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93种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9.79%;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4.54%);从超声波辅助提取物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2.26%;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0.80%)。[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雅安市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黑壳楠木材的宏微观构造特征,测量和分析导管、木纤维、木射线、轴向薄壁细胞的形态参数及其组织比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主要组分,探究其木材构造特征并分析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为散孔材,管孔数少,导管长度属于中级别,木纤维长度中,多列射线宽度细至中,轴向薄壁组织量少。木纤维、木射线、导管、轴向薄壁组织的组织比量分别为52.7%,24.6%,13.2%,9.5%。共分离出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39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成分的87.11%,主要为烃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成分共有13种,占总峰面积的80.22%。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含18种萜类化合物,均为倍半萜化合物,累计相对含量高达58.63%。得出以下结论:实验所得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可作为其区分于其他木种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黑壳楠木材具有较高的医药利用价值,同时在芳香理疗产品的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GC-MS法鉴定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寅珊  刘光明  李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77-15278
[目的]研究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漾濞泡核桃壳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其中20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0.41%。其中,含量最高的棕榈酸占总挥发油的25.46%。含量较高的物质还有蒽(4.41%)、亚油酸(4.37%)、二苯并呋喃(2.50%)和二十七烷(2.27%)。[结论]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筛选香花油茶优良砧木品系,为油茶砧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普通油茶岑软3号,对不同砧木品系的嫁接亲和性和嫁接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砧木品系的优劣。[结果]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普通油茶,全部砧木品系嫁接苗的保存率为87%以上,其中87.5%的砧木品系嫁接苗保存率超过90%,且各砧木品种嫁接苗的抽梢率均高于90%;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保存率、抽梢率等6个性状指标转换为3个主成分,并将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值与主成分贡献率相乘,获得每个砧木品系嫁接苗的综合得分值。[结论]香花油茶和普通油茶之间亲和性较强;各砧木品系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P_(14)、P_(2)和P_(24)。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生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及酒仙茅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生仙茅中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2.73%,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右旋萜二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6.22%;从酒仙茅中分离出28个峰,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5.71%,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壬醛,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0.09%。仙茅酒制后部分挥发性成分消失,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挥发性成分,为仙茅药材开发利用和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叶的挥发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木叶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利用2倍稀释法、Ellman比色法及MTT法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抗菌活性、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测试。从辣木叶子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3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学成分,在挥发油总量中相对含量为85.94%,主要为棕榈酸(38.63%)、叶绿醇(6.09%)、棕榈酸乙酯(4.87%)和二十七烷(4.31%)。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进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五指毛桃、粗叶榕、全叶榕、条叶榕、台湾榕和竹叶榕6种民间习用榕属植物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6种榕属植物中共检测出相对含量大于0.50%的挥发性成分75种,包含萜烯类、烃类、杂环类、醛类、醚类、醇类、酮类等,其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9.00%~77.67%;从6种榕属植物中共检出10种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榕属植物检出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6种榕属植物中检出3种共有和多种特异性的挥发性成分.表明萜烯类物质是6种榕属植物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相对含量可作为不同榕属植物香味浓淡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法分析骨折挫伤胶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骨折挫伤胶囊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分离得8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97.04%。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棕榈酸(70.01%)、亚油酸乙酯(9.39%)和Z,Z-亚油酸甲酯(8.31%)。骨折挫伤胶囊中挥发油成分主要包含棕榈酸乙酯、Z,Z-亚油酸甲酯和棕榈酸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年份巴戟天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生长年份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组分及含量。[结果]15年生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6种,已鉴定化学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89.98% 10年生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9种,已鉴定化学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70.01% 6~8年生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4种,已鉴定化学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63.23%。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类、醛类、醇类和烯烃类等。其中,有机酸类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5.28%,十六酸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5.75%。[结论]从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的物质随生长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十六酸、油酸等主要成分的含量与巴戟天的生长年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片、桂枝茯苓胶囊3种不同剂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且计算了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桂枝茯苓丸中检测出22个峰,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8.41%;从桂枝茯苓片中检测出15个峰,鉴定出1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9.12%;从桂枝茯苓胶囊中检测出30个峰,鉴定出2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9.46%。桂枝茯苓丸及其他剂型之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种仁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平均含油率60.58%,显著高于普通油茶的44.86%和腾冲红花油茶的43.08%,且浙江红花油茶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3种油茶总不饱和脂肪酸由大到小为浙江红花油茶89.4%,普通油茶88.36%,腾冲红花油茶82.07%;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占比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以浙江红花油茶84.30%显著最高且变异小,腾冲红花油茶74.03%,显著最低且变异大;亚油酸平均相对质量分数中普通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显著高于浙江红花油茶,但前两种油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油茶的亚麻酸平均质量分数均很低,但腾冲红花油茶具有较大变异幅度,最高相对质量分数达10.83%.3种茶油都是接近或优于橄榄油的高品质食用油;充分利用南方山地资源合理发展3种油茶,可望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改善我国食用油品质结构.  相似文献   

12.
