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流域引调水带来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为充分发挥工程的功能和效益,有必要研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以浙东引水工程为例,提出了跨流域引水工程水价研究的路线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生态清洁流域的建设提供参考,选择沈阳市东陵区祝家青草沟小流域为研究区,以保护水源和净化水质为中心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以纵向多层次配置模式和水平环状结构配置模式相结合,每年6月和10月分别在流域上游和下游采集水样进行主要水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3年的治理,从建设期初到建设期末,东陵区祝家青草沟小流域水质pH值由弱酸性6.68逐渐接近7.0,氨氮含量由0.16mg/L下降到0.074mg/L,COD含量由12.21mg/L下降到5mg/L,BOD含量由3.15mg/L下降到2.3mg/L,TP含量由0.038mg/L下降到0.02mg/L,TN含量由0.36mg/L下降到0.26mg/L,水质富营养化等级为贫营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净化流域内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满足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环境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治理已进入以利益为核心的政策博弈阶段。通过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博弈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间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流域功能区划的不完善,流域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环境法治有效性的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博弈。根据政策博弈模型要构建在流域治理中的合作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推动公众环境参与和提高环境法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燕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燕沟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作了系统阐述,基于已完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与相应的水保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截至2000年,流域新修高标准梯田485.6hm2,实现了人均基本农田0.165hm2;川台坝地粮食单产提高27.9%,梯田粮食单产提高12.8%,2000年人均产粮525.1kg;人均纯收入1541元;1997~2000年实测减沙效益平均达到了72%。基本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及荒山荒沟封禁任务,植被覆盖率超过70%,治理度达73.3%。  相似文献   

5.
顾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71-8772,8789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小型跨流域引水工程逐渐增多。该文以管阳溪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例,针对小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水资源利用潜力和水资源供需平衡3个方面出发,对受水区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对类似小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质历史分析与污染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类污水的受纳场所,运河水体长期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1990~2002年的水质监测表明.运河水体污染属于耗氧型和富营养型有机污染。运河两岸截污纳管和引水冲污工程明显改善了运河水质,多数污染因子从2001年开始达标。治理运河污染的策略,首先是截污纳管以控制污染源,通过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源80个.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NH3-N,据此提出截污纳管的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戚泳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01-301,305
对跨流域调水涉及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水资源统一管理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各国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湿地具有去除水中营养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属性.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针对流域湿地的这一突出作用现提出将流域中湿地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水质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分析大兴安岭西坡根河的乌力库玛站和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的塔河站的河流水质特征。同时选择呼玛河和根河水质资料分析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典型流域饮用水水质状况。两条河流离子总量差别不大,在中国属较低水平。但是根河河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小于呼玛河,阴离子除HC03-外,根河均大于呼玛河。两条河流水的硬度和矿化度都较低,特别是根河河水溶解氧的含量充足、水质软。根河饮用水水质在世界天然水背景值内也属低值。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质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两个角度梳理出驱动流域水质变化的主要因子,即人口、经济、技术、政治、土地利用及气候变化,综述了各驱动因子与水质变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定量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研究流域水质驱动力应从整体出发,考量所有驱动因子的可能影响,引入系统动力学和遥感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生态环境治理具有整体性,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大环保”建设,其中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技术系统四个层面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框架。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在跨区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治理理念落后、组织结构碎片化、运行机制亟待健全、技术系统存在缺陷的困境,强调通过更新治理理念、调整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技术系统来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问题,推动我国跨区域生态治理,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2.
选择红枫湖上游的夏云镇流域,研究不同溪流级别与溪流水质的关系。浑浊度、铵态氮含量与溪流级别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总的来看,随溪流级别增加,溪流水浑浊度及铵态氮含量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上游至下游水质快速下降。未来应在加大水质监测密度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的影响程度,为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和治理红枫湖水环境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庆阳市流域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响应了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闹德海库流域的水质监视子系统为工程背景,为提高水质信息监测结果的查询和录入方面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等不足,设计了闹德海水库流域的水质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本系统选了Java平台的JSP技术,使其与Java Bean整合,让Applet与Servlet联合,再将其装入Web执行.实现了基于B/S模式的水质远程录入、水质信息查询和评价功能.该系统的设计思想适应了网络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非参数检验。选择湘江流域干流2000~2018年51个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镉、汞、砷八个项目的水质监测结果为样本,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水质变化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大于水质变化上升趋势综合指数,近年来,随着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湘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呈好转趋势。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还需进一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石羊河流域治理的现状,分析石羊河流域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顺利实施,确保流域重点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凉州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凉州区的水资源量入手,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水质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学研究与评价沮漳河流域污染物排放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沿沮漳河流向选取6个断面,于2015—2016年分别进行取样与样品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沮漳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其中下游的TN和COD_(Cr)显著高于中上游。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沮漳河主要污染物为TN,其次是TP。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沮漳河宜昌河段水质整体较好,但荆州河口断面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评价结果达到Ⅳ类,其他断面水质则符合Ⅲ类。[结论]沮漳河流域的水质呈现枯水期劣于丰水期和平水期、下游地区劣于上游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流域治理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的皇甫川流域,以小流域为尺度,分别选择原生植被,退化植被和重建植被3个样点,对其科属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植物生活型谱和水分生态类群进行了对比分析。贺家湾五分地沟虽已经过20a的小流域治理,但其植被的科属组成,区系地理分和生活型谱与布尔洞沟较为相似而与阿贵庙差异较大,文中还对流域治理过程中的物种选择和措施配置与生物多样性恢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不同空间尺度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认识水环境变化成因和趋势,以泰国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IS、莫兰指数(Moran′s I)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蒙河水质的空间分异及不同空间尺度下水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近20 a(1997—2017年)流域内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总磷(TP)、硝态氮(NO3--N)、氨氮(NH3-N)、固体悬浮物(SS)的Moran′s I值分别为0.86、0.38、0.35、0.40、0.45、0.50,表现出空间聚集性,而总大肠菌群(TCB)、粪大肠菌群(FCB)的Moran′s I值分别为-0.15、-0.10,具有空间离散特征。不同空间尺度下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大体一致,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缓冲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能够更好地解释蒙河水质变化,其中水质指标与5 km缓冲区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的关系最为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蒙河流域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负荷起到"源"的作用,林地起到截留、吸附的作用。因此,蒙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应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主,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等管控,控制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直排入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