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是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一种重要入侵性害虫,评估其在不同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旨在摸清该虫的防治适期。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生长期的苦瓜,通过设定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测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损伤和未损伤的苦瓜对瓜实蝇产卵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苦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产卵偏好。针对无损伤的苦瓜,瓜实蝇偏好在谢花2~5和6~8 d后的苦瓜上产卵;针对损伤的苦瓜,除谢花1 d的苦瓜外,瓜实蝇在其它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无显著性差异。基于本研究,对于无损伤的苦瓜,谢花2~8 d是预防和防治瓜实蝇的关键时期;而苦瓜一旦损伤,除谢花1 d外所有生长期均应提防瓜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瓜实蝇、南瓜实蝇以及桔小实蝇是为害果蔬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物理诱黏剂可用于多种实蝇的监测和防治,但缺乏对3种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田间开展了10种物理诱黏剂对3种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0种诱黏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作用最强,其中佳果多诱集的桔小实蝇数量最多,其次为黏王和神捕。研究还发现,诱集的实蝇大多为雄虫。佳果多、黏王以及神捕可用于桔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监测不同生境下南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分析影响南瓜实蝇数量变动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生境和气象因子显著影响南瓜实蝇雄虫的数量动态。混合菜地、园林区以及混合果园诱集的南瓜实蝇雄虫数量多于住宅区、农贸市场、苦瓜种植地同期诱集的雄虫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南瓜实蝇雄虫数量动态的气象因子有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最小相对湿度和月日照时数,其中月平均温度是影响其数量动态的最关键气象因子。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对南瓜实蝇的防控应不仅仅局限在具有其寄主植物的生境,而应根据监测的数据对其他生境的南瓜实蝇进行一并治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引诱剂的5种不同诱捕处理在苦瓜地上对瓜实蝇和桔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结果发现,好粘主要诱捕桔小实蝇雄虫,稳得主要诱捕瓜实蝇雄虫,2种诱剂均可同时引诱小量其它实蝇;在用量1 g的条件下,引诱剂的5种不同诱捕处理中瓶内喷涂对2种实蝇的诱捕效果均明显好于瓶外喷涂,且好粘与稳得对2种实蝇雄虫的诱捕效果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先增强后逐渐减弱,加水50 mL时达最大值.研究还探讨了好粘与稳得2种引诱剂对苦瓜地外围瓜实蝇和桔小实蝇雄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好粘与稳得2种引诱剂在寄主植物外围不同位点上均可诱捕瓜实蝇和桔小实蝇雄虫,且某一位点上虫量发生越大其诱捕量越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illet的性别决定基因tra- 2的e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分析。根据转录组数据库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克隆并获得瓜实蝇雌雄成虫tra- 2的基因片段,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采用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瓜实蝇ra-2基因的eDNA序列共1 450 bp,无性别特异性,含753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50个氨基酸。 该基因在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的表达量,瓜实蝇tra-2基因具有母体遗传表达特性,在胚胎期的表达量较高,雌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  相似文献   

6.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是中国重要的蔬菜害虫,但其DNA甲基化研究尚未见报道。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是研究DNA甲基化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酶切反应、连接、PCR扩增和引物筛选等条件优化,建立瓜实蝇MSAP反应体系,即:①20 μL酶切体系中加入10 U的限制性内切酶与600 ng基因组DNA,于37℃酶切反应过夜;②20 μL连接体系中加入T4 连接酶1 U,HpaⅡ-MspⅠ-adapter接头50 pmol,EcoR I-adapter接头5 pmol,并于16℃反应12 h;③连接产物稀释后进行PCR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再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结果。通过该体系筛选出适用于瓜实蝇基因组DNA甲基化多态性研究的6对引物;瓜实蝇MSAP体系为瓜实蝇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收集的国内外37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10.35%~69.44%),不同性状在不同的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多样性。其中突出的是叶形、瓜形、瓜形指数、商品瓜横切面形状、老瓜肉色、种皮色、商品瓜横径等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瓜形(69.44%)。此外,南瓜种质资源的其它一些性状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与瓜实蝇的显微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铁光  周社文  张佳峰  黄玲  唐小燕  罗利娟 《作物研究》2009,23(4):272-272,274,F0002,F0003
采用moticam显微摄像技术,研究比较了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的显微形态,初步探讨T2种实蝇形态的差异,同时给出了23张二种实蝇显微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9.
