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藏北高原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区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施氮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 2年龄的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在最高施氮处理175 kg N/hm2下可提高群落盖度42.0%,增加牧草产量808 kg/hm2;2) 表施氮肥能够促进植株个体及各构件的生长,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明显改变;3) 表施氮肥处理可提高垂穗披碱草叶片生物量比重,在105 kg N/hm2处理下茎叶比最小(2.187);4) 施氮处理不能明显改变其繁殖分配模式,其繁殖分配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5) 建植早期施氮处理能促进人工草地群落植被对土壤氮、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氮添加对高寒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以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不同水平氮素[0 kg·hm-2·a-1(N0),12 kg·hm-2·a-1(N1),24 kg·hm-2·a-1(N2),48 kg·hm-2·a-1(N3),96 kg·hm-2·a-1(N4)],探讨氮素对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生长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垂穗披碱草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N2,N3处理明显提高了垂穗披碱草株高、叶长、叶宽以及单叶面积;整个生育时期,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垂穗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大体呈上升趋势,气孔导度变化不显著。综上,N2,N3处理可提高垂穗披碱草生长性能,促进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为垂穗披碱草的生... 相似文献
3.
4.
施氮和灌溉互作对垂穗披碱草生物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氮和灌溉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0、200和400 mg·kg–1)和灌溉量(土壤饱和持水量的35%~40%、 60%~65%、 75%~80%)互作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物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垂穗披碱草株高、分蘖数、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呈显著增加趋势(P <0.05),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但施氮量对垂穗披碱草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灌溉量增加,垂穗披碱草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 <0.05),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先增加后降低。施氮和灌溉互作时垂穗披碱草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00 mg·kg–1、灌溉量为土壤饱和持水量60%~65%时最佳。因此,施氮和灌溉互作对垂穗披碱草产量及构成要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加效应,且存在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6.
垂穗披碱草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垂穗披碱草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1)垂穗披草能够进行有性繁殖的个体比例随密度的增而下降;2)平均每个个体的系列体重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3)个体繁殖体坦与地上部生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回归斜则随密度的增中而略下下降;(4)毓分配比例未随密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竞争对皮碱草繁殖分配的影响不大,其繁殖体大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是由于个体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 相似文献
7.
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植被恢复效果、生长动态、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及其演替的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垂穗披碱草人工、半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增长趋势符合“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规律,植被盖度的增长趋势符合“快(初期)-慢(中期)-慢(后期)”的规律。人工草地建植后第二年,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优势种群特征、草场质量和土壤特征因不同草地类型而有所变化。人工草地在建成后4年内植物群落由“生产稳定性”急剧向“生态稳定性”转化,呈现出明显的退化态势,退化原因与毒杂草侵入和有效养分逐步匮缺有关。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以后的后期管理如灭杂、灭鼠、施肥和禁止放牧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保证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与生态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若尔盖高原的垂穗披碱草种群和群体内的变异类型为代表,从宏观和微观上探讨了种群分化、性状遗传基础、遗传规律等。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的垂穗披碱草种群在长期的人为活动和区域气候的影响下,形式了明显的生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分化。从其种群内分化出的变异类型的表现型可以明显看出有八种不同的类型分异,从其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对数存在着明显差别,最多达42对(六倍体),最少21对(三倍体),其间有35对(五倍体)。 相似文献
9.
