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极度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开县境内4个典型崖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崖柏种群为明显的集群分布,在取样尺度较小时(群落Ⅰ、Ⅲ、Ⅳ为4m^2;群落Ⅱ为6m^2)集群强度最大,且随着取样尺度的扩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在各群落中集群强度以多齿长尾槭一崖柏群落(Ⅰ)最大,依次为崖柏一铁杉群落(Ⅱ),崖柏-巴东栎群落(Ⅲ),崖柏-黄杨群落(Ⅳ)最小。在对崖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崖柏群落特征及种群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岛屿状”局部小种群;群落中共出现伴生植物75科156属182种,其中表征科为蔷薇科、百合科、菊科、樟科、山茱萸科;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群落的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均较高;崖柏群落林木层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4层,崖柏主要处在灌木层、乔木下层和乔木中层,乔木上层基本没有分布;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分析其年龄结构图,径级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更新不连续。残存崖柏群落发育在不稳定立地上,阔叶乔木的入侵给崖柏种群更新带来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3.
珍稀濒危植物浙江楠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地区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阳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稀少.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在第Ⅳ径级以前基本上为负值,说明大量幼苗在前期死亡.Deevey存活曲线属于Ⅲ形并且斜率较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起伏式波动,说明种群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经历2、4和6个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采伐、生境破碎化和在郁闭条件下幼苗种内竞争激烈等.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珍稀保护植物十齿花种群的结构动态和分布格局特征,在贵州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置了10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得野外资料。根据径级结构图、高度结构图、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十齿花种群动态;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十齿花幼苗幼树总体上比例较大,但多数样地的种群有衰退的趋势;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个体死亡率逐渐增大;种群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但在不同发育阶段,集群程度有所差异,随着种群径级的增大和高度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十齿花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受十齿花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认为,林窗的形成有利于十齿花幼树幼苗的更新,保持十齿花种群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研究现状和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朝鲜崖柏的地理分布与资源、土壤条件与种群、树高生长规律、繁殖方式、核型分析、木材结构、挥发油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朝鲜崖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朝鲜崖柏的地理分布与资源、土壤条件与种群、树高生长规律、繁殖方式、核型分析、木材结构、挥发油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朝鲜崖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崖柏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天然居群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7个引物共检测4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4个,占77.27%。与其它濒危植物相比,崖柏种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居群间遗传分化占到33.68%。居群间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不相关。根据崖柏居群遗传特征,初步探讨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研究,建立了胸径与年龄,树高与年龄两个回归方程,表明云贵山茉莉的林木胸径,树高与其年龄存在极紧密的相关,在20年恢复期的群落中,云贵山茉莉种群表现为初生增长型种群,在50年的群落中稳定(成熟)型种群,在200年的群落中则表现为下降型(中衰型)种群,说明云贵山茉莉林只是次生常绿阔叶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屈吴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中白桦种群胸径、株高的大小级结构以及动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林群落中,白桦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并一致呈现为哑铃型,存活曲线为双峰曲线,为间歇型种群,幼苗、幼树贮备不足,具有衰退趋势;纯林中的白桦种群的大小结构为金字塔型,存活曲线为中间微凹而呈单折直线,种群具有稳定结构,能够长时间生存发展下去。探讨了导致种群结构缢缩的种群更新障碍及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1.
应用Levins、MacArthur-Levins和Pearson指数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位的优势乔灌木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CCA排序研究。结果:1)崖柏为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种,其重要值最大(0.225 1),生态位最宽(6.704 2),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Oij>0.123 7),表明乔木层中的崖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竞争优势。2)崖柏在灌木层中生存状况堪忧,其重要值(0.170 1)虽排在第1位,但其生态位宽度(1.853 0)仅排在第19位,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Oij < 0.482 3),其他树种对崖柏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说明处于灌木层的崖柏对资源利用的竞争能力较弱。3)对乔木层优势种CCA排序可知,崖柏、小叶青冈等生态位较宽的物种多分布在排序图的中心位置,华山松、野核桃等生态位较窄的物种多位于排序图的外围。结合生态位重叠可以看出,崖柏—多脉青冈、崖柏—川柯、崖柏—四川杜鹃等生态位重叠度大的物种,在排序图中一般都相邻或相近。参与排序的9个环境因子,坡度、pH及土壤含水量对崖柏的生存有较大影响。4)生境特化、人为破坏是导致崖柏分布区狭窄、斑块化、种群更新困难和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木荷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空间序列代时间变化”的方法,选用胸径作为个体大小的指标研究了木荷Schimas uperba种群大小级结构,结果表明,木荷种群通过侵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或枫香Liquidamber formasana林向木荷林以及成熟木荷、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发展,5个地段木荷种群大小级结构存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类型.随着演替的进展,木荷种群密度逐渐降低.木荷种群动态分析暗示木荷表现出了一种顶极先锋树种的特点,既不同于马尾松等阳性先锋树种,也不同于枫香等阳性阔叶树,更不同于樟、栲类耐荫性树种,它在森林演替位置中居中间.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锉叶蜂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锉叶蜂在秦岭南坡一年发生二代,比东北林区增加了一个世代。主要分布于海拔1550~2500m范围内,在1900m以上的落叶松林分中形成危害,第二代种群的发生量远大于第一代,因而其危害明显重于第一代。  相似文献   

14.
日本弓背蚁种群动态及繁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巢日本弓背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蚁巢有卵249粒、幼虫592头,蛹306只、工蚁1298只、无翅雌蚁(蚁后)1只,各虫态数量无稳定比例.种群数量与蚁群年龄及土壤性质有关.每年秋季产生有性蚁,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婚飞.婚飞后单个雌蚁繁育出第1批工蚁需37天.雌蚁在有工蚁照顾下每天产卵,日均产卵12.5粒,单个雌蚁产卵量低.雌蚁缺乏时,工蚁也可少量产卵.大、中、小型工蚁均有产卵能力,大型工蚁产卵力较强.单个饲养的工蚁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探讨山地云南松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演替方向和动态特征与其所处坡位密切相关,山脊种群密度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和衰退之后恢复为增长型,种群生物量保持缓慢增长;山坡中部种群密度经过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但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山坡下部种群密度经过增长之后迅速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和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保持在很低水平。故山脊种群将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山坡中部形成针阔混交林,山坡下部云南松种群被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但云南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演替进展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1987—1988年,在陕西省西部及北部烟区观察了烟蚜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取食行为特点.用3种缓释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观察发现,烟蚜于5月中旬迁入蚜田,7~8月为数量高峰期;烟蚜大多数(占总蚜量的80~96%)分布在烟株上部第1至第6片叶上,且以背面为多。药剂试验表明,用羊毛脂与50%抗蚜威配制成的缓释剂杀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是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南岭4个样地30个样方(10m×10m)的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的空间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个体分布不均匀,呈集群分布格局;在自然条件或植被保护较好的林分中存活率高;长柄双花木种群在年龄级分布上显示增长型格局,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