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结合大爪草在昭阳区的分布和危害的具体情况及大爪草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比较不同的农技措施、不同农药、不同浓度、不同施用方法对大爪草的防控效果,从中确定大爪草最佳综合防治技术及最佳防治时间,用以指导大范围大爪草的防控。露地马铃薯栽培中大爪草最佳药剂防治方法为芽后药剂统防统治,最佳时期在幼苗期,植株尚未抽薹分枝前,药剂选择25%宝成干悬浮剂6 000倍液,使用次数2~3次,施药间隔期,一般可在20~30 d,若结合人工薅锄,则可更有效地防控大爪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生外来植物水盾草(Cabomba carolimana)入侵沉水植物群落的不同种群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选择了其扩散区域内的24个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了群落中13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及成对物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①水盾草入侵沉水植物群落13个种群中,水盾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次之.②水盾草与金鱼藻、黑藻、苦草和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间生态位重叠较大,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小.③水盾草和金鱼藻、苦草、黑藻之间具有一定的正联结,而与其他物种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基本上趋于独立出现.由此可见,水盾草在中国急剧扩散,对常见的乡土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应加强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3.
空心莲子草是我国首批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果园、农田和草坪等的恶性杂草。本文就空心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和危害,以及防控和利用价值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农业生产中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猬草属及其近缘属(新麦草属、赖草属)物种11种1变种共13份材料进行了RAPD和ISSR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新麦草属物种和赖草属物种各自聚类在一起;②猬草属模式种Hystrixpatula与其他猬草属物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③Hystrix coreana、H.duthiei ssp.duthiei和H.duthiei ssp.longearistata与含Ns基因组的新麦草属物种及具NsXm基因组的赖草属物种聚在一起。以上结果与细胞学结果类似,表明H.patula与其他猬草属物种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而H.coreana、H.duthiei ssp.duthiei和H.duthiei ssp.longearistata与新麦草属及赖草属物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两种标记得到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聚类图基本一致,但ISSR引物扩增的多态性高于RAPD标记,且PCR扩增反应优于RAPD反应。RAPD和ISSR标记可作为评价小麦族物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5.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世界性的入侵物种,对经济、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国内外已经对其实施了多方面的控制计划和行动。综述了对空心莲子草开展防治和控制的有关生态学研究成果,旨在为更有效地防控空心莲子草的入侵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空心莲子草,也称革命草、水花生、空心苋和肥猪草等,是一种"水陆两侵"的外来入侵物种,系水田、旱地恶性杂草.此草已分布我国20余个省、市,特别是黄河以南地区危害尤其严重,无论是水田、旱地,还是果园、林地、水沟、河渠、鱼池、公路边等,到处可见其生长和为害,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又极难防控的杂草.单一或过于简单的防治方法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赖草属11个物种的形态学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小麦族赖草属11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赖草属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该属植物丰富的形态学特性。大赖草、宽穗赖草、沙生赖草和天山赖草应归于Sect.LeymusHochst.;羊草和单小穗赖草属于Sect.Anisopyrum(Griseb.)Tzvel.;赖草、多枝赖草、毛穗赖草、窄颖赖草和卡瑞赖草应归于Sect.Aphanoneuron(Nevski)Tzvel.。通过外部形态演化,分析了赖草属3个组的系统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入侵物种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传播扩散情况和通辽市境内入侵区域、危害状况,结合通辽市农牧业生产模式,提出了防控对策。为了防止扩散要加强少花蒺藜草检疫力度,已经发生地带采取综合性防除措施并恢复当地植被,可能发生地带保护植被。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糖体28S rRNA对叶螨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核糖体28SrRNA的D1~D2部分序列来阐述蜱螨亚纲叶螨科6个属11个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形态学上定义的叶螨属(Tetranychus)、全爪螨属(Panonychus)、双叶螨属(Amphitetranychus)、裂爪螨属(Schizotetranychus)、缺爪螨属(Aponychus)和岩螨属(Petrobia)等6个属分别形成一个单系,然而在叶螨属内截形叶螨(T.truncatus)、土耳其斯坦叶螨(T.turkestani)、神泽叶螨(T.kanzawai)、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urticae),及全爪螨属内苹果全爪螨(Pa.ulmi)和柑橘全爪螨(Pa.citri)各物种的系统发生地位并没有被很好地确定。因此,基于核糖体28SrRNA序列无法将叶螨鉴定到种水平,但却为属水平上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酸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A-PAGE)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19个物种进行醇溶蛋白电泳分析,19份材料电泳分离出75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均为多态性带。结果表明:①19个物种具有很显著的醇溶蛋白遗传差异;②聚类分析显示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各自聚为一类;猬草属的模式种Hystrix patula与披碱草属物种聚类在一起,而H.duthiei和H.longearistata单独聚为一类;③本研究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RAPD和RAM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仲彬草属分别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是恰当的,猬草属的系统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旱区植物根系构型及其功能特征。[方法]以艾比湖流域四种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盐爪爪、盐角草、猪毛菜、碱蓬为对象,分析四种植物地下根系的数量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碱蓬和盐爪爪主根较长,细根分布范围较广,根系相对发达,猪毛菜和盐角草主根较短,细根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株高较小,但根径和茎径较粗,四种植物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顺序均为碱蓬>盐角草>盐爪爪>猪毛菜。氮磷比值(N/P)碱蓬为最大,盐爪爪最小,N/P与植株的茎径和根径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植株株高、根长、根径、冠幅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植株根系活力贡献最大的因子是全磷、全氮和过氧化氢酶(CATU)含量,四种植物根系活力综合得分的排序为盐角草>猪毛菜>盐爪爪>碱蓬。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族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19个物种的幼叶酯酶同工酶比较分析,电泳分离出迁移率不同的24条酶带。