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为了促进河北省二季作区优势产区秦皇岛市昌黎县马铃薯两膜种植高效发展,于2020和2021年在昌黎县进行了两膜种植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中薯5号’为对照,对9个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块茎性状、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希森6号’为适宜昌黎县两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其生育期符合当地栽培周期,薯块性状、生长情况及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较抗早疫病和疮痂病,产量优于对照品种‘中薯5号’,两年产量分别为57 456和56 952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0.66%和15.47%。该品种可作为适宜两膜种植品种在昌黎县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2.
日喀则市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6,(3):129-134
针对西藏马铃薯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的现状,以‘艾玛土豆’为对照,在西藏日喀则市对引进的13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以及1份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性状表现丰富,‘200905’、‘中薯18号’较当地对照增产明显,薯块经济性状较优,适宜在日喀则市推广种植,彩色马铃薯‘D613’产量高于‘黑美人’和‘黑金刚’。  相似文献   

3.
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了11个马铃薯新品种,以当地品种‘定薯1号’为对照,对物候期、经济性状、产量及块茎品质进行了评价。各引进品种均较对照增产,其中‘鄂马铃薯5号’、‘宁薯14号’、‘中薯21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分别为44 933,39 224,37 501和36 270 kg/hm~2,较对照‘定薯1号’分别增产72.1%、50.3%、43.7%和39.0%,且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作为主粮化加工薯大面积推广种植;‘鄂马铃薯5号’和‘青薯10号’产量高,淀粉、干物质及粗蛋白含量高,还原糖含量较低,适合全粉加工;其他品种继续评价。  相似文献   

4.
扎兰屯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优良的品种又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为筛选适合扎兰屯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以当地选育品种‘蒙薯19号’作为对照,进行5个(包括对照)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扎兰屯市正常生长发育成熟,产量除‘中薯5号’外均显著高于对照,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兴佳2号’,产量2 357 kg/667m~2,‘延薯4号’次之,产量2 155 kg/667m~2,再次是品种‘尤金’,产量2 069 kg/667m~2,均高于对照的1 654 kg/667m~2。这3个品种的商品薯率也都较高,在85.28%~93.28%,淀粉含量在13.54%~15.65%,块茎特性表现较好,可在扎兰屯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种试验示范,研究掌握‘黑美人’紫薯在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等。‘黑美人’紫薯其薯皮薯肉均为紫色,属于马铃薯特色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种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667 m2产量达1 000 kg,产品单价高,经济效益显著,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优良的品种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石。为了筛选出适宜大理州早冬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当地品种‘丽薯6号’和‘丽薯7号’作为对照,与近年来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选育出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可在大理州正常发育成熟,‘11~#’产量最高,达3 644 kg/667m~2,商品薯率最高,达88.10%,两者均较‘丽薯6号’(CK1)和‘丽薯7号’(CK2)高。该品种有望成为大理州早冬马铃薯的主栽品种,逐步替代‘丽薯6号’。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区马铃薯品种结构单一、退化严重、病虫害滋生,严重制约着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与栽培模式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2015~2016年,在陕北榆林、延安开展了5个品种7点次的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为对照,对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形态特征、块茎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7个试验点平均产量均与对照品种‘克新1号’达到极显著差异的品种为‘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3号’,2年分别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43.19%、21.65%、28.45%和49.51%、21.88%、11.40%;经济性状方面,‘陇薯7号’、‘青薯9号’和‘陇薯13号’商品薯率分别为76.28%、75.11%和74.98%,略低于对照品种(78.53%),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0.68%,20.05%和19.41%,高于对照品种(14.90%)。因此,这3个品种适宜在陕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油酸品种,对12个优质花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花18号’的产量最高,与对照品种‘泉花551’(以下简称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开农1715’、‘泉花14号’、‘泉花15号’、‘泉花13号’、‘666’、‘开农1760’、‘667’、‘中花26’、‘冀花19号’9个品种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664’、‘开农176’两个品种比对照减产显著;综合各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及生物学特性等,初步确定‘冀花18号’可做进行小面积试种;‘666’、‘泉花13号’、‘667’、‘泉花14号’、‘开农1760’和‘泉花15号’,可继续进行试验;‘664’、‘开农176’比对照减产显著,不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包头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马铃薯》2016,(1):1-5
包头地区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连作现象突出,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病害加剧。该研究从国内多地引进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共14个,以期筛选出适宜包头地区栽培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中薯3号’不仅产量和品质表现优良,而且较‘费乌瑞它’生育期缩短10 d,可以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中熟品种‘延薯4号’综合表现优良;晚熟品种中建议推广种植‘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省定西市的特色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于2021~2022年在定西市以‘陇薯6号’为对照,对参试的12个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田间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进行了2年的测定和评价。参试品种的熟性为中熟、中晚熟、晚熟和极晚熟。各品种出苗率均在84.7%~100%。‘14W-3’‘天薯17号’‘百泉1号’2年综合表现为抗病性强。2021年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14W-3’和‘百泉1号’,分别为56 936和56 236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增产42.10%和40.35%;‘F1-1-42’‘京张薯1号‘’天薯18号’产量分别为46 469,46 336和42 869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增产15.98%、15.64%、6.99%。2022年产量最高的是‘百泉1号’,为71 087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72.26%;其次为‘陇薯20号’,产量为57 253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38.73%;‘...  相似文献   

