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3.
4.
通过开展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出太仓项氏2BFMG-10(8)型播种机和黄鹤2BYM-6/12型播种机这2款机型,较适合巢湖市稻茬小麦的播种应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巢湖市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其中鱼台县、任城区、微山县、嘉祥县、金乡县等常年种植水稻面积70万亩左右。自1988年开始,济宁市稻茬小麦的种植方式以水稻套播为主,为克服稻套播小麦带来的弊端,稻茬小麦旋耕灭茬播种逐步发展起来。本文通过2022年秋季在鱼台县清河镇石集农场采取5种不同种植方式处理的产量对比示范试验,为了探讨稻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效益及稻茬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翻耕直播、旱育秧抛栽、旱育拉绳手插对水稻播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播种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贵州省由于地理气候及排灌条件的影响,宜推广应用旱地育苗手插栽培。 相似文献
7.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山旱地面积41.29万公顷,约占青海省总耕地面积的72.4%。这些地区因常年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我们对山旱地区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业学报》2022,(11)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免耕条件下麦茬直播水稻高产优质的播种方法,于2003-2005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系统的播种方法对比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麦茬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穴内分散直播与穴内集中直播和撒直播对照相比,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均显著提高,品质有所改善;(2)撒直播稻前期生长势相对较大,但中后期因穴播群体透光性较好,在氮素吸收利用、光合势、净同化率以及物质积累量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更利于提高产量;(3)穴内分散直播较穴内集中直播的穴内稻株竞争明显改善,穴中心稻株相对生产力明显提高,每穴的平均稻谷产量较穴内集中直播提高10.1%,平均单茎重也提高4.4%;(4)由于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密度,以利于产量的形成;(5)穴直播有利于高产的形成,穴直播技术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于2013年进行13个杂交稻品种的品比试验,考察各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适宜邵武市作烟后稻种植的主导品种为天优华占、谷优527、闽丰优3301、甬优9号,可推广种植;后备品种为广两优1128,可扩大试种;在稻瘟病轻发区可推广种植米质相对较优的Y两优1号、Y两优2号;在“翠碧一号”烟叶种植区推荐种植竹丰优3446. 相似文献
13.
以3个杂交水稻品种,每品种3个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幼苗生长测定、发芽速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低温发芽试验、模拟发芽试验和标准发芽试验这7种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并结合田间出苗试验,对这些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荃两优丝苗(S1、S2、S3)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几乎一致,新两优611(S4、S5、S6)两者一致性也较高,而荃优153(S7、S8、S9)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率普遍比田间出苗率低,但也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可初步判断荃两优丝苗和新两优611可用加速老化试验测定的发芽率作为活力指标来反映田间出苗率。抗冷测定和低温发芽试验方法测定的发芽率基本一致,两者的发芽率大多都较田间出苗率高。荃优153用上述2种方法测定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性较高,基本一致,因而可用抗冷测定和低温发芽试验方法测定荃优153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稻—再生稻种植密度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奇宝优527作中稻—再生稻栽培,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栽培水平下,种植密度每667 m2为1.25万和1.40万丛的2个处理,表现群体结构合理,两季总产量最高,分别为839.56 kg和842.29 kg,与对照处理(1.10万丛)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与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相比 ,大穗型品种鲁麦 91 - 3具有较好的光合源和光合能力 ,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叶面积系数 (L AI)衰减迟缓 ,叶片功能期较长。进一步提高大穗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是 ,在保持或适当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同时 ,较大幅度提高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20.
晚季不同类型高产水稻品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5个高产水稻品种(组合)营养生长后期到籽粒完熟共8个生育期的顶叶饱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顶叶饱和光合速率均在营养生长期或幼穗分化早期时最大,而在经济器官形成的中后期和经济器官充实期则不同程度地下降;在经济器官形成和充实的主要生育期内,顶叶叶绿素含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营养生长后期。表明由光合产物源流库关系不协调引起的光合作用反馈抑制是经济器官形成和充实的主要生育期内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