廖彭莹  李兵  苗伟生  卢汝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94-13395
[目的]分析细叶石仙桃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石仙桃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1个色谱峰,并鉴定出其中18种化学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8.56%,化合物类型包括脂肪族类、芳香族类及萜类,其中最主要的挥发油成分是棕榈酸(49.54%)。[结论]该研究首次鉴定出细叶石仙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名正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82-185
[目的]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紫苏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一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7种,占总含量的3.96%;醛类3种,占总含量的2.63%;烯烃3种,占总含量的0.67%;酮类1种,占总含量的1.61%;酚类3种,占总含量的0.74%;酯类5种,占总含量的2.69%;酸类3种,占总含量的1.22%;芳香族6种,占总含量的25.37%;萜类13种,占总含量的61.02%。[结论]紫苏的挥发性成分中既有具风味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具药效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对3个杏品种"金太阳"、"鲁杏1号"、"鲁杏2号"成熟期果实顶空微萃取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金太阳杏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酯、二羟乙酸、6-甲基-5-烯基-2-庚酮;"鲁杏1号"检测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1.18%,主要香气物质为二羟乙酸、苯乙醇、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苯并噻吩;"鲁杏2号"检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48.06%。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醇、乙酸己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3个品种间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杏香气成分是杏选育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油棕果实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西双版纳种植的‘T1’‘T2’‘T3’‘M1’ 4个油棕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油棕果肉共检出6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棕榈酸(43.40%)、油酸(33.80%)和亚油酸(16.02%),占总脂肪酸的93.22%,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8.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28%;油棕4个品种果肉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油酸含量最高(35.85%),品种‘T2’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44.04%、17.86%),品种‘T3’肉豆蔻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1.29%、0.51%),品种‘M1’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5.02%、0.51%)。油棕果仁共检出9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月桂酸(45.72%)、肉豆蔻酸(18.12%)、油酸(15.93%)和棕榈酸(8.82%),占总脂肪酸的(88.5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15%),不饱和脂肪酸仅为(20.25%);油棕4个品种果仁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棕榈酸含量最高(9.27%),品种‘T2’亚油酸含量最高(4.54%),品种‘T3’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最高(46.61%、19.03%),品种‘M1’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1.79%、17.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技术,对贵妃枇杷花水蒸气蒸馏不同阶段提取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按料液质量比1∶1依次收集的第一、二、三阶段提取精油中,分别检测出56、61和48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含量的96.27%、94.73%和96.08%,其中相同成分25种;第一和第二阶段主要成分是醛类物质(分别占70.19%、60.03%),苯甲醛含量最高,分别占56.01%和50.22%;第三阶段以酯类(45.14%)和醇类物质(22.28%)为主,其中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含量最高,占20.4%。可见不同提取阶段的挥发性成分与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为枇杷花精油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慢肝养阴胶囊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检索NIST08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量的83.16%。含量较多的3个化合物分别是8,9-去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7.0%)、棕榈酸乙酯(5.9%)和4,8,13-杜法三烯-1,3-二醇(5.7%)。慢肝养阴胶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类和酯类,占总成分的61.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方法]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采用HS-SPME提取,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包括醚类、烃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等,其中醚类所占的相对含量最大,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结论]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苣荬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苣荬菜挥发油成分,为苣荬菜功能性研究提供基础。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检测苣荬菜挥发油,鉴定了27个峰,十六烷酸相对百分含量为34.208%、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相对百分含量为14.060%、棕榈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为10.913%和7-十八碳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为9.117%等。酸、醇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含量关系为:酸类>酯类>醇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对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为红贝俄氏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GYP)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CPDA)对红贝俄氏孔菌进行人工培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野生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微量稀释培养法评价野生菌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和培养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和油酸等,其中,从野生菌检测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甲酯(18.522%)、棕榈酸甲酯(15.976%)和棕榈酸(11.164%);从GYP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28.677%)、油酸(15.108%)和棕榈酸甲酯(8.983%);从CPDA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甲酯(22.575%)、棕榈酸(17.643%)和硬脂酸甲酯(4.787%);有7种相同成分共同存在于3种提取物中,有3种成分仅在野生菌中检测到,有7种成分仅在培养菌丝体中发现。从GYP培养液中共检出9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4.663%)、1-十九碳烯(2.423%)和(E)-3-十八碳烯(1.785%);从CPDA培养液中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2.913%)、(Z,E)-2,13-十八碳二烯-1-醇(5.985%)和棕榈酸甲酯(5.59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YP培养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80 mg/m L,其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1.60 mg/m L。【结论】可采用GYP和CPDA作为培养基对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进行规模培养,以解决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