用引诱剂甲基丁香酚、4-(P-醋酸基-苯基)2-丁酮(简称Cuelure)与这两种药的混合剂(简称Islon)对柑桔小实蝇和瓜实蝇(雄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国产与日本产的这两种引诱剂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日产的甲基丁香酚药效持久性稍长于国产的;cuelure与Islon对瓜实蝇的诱捕效果无明显差异;甲基丁香酚对柑秸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稍高于Islon剂。推荐用Islon作检疫或监测实蝇的引诱剂。本文还对柑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的虫口变动与寄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长沙地区实蝇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穗  吴昌奇  肖铁光 《作物研究》2010,24(2):122-124
于5月至11月,采用2种诱捕器4种性诱剂对长沙地区的实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Me、Cue和蛋白诱饵性诱剂对多种实蝇具有诱集作用,其中Me性诱剂的专化性最强,诱集橘小实蝇共86头;Cue性诱剂分别诱集具条实蝇174头,瓜实蝇111头;蛋白诱饵诱集能力介于Me和Cue两种性诱剂之间,分别诱集具条实蝇17头,瓜实蝇7头,橘小实蝇12头;(2)Me和Cue性诱剂对橘小实蝇和瓜实蝇的种群发生动态、地理分布具有很好的监测效果;(3)本地区监测点未诱集到地中海实蝇。  相似文献   

11.
青枣是一种清甜多汁、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广泛栽培.近年来由于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青枣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由此导致的农业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而有机肥和生物炭能够有效缓解过量施用化肥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立足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研究了有机肥与生物炭配施对青枣光合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果农提供有效的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麦冬须根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和Sephadex LH-20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麦冬须根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与理化性质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从麦冬须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6-甲基-7-羟基-8-醛基-3S-(3', 4' -亚甲二氧基苯)-4-二氢色原酮(1)、甲基麦冬黄烷酮A(2)、甲基麦冬黄烷酮B(3)、大黄素(4)、肥牛木素(5)、E-对羟基桂皮酸(6)、Z-对羟基桂皮酸(7)、4-羟基苯甲酸(8)、25R-spirost-5-ene-1β, 3β-diol 1-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9)和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麦冬黄烷酮D',化合物5和7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82份籼粳稻骨干亲本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粳南移在江西省已推行11年,为进一步明确适合江西晚粳常规稻的稻瘟病抗性情况及粳渗籼骨干亲本的选择,本研究利用Pi37/Pi35/Pish、Pi5、Pi2、Pi9、Pia、Pi23、Pigm、Pi33/Pi42、Pi56、Pik/kg(t)/ks/kp/km/kh/43、Pikh共11个抗瘟基因的标记结合井冈山抗性谱的鉴定,对28份骨干粳稻和54份骨干籼稻进行分子标记与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粳稻中有1份携带其中的7个抗性基因,有5份携带6个抗性基因,有7份携带5个抗性基因,有12份携带4个抗性基因,有3份携带3个抗性基因,抗性频率最高的Pia为0.786,其次为PikhPi9,频率均为0.643,PigmPi37/Pish在这批粳稻材料中的抗性频率为0;籼稻中有8份携带其中的7个抗性基因,有10份携带6个抗性基因,有13份携带5个抗性基因,有17份携带4个抗性基因,有4份携带3个抗性基因,有2份携带2个抗性基因,抗性频率最高的Pi9为0.981,其次Pik/Pikh/Piks频率为0.833,Pigm、Pi37/Pish、Pikh、Pia、Pi5、Pi2、Pi23Pi33/Pi42的频率分别为0.556、0.537、0.519、0.389、0.352、0.315、0.167和0.111,Pi56在这批籼稻材料中的抗性频率为0。