人工垂穗披碱草草地植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探讨其在人工栽培下的植物生长量动态。经过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寒温潮湿草地类的生长季内,人工披碱草草地地上植物量5月为32.2g/m~2干物质,6月为132.2,7月414.1,8月680.4,9月为700.1,最大值出现在8~9月;<2>不同时期地上植物量生长变化动态,最大绝对生长率出现在6月15日~7月15日(9.4 008g/m~2.d),最小值在8月15日之后(0.660 0g/m~2.d);相对生长率最大值为0.041 2g/g.d,最小值为0.005 3g/g.d;<3>垂穗披碱草地下植物量很大,生长盛期平均为1 676.3g/m~2,为地上部分的2.8倍(1676.3/598.2),最大植物量和最小植物量之差可达898.85g/m~2.yr干物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盆栽试验,研究海北高寒地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特性、生殖分配格局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垂穗披碱草的株高、叶长、穗长、分蘖数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出竞争―密度效应;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均受密度效应影响,且生殖生物量分配在中低密度(20粒·m-2)下达最大值(10.46%)。 2)高氮肥(2 g·m-2)对垂穗披碱草各器官生物量影响较大,氮肥作用后对垂穗披碱草生殖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表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氮肥单因子作用下株高、叶长、穗长、分蘖数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密度、氮肥单因子处理下,各器官的资源分配方面都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温度下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贮藏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以采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垂穗披碱草为青贮原料,在当地完成塑料袋青贮后带回实验室分别置于15和25 ℃下进行青贮,在贮藏2、4、6、8、12、14、30、60 d后开袋,测定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5 ℃处理下,pH值缓慢下降至5.68,乳酸含量1.44%,青贮效果不佳;25 ℃增加了乳酸含量(6.21%),使pH值显著降至4.27(P<0.05),取得了良好的青贮效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AN/TN值逐渐增加,乙酸含量在发酵初期(4 d内)显著增加(P<0.05),在发酵后期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保持稳定。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的方法,以采自西藏高寒区域不同地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为材料,初步探讨了酸性环境下(pH 4.5)不同浓度的Al3+(0、0.5、1.0和1.5 mmol·L-1)胁迫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酸铝土壤的改良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Al3+(0.5、1.0 mmol·L-1)对3种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Al3+浓度为1.5 mmol·L-1时,3种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均被显著抑制(P<0.05)。同时,3种野生牧草的根长、株高、根重及茎叶重在Al3+胁迫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根系被抑制的程度大于茎叶。此外,植物幼苗中丙二醛和可溶性糖作为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在3种垂穗披碱草幼苗中均随Al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果还表明,1.5 mmol·L-1 Al3+处理时,那曲、申扎、浪卡子垂穗披碱草根系中铝含量分别是地上部的12.2、15.3、17.5倍。铝毒和磷缺失往往是酸性土壤中同时存在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研究表明Al3+抑制了垂穗披碱草对磷的吸收及转运。通过隶属函数法对3种垂穗披碱草的抗铝特性评估结果显示,采自申扎县的垂穗披碱草对Al3+的耐性较高,可驯化育种,为酸性土壤的改良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施N量和收获时间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是青藏高原上较常见的一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种子繁殖力高,抗逆性强的优质野生草种。本研究通过在西藏曲水县拉萨河谷地进行为期3年(2006-2008年)的田间试验,探究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在人工繁育条件下N肥的施用量对其产量组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分析其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产量和活力的变化规律,明确其适宜收获时期。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50 kg/hm2时,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分蘖数/m2为1 816.3枝/m2,种子产量可达到2 016.5kg/hm2;其次分别为施氮量210和290 kg/hm2的,它们的分蘖数/m2分别为1 565.0和1 508.2枝/m2。种子的最佳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第28~31天,种子含水量下降到42.00%~36.59%,此时活力处于很高水平,种子干重和种子产量接近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为材料,从12到96 h设8个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活力指标包括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长度以及反映膜透性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的增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先急剧下降(12 h)而后缓慢下降,浸种液电导率变化不明显,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急剧增加(12 h)而后无明显变化。不同老化程度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活力指数相关性极显著(r分别为0.987和0.989,P<0.01);与浸种液电导率不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08,P<0.01)。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优异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加快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在前期资源筛选基础上,于2015-2016年对13份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落粒性及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43%,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77%。13份种质中,PI619516落粒率最低,种柄断裂拉伸张力(breaking tensile strength,BTS)测定值达70.05gf,种质PI639855的落粒率最高,BTS值为13.99gf。BTS变异分析表明,种质PI639852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5.09%,表明该种质在落粒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种内遗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二叶长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旗叶长与旗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穗小花数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BTS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穗长和茎粗越大,BTS就越小,落粒率就越高。以BTS值为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第ⅰ类种质落粒性最高,第ⅱ和第ⅲ类种质表现出很高的落粒性,而第ⅳ类种质落粒性中等。1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种质PI547394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综合隶属函数值为0.55。本研究为垂穗披碱草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索了西藏巴青县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群繁殖扩散机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试验在不同光、温、水(PEG6000)、盐处理条件下研究了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光照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恒温25℃和变温20/30℃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速度较快、发芽率较高,而5℃和35℃条件下种子不萌发;在PEG浓度为5%时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对照(CK),但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CK);在Na Cl溶液浓度为0%~0.4%范围内,种子均能正常萌发,且轻度盐胁迫(0.2%)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低温是限制西藏巴青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吸收不同氮源效率的影响,通过在石英砂中不接菌、接种灭活真菌和激活真菌来探讨植株对谷氨酸和硝酸铵的吸收效率,以期为优质高产垂穗披碱草新品种选育及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接种激活真菌处理的植株根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侵染,且侵染率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不同氮源条件下,接种AM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氮、总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P <0.05),但对植株的叶绿素a与b的比值影响不大.当单独利用有机氮或无机氮作为氮源时,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植株生物量,且在有机氮条件下效果更加明显.表明接种AM真菌有助于提高垂穗披碱草对有机氮吸收,增加牧草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