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生产推广种植的中粒种咖啡优良品种,开展了以5个中粒种咖啡品种为接穗,小粒种卡蒂莫和中粒种实生苗为砧木的种间和种内嫁接试验。结果表明:26号品种单株干豆产量种间嫁接与种内嫁接差异不显著,百粒重种间嫁接大于种内嫁接,26号品种与小粒种卡蒂莫的亲和性较好;兴28、兴1、24-2、热研2号4个品种种间嫁接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相比种内嫁接植株矮,主干细,冠幅小,一级分枝数少,一级分枝短,叶色黄,产量低,差异显著。中粒种咖啡各品种的一级分枝节间距、出米率、百粒重性状稳定,种间嫁接和种内嫁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孙燕  杨建峰  董云萍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1):1558-1561
以大粒种1号和中粒种27号咖啡为试验材料,研究咖啡种间嫁接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1)嫁接组合、对照中粒种27号和大粒种1号单株鲜果产量、单株干豆产量、单株种仁产量均差异显著.其中,嫁接组合较对照分别提高32.20%,31.25%,38.46%,表现出单株产量优势.(2)嫁接组合、对照中粒种27号和大粒种1号豆粒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嫁接组合较对照咖啡因含量下降1.27%,绿原酸含量提高40.30%,表现出品质优势.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咖啡种间嫁接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薏苡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探索决定薏苡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优选薏苡高产品种提供参考,以贵薏1号、兴仁小白壳和云南师宗小黑壳为研究对象,在成熟期对薏苡株高、分枝数、各节位分枝粒数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考察,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薏苡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明确薏苡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薏苡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2.20%~39.88%,其中以单株总实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发现,薏苡的单株总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结实节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影响薏苡单株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一级分枝数、单株总实粒数、株高、始结实节位和有二级分枝的节数。对分枝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节位间分枝性状的变异幅度不同,其变异系数为17.01%~73.78%;节位粒数、二级分枝小花数和二级分枝结果数与薏苡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影响薏苡单株产量的关键分枝性状依次为节位粒数、一级分枝顶端结果数、二级分枝顶端小花数及二级分枝结果数。综合分析,薏苡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株型较高、始结实节位低、分枝数多且分枝上结实能力强的薏...  相似文献   

4.
以3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对自交主回交后代早期世代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世代间的相关分析,F3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以株系为单位的所有分枝性状世代间关系密切,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表明了种组合后代分枝性状向正方向选择对产量的增效效果,因此从F2起以株系以上单位的平均表现进行选择是与常规组合不同的选择技术,3组合的单株粒数,主茎荚数,一级分枝荚数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琪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4,13(3):200-206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主要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较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在植株形态性状上表现为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的特点,在产量性状上表现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及百粒重小的特点。由于秣食豆种质的导入,植株高大繁茂与小的粒茎比存在相关遗传。大豆主要产量因子,在主要发育阶段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大豆各生育阶段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与各生育阶段与油分含量的相关方向始终相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个种子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测量种子百粒重、百粒容积和容重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平均值,计算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粒重和容积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基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根、茎、叶干物重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基茎粗与百粒重呈显著相关。选用大粒品种,既可培育壮苗,又可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7.
选取6个试验基地(长沙、溆浦、醴陵、浏阳、沅江、南县) 2013~2017年的考种数据,进行油菜种植密度与株型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种植密度与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分枝起点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并在各密度梯度间达到显著差异,分枝起点高度则呈相反趋势,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在各密度梯度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合品种、年份和种植密度在各性状间的分析发现,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显著,年份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枝数、分枝起点高度和单株产量上。适度提高油菜种植密度(至少大于15万株/公顷),有效降低植株高度,减少分枝数,推进机械化种植,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茶树单株产量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本文对38个杂交一代单株(金萱×英红九号)的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修剪物重量、百芽重、发芽数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都超过30%,有较大的变异选择空间;发芽数、叶面积、树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百芽重则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于茶树各形态学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发芽数、叶面积、树高和百芽重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仅为64.1%,在进行单株性状选择时,还需同时统筹考虑二级分枝数对各性状的正向间接效应,以及一级分枝数所带来的负向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覆膜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新红花1号、吉红1号等10个红花品种为材料,在地膜覆盖条件下进行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0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每果球粒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单株无效果球数>单株总叶片数>株高>主茎种子重量>二级分枝数.单株总粒数与单株有效果球数的互作效应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在所有的性状互作中为最大,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每果球粒数及百粒重是影响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所研究的10个农艺性状中,两两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极大,在红花育种、地膜栽培时应注意考虑这些性状间的影响.单株种子产量高的株型特征为单株无效果球数少,一级分枝数多,单株有效果球数多,单株总粒数和每果球粒数多,百粒重大等.  相似文献   