明确这些材料抗瘟基因的分布,将为广谱持久抗性籼粳材料创制骨干亲本的选择与配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原始热带雨林鹦歌岭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sp.)YG-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土壤放线菌YG-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 2-acetamido-5-chlorobenzamide, (2) cyclo (L-Pro-L-Leu), (3) 3,6-dibenzylidene-2,5-piperazinedione, (4) albonoursin, (5) (3Z,6S)-3-benzylidene-6-isobutylpiperazine-2,5-dione, (6) 3-hydroxy-2-methyl-4-pyrone, (7) isophthalic acid, (8) methyl 3-carbamoylbenzoate, (9) 2,3-dihydroxypropyl hexadecanoate. 其中,化合物1、7和8为新天然产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5和7~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铝毒是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抑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关于铝活化后对橡胶树生长和产胶的影响及橡胶树耐铝机制的研究很少。为了筛选出橡胶树在铝毒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本研究选择了ActinActin718S rRNA40S rRNAYLS8UBC2UBC4GAPDHFPADF等10种常见的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qRT-PCR检测,利用内参基因评价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算法以及综合评价软件RefFinder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铝胁迫后表达稳定性排名前3的内参基因依次分别为UBC440S rRNAFP。进一步选取UBC440S rRNAFP基因和UBC4+40S rRNA+FP基因组合以及稳定性较差的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对橡胶树铝诱导苹果酸分泌转运蛋白基因HbALMT-1HbALMT-2进行相对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个目的基因相对于3个内参基因及其组合均显示出一致的表达水平,而稳定性较差的内参基因GAPDH未能准确地对目的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校正。综上所述,筛选出UBC440S rRNAFP基因以及UBC4+40S rRNA+FP基因组合可作为铝毒胁迫不同天数下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可用于铝毒胁迫下橡胶树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16.
澳洲坚果是重要的热区经济作物,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澳洲坚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内参基因的报道。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准确性的先决条件。为筛选澳洲坚果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以澳洲坚果的根、茎、叶、果皮、果仁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8S rRNA,Actin,CYP,EF1a,EF1b,GAPDH,MDH,TUBa,TUBb,UBQ,UBC等11个常用的内参基因在澳洲坚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geNorm软件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数目为2,最稳定内参组合为MDHEF1b,TUBa基因的稳定性最差。BestKeeper分析结果认为,MDH基因表达最稳定,EF1b次之,与geNorm结果一致。NormFinder软件稳定性分析显示,GAPDH最稳定,其次是CYP基因;TUBa基因表达最不稳定。ΔCt算法结果表明,18S基因表达最稳定,其次是GAPDH基因,MDHEF1b排第3和第4。RefFinder综合排序为:MDH>18S>GADPH>EF1b>CYP>UBC>EF1a>Actin>TUBb>UBQ> TUBa。因此,MDH基因在澳洲坚果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初步确认可以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校正内参基因,在澳洲坚果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季节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为其今后组培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17种报春苣台属植物的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季节对移栽成活的影响,分析不同物种间在同一季节的移栽成活差异以及同一物种在4个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差异。大部分种类在春季移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与最低的种类为三苞报春苣苔和粗茎报春苣苔,成活率分别为100.0%、51.3%;适宜春季移栽的种类是:贵港报春苣苔、硬叶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紫花报春苣苔、三苞报春苣苔、阳朔小花苣苔、褐纹报春苣苔、柳江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大根报春苣苔。