11.
可可作为重要的特色热带经济作物,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单一,为鉴定筛选出优异的可可品系,以培育我国可可新优品种。本研究以XYS-1、XYS-2、XYS-3、XYS-4、XYS-5、‘热引4号’等6个可可品系(种)为材料,在海南万宁对其植物学、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XYS-5果实成熟周期最长达192 d,XYS-1果实成熟周期最短仅为162 d;XYS-4果实长度最长,平均达到218.27 mm,与其他5个品系(种)差异显著;XYS-2的产量最高,平均单果种子干重为46.48 g,平均单株结果量为59个;XYS-2的产量除与’热引4号’差异不显著外,与XYS-1、XYS-3、XYS-4、XYS-5差异均显著;XYS-5可可脂含量最高,平均值达51.27%,显著高于’热引4号’,XYS-1可可脂含量最低,平均值为43.67%。XYS-2、XYS-4品系植株长势强、产量高、品质稳定,可作为可可新品系(种)在海南进行扩大种植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满足海南辣椒产业发展需求,系统开展了适于海南种植的抗蚜辣椒品种鉴定与评价.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2个参试辣椒品种中,'猪大肠'石柱朝天红'博辣15号'辣丰三号'和'小米椒'5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蚜,'福康8号'翡翠甜椒'翠玉甜椒'薄冠008'皇帝椒'新香2号'和'干辣3号'7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蚜,'大羊角椒'...  相似文献   

13.
引进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高抗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南宁1—10月不同时段移栽,以‘桂蕉1号’作为对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优异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品种‘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平均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2月15日及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不同移栽期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181 d,且其夏秋季种植较冬春季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此外,‘中蕉9号’假茎粗壮,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1月1日移栽的‘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中蕉9号’果实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综上,‘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一定产量优势,但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试验点分析了我国近60年有代表性的34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增益。结果表明:产量、出籽率、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年代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倒率和秃尖长年代间存在显著差异。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1950年至2000年)玉米品种产量每年增益为46.4kg/hm2,与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产量增益趋势一致,只是明显低于北京试验点。海南三亚冬季的生态环境适宜对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增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和‘桂抗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中蕉9号’差异显著。‘南天黄’的生育期最短为383 d、‘桂抗2号’为393 d、‘中蕉9号’生育期最长,达447 d;‘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株型较矮,平均假茎高度分别为285 cm和298 cm,‘中蕉9号’假茎高平均为340 cm;‘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果指数为21个左右,果型类似‘巴西蕉’且大小适中,‘中蕉9号’果指数为16个,果型直、大;‘中蕉9号’产量最高,平均单穗重24.9 kg,‘南天黄’株单穗重接近‘桂抗2号’,分别为23.5 kg和23.2 kg;试验中,‘南天黄’没有发病,发病率为0,‘桂抗2号’发病率为0.6%,‘中蕉9号’发病率为4.7%。综上所述,‘南天黄’和‘桂抗2号’更适合作为抗病品种(系),可进一步展开大面积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阐述了高抗黑穗病、高产高糖的‘中糖2号’甘蔗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并就其蔗茎产量、抗黑穗病鉴定、特征特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中糖2号’(ZT2)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热引1号’ב新台糖22号’(ROC22)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优良新品种,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编号:GPD甘蔗(2018)460029]。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直立、易脱叶、抗倒伏、适宜机械化,高抗黑穗病。在海南临高的试验结果表明,‘中糖2号’1 a新植2 a宿根连续种植3 a平均蔗茎产量(117 080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96 330 kg/hm2)增产21.54%,其中宿根1 a和宿根2 a宿根甘蔗的蔗茎产量分别是112 875 kg/hm2和110 625 kg/hm2,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7.82%和34.73%。‘中糖2号’1 a新植2 a宿根连续种植3 a单位面积平均含糖量(14 756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18.61%,其中宿根1 a和宿根2 a的宿根甘蔗的含糖量分别为14 516 kg/hm2和13 874 kg/hm2,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25.29%和29.17%。多年的黑穗病自然发病调查结果显示,‘中糖2号’对黑穗病表现为高抗,人工接种结果也表明其为高抗。‘中糖2号’为高抗黑穗病的高产高糖新品种,既为甘蔗育种提供抗病的亲本材料,也为甘蔗生产提供抗病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7.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选择适宜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条件。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高、后期脱水速率慢以及成熟后田间站秆性状差是制约玉米直收籽粒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12个玉米品种在生理成熟期的籽粒产量、籽粒含水率以及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和倒伏倒折率、籽粒霉变率等田间站秆性状指标,结果发现:迪卡653和C1210两个玉米品种比较适宜河北东部旱作区直收籽粒,可作为苗头品种进一步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攀枝花市高寒冷凉地区适宜发展的较优马铃薯品种(系),引进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试验测定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块茎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新品系'S04-921'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总淀粉、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产量34536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10074 kg/hm2,增幅41....  相似文献   

20.
The newly developed rice variety ‘Akidawara’ (AKI) combines the traits of high yield and highly palatability, and its cultivation is expected to spread. We examined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and quality, an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high yield in AKI by comparing with ‘Nipponbare’ (NIP). Grain yield for AKI were 703 g m?2 (9% more than NIP) and 781 g m?2 (14% more than NIP) under the standard and heavy fertilizer regimes. It was also suggested that increase in the sink capacity was the key contributors to the high yield in AKI resulting from a conspicuou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pikelets, which is likely due to introgression of the high-yielding variety allele. Furthermore, AKI achieved the similar degree of sink filling in spite of its larger sink capacity. In this point, panicle dry weight increase during ripening (Δ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AKI than for NIP despite the fact that no differences in shoot dry weight increase were observed between varieties. The greater ΔP in AKI might be derived from its larger sink capacit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arieties involves the transloca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In the grain quality, the reduction in perfect grain ratio was negligible and regarded as a small trade-off for AKI’s 14% increase in yield, and grain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to a lesser degree in AKI at the same yield leve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ver 700 g m?2 high yield can be achieved with relative high grain quality and lower protein content in A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