—198.9%;水稻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H 6.8左右水稻氮磷钾吸收量最大。2016—2018年水稻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1.1%—88.6%、13.5%—68.5%、9.7%—66.1%。【结论】施用熟石灰的情况下,随着土壤pH升高,土壤速效氮、交换性钙镁等含量增加,提高了产量,促进了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区酸性土壤(pH 4.5)施用熟石灰的最佳用量为6 500 kg·hm -2左右,改良土壤的目标为pH 6.5左右,可获得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的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19.
杏树壮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圃地的选择 杏树抗旱、耐瘠薄、不耐涝。一般情况下要选择雨季地下水位低1.5-2.0米,土壤pH值6.5~8.0,总含盐量0.2%以下的壤土或砂壤土地作为苗圃。  相似文献   

20.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种好百合是一条致富的门路。1栽培方法1.1土地选择百合适应性广 ,能在多种土壤中栽培 ,但切忌连作 ,不宜选用前作辣椒、茄子等作物的田块 ,前作迹地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 ,以减少立枯病菌源。百合地以选择地势高、排水比较方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地方。凡土质过粘、过瘦、偏酸和低洼渍水的田地均不宜插植。1.2整地作畦百合是地下鳞茎作物 ,需要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水分适宜的土壤。深耕整地是百合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深翻暴晒、下种前再结合施基肥和亩施50~75kg石灰粉作土壤消毒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