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根据吉林省中部农区作物种植制度与气候条件特点,提出了以增加效益,降低能源和物质消耗为目的,兼顾生物与工程技术的新机械化农作制度,其内容包括秋季耕整地,土壤培肥,精量播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五项措施,涵盖十项全程机械化农作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北方旱作农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1961—1990年(时段Ⅰ)和1991—2010年(时段Ⅱ)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日照时数总体呈降低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92.9 h;研究区域近50年年降水量变化呈现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特征;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研究区域年均气温增加了0.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持续日数普遍呈增加趋势,喜凉作物生长期内≥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8.6℃·d和197.3℃·d;研究期间全区气候变化西部地区总体呈暖湿趋势,东部地区总体呈暖干趋势。  相似文献   

5.
门源县发展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腹地。祁连山系东段的群山峡谷之间,东西长156公里。南北宽104公里。总面积6902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4%。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山脉绵亘。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农业生产区平均海拔高度2350—3100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带。  相似文献   

6.
<正> 在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内,要不要发展农田防护林体系?我们在唐山市的六县三区作了调查,现简要总结如下:调查区域大体在东径117°31′—119°18′、北纬39°03′—40°27′,南临渤海,东靠滦河,北、西有燕山环绕,成为阻挡西北季风南下和湿润的海风北上的天然屏障,形成了依山面海的独特的区域性自然环境。属季风温暖带滨海半湿润区,春天旱,夏季雨量集中,秋短,冬长少雪。1987年平均气温10.3—11.3℃,降水686.8—811.2毫米,无霜期172—202天,  相似文献   

7.
8.
张卫宏  张继莲 《现代农业》2008,(12):111-112
干旱是旱作农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也是制约旱作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它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贫困面大;而且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旱作区的干旱问题,使该区农业迈上一条可持续高效益的轨道上来,笔者认为,须正确分析并充分认识区情,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现代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建设旱区可持续高效益户域园田符合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高产技术标准化推进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发展状况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工作的分析,结合延安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的实际,研究了以“秸秆饲料化”为中心,政府推动、农企结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农牧的紧密结合,增加了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WTO框架下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传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也是入世后挑战多于机遇的地区,农业发展面临国内农产品销售困难和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双重考验。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农业结构变化、结构调整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阶段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重点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分析浙东沿海发达农区种植结构的现状,根据市场要求和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效益农业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沿淮阶地旱作农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沿淮河漫滩和一级阶地黄泛冲积平原旱作农区进行小麦高产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沿淮阶地旱作农区小麦栽培最高施肥量为:氮肥(N)245.775kg/hm2、磷肥(P2O5)100.26kg/hm2、钾肥(K2O)170.91kg/hm2,可获最高产量8239.5kg/hm2;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214.755kg/hm2,磷肥(P2O5)90.915kg/hm2,钾肥(K2O)134.895kg/hm2时经济效益最大,产量可达7893.66kg/hm2。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此,主要结合旱地耕种的缺水特点,分析旱地耕种作业、用地及养地相互结合的旱作耕种模式。有效确保旱地土壤中含有的水分、营养成分、热量以及氧气等的比例合理,从而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并指出提高旱作农业生产的抗旱栽培技术、精选种子以及合理密植技术,从而能有效指导耕地耕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华池县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全面实施“五区”战略,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在“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下,干旱少雨仍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农业生产形势,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全球1.4平方千米×109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亿亩为灌溉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疆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确立了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以红花、加工番茄、枸杞、胡萝卜、红辣椒等为代表的红色和以葡萄、哈密瓜、香梨、杏、石榴等为代表的优质瓜果园艺三大主导产业,全区优势、特色农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势头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1实施旱作节水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变革,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产高效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发展早作节水灌溉的意义不仅仅是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用水、管水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腹地,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54%.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之源".幅员辽阔,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极其复杂,农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地势高寒,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表现出明显的高原特色.从全国农业区划看,属干旱半干旱的旱作农业区,在现有耕地中,在灌溉条件的水浇地面积只占31%,主要分布在黄河、湟水河流域沿岸和柴达木盆地;山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河湟流域两侧山坡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环县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环县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农业的道路,重视水土保持和优化生态环境,同时针对环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改土治水,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及提高农民素质等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