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410 nm处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pH、温度、底物浓度、vmax和Km值以及抑制剂对山药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PPO的最适pH=6.0,最适温度为35℃,底物浓度低于0.06 moL·L-1时,山药PPO活性与底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其Km=0.078moL·L-1,Vmax=0.259(△OD·min-1),抑制剂柠檬酸、苹果酸、L-抗坏血酸对山药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华盖木嫁接苗当年生茎段为试材提取PPO酶液,研究温度、pH值、底物邻苯二酚浓度及抑制物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华盖木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0,温度和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酶活性;邻苯二酚浓度为0.14 mo.lL-1时,PPO活性最大,低于0.14 mo.lL-1时,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增加,超过0.14 mol.L-1时,加大底物浓度酶活性降低;Na2SO4、柠檬酸、抗坏血酸(Vc)对华盖木PPO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Vc的抑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枣果实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冬枣和梨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个枣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均有一个最适pH值,为7.0;冬枣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梨枣则是阿魏酸。  相似文献   

4.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采集的刺嫩芽鲜样及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刺嫩芽产品进行多酚氧化酶(PP0)活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是:刺嫩芽样品在同样温度及pH值条件下不同的腌制时间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刺嫩芽由鲜样(样品1)至盐溃后期样品(样品2、样品3)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是:108.142U/g·min、31.714U/g·min、15.428U/g·min。酶活力单位定义为:在一定温度、pH值条件下1mmol/L底物浓度每分钟改变0.01吸光度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相似文献   

5.
何士敏  向邓云  韩棠丽 《沙棘》2009,22(1):7-10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沙棘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沙棘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的一种,与植物抵御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病害等各种不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从沙棘叶片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比较低,其作用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5℃。同时,实验还检测了底物浓度对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06mol/L。  相似文献   

6.
以吕梁本地的"中林1号"核桃青皮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影响核桃青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因素,如底物、温度、pH以及激活和抑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其浓度0.05mol/L、温度20℃、pH6.0下,波长294nm处核桃青皮PPO活性最高;浓度0.5mol/L的MgCl_2对PPO激活作用最强,酶活力为32.2 U/min;CuSO_4次之,为19.1U/min;乙醇的激活作用也很强,6%乙醇酶活力为27.5U/min;芦丁、Na_2SO_3和L-半胱氨酸(L-Cys)对PPO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峨眉拟单性木兰嫩枝茎段为测试材料,研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定峨眉拟单性木兰PPO活性的最适pH值为7.0,最佳底物为0.14 mol.L-1的邻苯二酚,最佳温度为25℃;峨眉拟单性木兰PPO活性在生长期明显高于休眠期;峨眉拟单性木兰总酚含量在每年的4月、5月、9月3个时段最低,为无性繁殖取材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8.
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组织培养基配方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再生体系。经正交试验筛选出此组织培养的最适外植体产生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1mg·L^-1+GA0.1mg·L^-1+NAA0.05mg·L^-1,最佳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1‘+IBA0.02mg·L^-1。  相似文献   

9.
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西伯利亚黑杨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再生体系。筛选出组织培养的最适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1.0m·L^-1+NAA0.5mg·L^-1;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2MS+6.BA0.6mg·L^-1+NAA0.25mg·L^-1;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0.1m·L^-1。+NAA0.1mg·L^-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分别在0℃和5℃低温胁迫下,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富贵竹(Dracaenasanderi-o船)鲜切枝进行处理后,其体内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处理后,在两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富贵竹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比值、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提高,质膜透性较对照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也低于对照。在0℃和5℃条件下,SA浓度分别为1mmol·L^-1和0.5mmol·L^-11时,对富贵竹的抗寒性提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初接种试管苗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库拉索芦荟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于库拉索芦荟试管苗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基中,BA浓度以2.0~3.0mg·L^-1、蔗糖浓度以3%为宜,继代培养基以MS+BA3.0mg·L^-1+NAA0.5mg·L^-1为最佳,茅增殖系数为5.2;生根培养中,NAA激素对试管苗生根率和生根数都有极显著的影响,生根培养基以MS+NAA0.5mg·L^-1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6.3条;试管苗炼苗3—7d后移栽到营养土:沙土=3:1的基质上,移栽成活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沙枣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沙枣的顶芽和腋芽为外植体,经过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沙枣外植体采用10%Ca(ClO)2上清液处理的最佳灭菌时间为11 min。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2.0 mg.L-1+蔗糖30.0 g.L-1+琼脂4.5 g.L-1,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1.0 mg.L-1+蔗糖30.0 g.L-1+琼脂4.5 g.L-1和MS+6-BA1.0 mg.L-1+NAA0.5 mg.L-1+蔗糖30.0 g.L-1+琼脂4.5 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1+蔗糖20.0 g.L-1+琼脂4.5 g.L-1。以腐叶土:炉灰=2:1的营养土做移栽基质效果最好,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3.
将佛奥和鄂植两个品种油橄榄扦插条放入生根液浓度分别为0mg·L^-1、100pmm、200mg·L^-1、300mg·L^-1、400mg·L^-1的生根液激素中浸泡,进行油橄榄扦插条生根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生根液浸泡的插穗虽有少量的产生愈伤组织,但几乎不会生根;佛奥在0mg·L^-1、100mg·L^-1、200mg·L^-1、300mg·L^-1、400mg·L^-1浓度生根液浸泡下的生根率分别为3%、37%、42%、76%、63%;鄂植在0mg·L^-1、100mg·L^-1、200mg·L^-1、300mg·L^-1、400mg·L^-1浓度生根液浸泡下的生根率分别为2%、21.25%、40.5%、70.25%、53.13%;由此可以得出,油橄榄扦插浸泡生根液激素的最适浓度为300mg·L^-1。  相似文献   

14.
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初步研究了荚膜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PAL的最适反应时间为30min,PAL在Tris-HCl缓冲液中适宜的pH值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37℃,PAL酶浓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酶的活力,PAL最适底物浓度为2mmol/L。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兴安百里香繁殖速度,研究了兴安百里香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1g·LHgCl2消毒7 min为宜;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0.25 mg·L-1+IAA1.0 mg·L-1,适宜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 mg·L-1+IAA0.5 mg·L-1,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IBA0.5 mg·L-1,适宜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1。  相似文献   

16.
不同Fe处理对油松幼苗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供铁水平对油松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响应规律,采用砂培方法设置了7种供铁浓度(0、30、60、75、90、120、150μmol.L-1),对生长在不同供铁水平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2年生幼苗针叶4~9月份的叶绿素及活性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K、60、90、120、150μmol.L-1供铁处理的叶绿素及活性铁含量在4~9月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8月份达到峰值;0μmol.L-1和30μmol.L-1供铁处理在4~9月份均呈单峰曲线,6月份达到高峰。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大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均表现为90μmol.L-1CK120μmol.L-160μmol.L-1150μmol.L-130μmol.L-10μmol.L-1。结果证实供铁过量或供铁不足都引起叶绿素及活性铁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