结果表明:①4个属19个物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态性较高,遗传差异较大,其属间变异大于种间变异;②形态相似,染色体组相同的物种聚类在一起;猬草属模式种Hystrix patula和披碱草属的4个物种聚在一起,而H.duthiei和H.longearistata聚在一起;③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仲彬草属、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是恰当的,猬草属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滇西北大狼毒种群扩散蔓延所引起的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大狼毒型退化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大狼毒覆盖度退化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特征、大狼毒种群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随着群落中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大,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物种由华扁穗草+三穗苔草+草地早熟禾+西南委陵菜逐渐演变成大狼毒+西南委陵菜+绶草;群落的植株密度、优良牧草比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下降,毒害草比例以及大狼毒种群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结论】随着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加,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草地逐渐失去其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广西热区晚稻田发生危害的稗草种类及其地域分布特点,为广西稗草的防控及稗草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以稻田稗草为对象,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宁、北海、钦州、梧州、贵港、玉林、百色和崇左市晚稻田进行田间调查及采样,共112个调查点672个小区田块;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每个样点的稻田稗草发生情况;运用Levins方法中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稻田稗草的生态位动态。【结果】广西热区晚稻田主要有孔雀稗、硬稃稗、长芒稗、西来稗、光头稗、稗、无芒稗、短芒稗和细叶旱稗等9种稗草,其中无芒稗的发生频度最大,为98.21%,其次为西来稗,发生频度为93.75%,长芒稗、硬稃稗和光头稗的发生频度较小,均低于40.00%;百色、钦州和梧州以无芒稗为优势种,北海、崇左、贵港、南宁和玉林等以西来稗为优势种;9种稗草中,以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2.847,其次是西来稗,生态位宽度为2.614;稗与孔雀稗为最大生态位重叠值物种对,光头稗与硬稃稗为最小生态位重叠值物种对,光头稗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结论】广西热区晚稻田稗草种类丰富,且不同区域稻田的优势稗草种类不同。生产中应针对不同种类稗草采取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蓥华山通溪河林区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对该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并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各层次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①群落中共有植物165种,分别隶属于79科、135属.③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③在各次生林类型中,物种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除人工恢复失败的杂灌林,其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趋势一致.其中人工次生林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为最低.在原始林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小区域气候干燥等综合因素,为大沙鼠的存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金川区西滩林场和金川区芨芨泉省级自然保护区深处内陆,又以戈壁、荒漠为主,主要生长荒漠植物为合头草、珍珠猪毛菜、红砂、盐爪爪、锦鸡儿等,全年降水稀少,为大沙鼠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更有利于大沙鼠的存活和繁殖,造成金川区天然林鼠害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筛选适生植物,为退化盐漠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物种,达到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在盐漠带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宽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猪毛菜,柽柳,盐爪爪,骆驼蓬在植物种群生态特征方面优势明显,在盐渍化环境下适应能力较强;结合生态位宽度综合分析,得出土壤盐分维最大,为0.5832,其次是有机质、全氮、水分,综合值分别为0.4800、0.4379与0.2201。由此得出,骆驼蓬、柽柳、猪毛菜、盐爪爪为优势适生种;盐漠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不高,主要受到盐分与水分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机理,为空心莲子草的防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5种常见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处理仅对五月慢和意大利生菜种子的萌发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3种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无论地上或地下浸提液处理萌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点红萝卜、五月慢、一点红苋菜、意大利生菜和萝卜芽菜.浸提液处理对5种蔬菜种子幼苗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结论]总的来说,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地上和地下浸提液的化感效应方式和强度在不同物种间及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在空心莲子草侵染严重的地区,在针对该5种蔬菜种子的选择时,以选择一点红萝卜为宜.  相似文献   

19.
几种植物水提液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艾草(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 Prodr)和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 (L.) Sweet]为供体植物,分别以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化感试验,测定三裂叶蟛蜞菊、艾草和五爪金龙的茎叶水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黑麦草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艾草和五爪金龙的地上部分水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黑麦草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不同浓度水提液对不同杂草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根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三裂叶蟛蜞菊和艾草水提液对受体植物苗高则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破坏草是中国西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每年在当地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扩散能力与入侵物种的危害性有关,也是决定其分布范围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物种潜在分布和潜在入侵区域的研究中却常常被忽略.[方法]本研究旨在基于物种扩散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破坏草的入侵区域,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破坏草潜在适宜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