17个种类在夏季移栽具有较低的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与最低的种类为大根报春苣苔和漓江报春苣苔,成活率分别为68.7%、15.3%。在17个种类中,超过一半的种类在秋季、冬季移栽具有较高的成活率。秋季移栽成活率最高为桂海报春苣苔、那坡报春苣苔,均为100.0%,成活率最低为褐纹报春苣苔,为20.0%;适宜秋季移栽的种类是:桂海报春苣苔、粗茎报春苣苔、那坡报春苣苔。冬季移栽以冬花报春苣苔的成活率最高,为100.0%,永福报春苣苔的成活率最低,为32.7%;适宜冬季移栽的种类是:桂中报春苣苔、紫萼报春苣苔、冬花报春苣苔、漓江报春苣苔。17个种类的移栽季节以春季的最好,夏季最差,秋季和冬季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间。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移栽成活率不同,不同种类其适宜移栽的季节不同,应根据季节移栽合适的种类以保证其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甲磺草胺在蔗田的应用前景,采用温室盆栽法土壤处理对其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其对甘蔗的安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磺草胺对蔗田常见的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较好活性,当处理剂量为有效成分70 g/hm2时,对光头稗(Echinochloacolonum)、牛筋草(Eleusineindica)、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香附子(Cyperusrotundus)、绿苋(Amaranthusviridis)和龙葵(Solanumnigrum)的鲜重抑制率均高于90%,对筒轴茅(Rottboellia cochinchinensis)、铜锤草(Oxalis corymbosa)和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的鲜重抑制率高于80%;甲磺草胺对光头稗、牛筋草、马唐和香附子等4种主要蔗田杂草的除草活性均显著高于敌草隆;甲磺草胺在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与光头稗、牛筋草、马唐和香附子之间的选择性系数依次为2.04、2.67、2.95和2.25,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敌草隆的1.74、1.68、1.80和1.24;在甘蔗品种‘桂糖46号’与杂草间的选择性系数与‘新台糖22号’相近。研究结果表明甲磺草胺对蔗田多种主要杂草防效较好,且对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甘蔗品种安全,因此可以作为蔗田苗前除草剂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中,酰基-ACP硫酯酶(fatty acyl-ACP thioesterase, FAT)是调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为解析可可FAT基因家族成员的特点与功能,本研究从可可基因组中筛选鉴定出FAT基因家族的6个成员,分别命名为TcFATATcFATB1TcFATB2TcFATB3TcFATB4TcFATB5。6个基因外显子数目为6~7个,编码区(CDS)长度介于1128~1263 bp,预测蛋白分子量介于42.72~46.47 kDa,等电点介于6.57~9.10。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可可FAT基因家族分成FATA与FATB亚群,FATA亚群包含1个可可TcFATA成员,FATB亚群包含5个可可TcFATBs成员。不同可可种子发育时期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cFATATcFATB1伴随果实发育成熟,表达量呈下降趋势,TcFATATcFATB1在不同种质中表达量与油酸(C18:1)和棕榈酸(C16:0)比例呈正相关,表明其与脂肪酸组分比例调控有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咖啡果皮酒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添加4种可发酵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和2种可发酵氨基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发酵生产咖啡果皮酒。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法结合感官评价,分析外源添加物对咖啡果皮酒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检出9大类75种风味组分,以酯类和醇类为主;添加可发酵糖能显著增加咖啡果皮酒醇类组分(23.99%~121.24%),添加可发酵氨基酸咖啡果皮酒能增加酯类组分(25.77%~28.18%),而添加可发酵糖咖啡果皮酒酯类组分显著减少(10.81%~69.94%);方差齐性检验P=0.206>0.05,在α=0.05的水平上各外源添加物果酒风味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事后两两比较P=(0.371~0.989)>0.05,说明样品间差异不显著,但PCA分析(PC1:96.01%,PC2:3.13%)能将其完全区分;使用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判发现,添加精氨酸所酿造的果酒综合得分最高(92.40),更加适合人们的口味,整体风格显著,协调性好,谷氨酸添加次之(80.80),果糖和蔗糖所酿造的咖啡果皮酒综合评分一致(78.20),添加麦芽糖果酒得分最低(74.20)。综上所述,添加氨基酸可改善咖啡果皮酒风味和口感,发酵糖改善效果不如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