11.
以大粒种咖啡‘1号’(Caffea liberica No. 1)和中粒种咖啡‘热研1号’(Caffea canephora Reyan No. 1)的种子苗形成不同双根靠接苗组合,以‘热研1号’高产无性系为接穗,包括中粒种双根嫁接苗(T1),大粒种中粒种双根嫁接苗(T2),大粒种双根嫁接苗(T3),以常规种间嫁接苗(CK,植株地下部为一条大粒种1号根系,地上部与双根苗一致)为对照,比较不同嫁接处理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及光合特性,并分析高径比及苗木质量指数。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较CK植株根尖数分别提高407.14%和780.28%、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5.11%和57.49%、总生物量分别提高168.26%和209.35%。同时,苗木质量指数分别提高195.79%和244.17%,苗木长势较粗壮,T1和T2处理通过提高植株根系吸收及光合能力提升苗木质量。而T3较CK植株高径比提高25.28%,较CK增加一条大粒种根系,并未显著提高T3处理植株生物量,且苗木长势较细高,后期易形成“高脚苗”,大田定植效果差。因此,中粒种双根苗和大粒种中粒种双根苗生长优势明显,以大粒种中粒种双根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2.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在园林与观赏园艺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兼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国内外关于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质化砧木嫁接方面,而芽苗砧嫁接技术及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生理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从生理层面揭示杜鹃红山茶接穗与不同油茶芽苗砧的亲和性差异,本研究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溪软枝油茶、普通油茶为芽苗砧,以杜鹃红山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于嫁接后90 d,考察不同芽苗砧处理对杜鹃红山茶接穗死亡率、嫁接苗叶片中初生代谢产物含量、抗氧化生理指标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接穗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杜鹃红山茶嫁接死亡率最低,为18.5%;(2)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接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砧木,嫁接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淀粉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3)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嫁接苗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最高;(4)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的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均最高。研究认为,杜鹃红山茶接穗与高州油茶芽苗砧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其嫁接苗抗性优于其他芽苗砧处理,叶片生长状况较好,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中粒种咖啡'热研1号'(Caffea canephora'Reyan No.1')和大粒种咖啡1号(Caffea liberica No.1)形成中粒种-大粒种异源双根咖啡和中粒种-中粒种同源双根咖啡,利用连作障碍咖啡园土壤开展幼苗培养试验,包括根际土培养异源双根咖啡(T1)和同源双根咖啡(T2),非根际土培养异源双...  相似文献   

14.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87份咖啡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条ISSR引物扩增出14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7条,多态性位点为76.4%。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625水平下,87份资源被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包括了3份大粒种(Coffea liberica Bull ex Hiern);第Ⅱ类群为中粒种咖啡(C. canephora Pierre);第Ⅲ类群包括了全部小粒种资源(C. arabica Linne),共83份。咖啡种质的遗传关系种间容易划分,在种的分类水平上存在遗传关系多样性,而小粒种咖啡种内遗传多样性较窄。该研究结果将为咖啡种质鉴定、分类及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表明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咖啡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咖啡嫁接苗应对干旱胁迫其内源激素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布置了盆栽试验.接穗为中粒种咖啡'大丰1号',砧木分别为大粒种咖啡'查理种16号'(种间嫁接)和中粒种咖啡'热研2号'(种内嫁接),3种水分处理:(1)正常淋水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18%≤SMC≤25%,(2)轻度...  相似文献   

16.
以大粒种咖啡(Caffea liberica)1号为砧木、中粒种咖啡(Caffea canephora)热研1号高产无性系为接穗形成种间嫁接苗,以棕榈叶+表土、棕榈叶+椰糠和椰糠+表土不同比例配置基质,比较不同处理下嫁接苗的根系形态、光合特性、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筛选适宜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以棕榈叶+表土体积比1:0(M1)、7:3(M2)、1:1(M3)处理植株根尖数、净光合速率(Pn)、总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较高,较常规育苗配比(CK),M1处理分别提高98.17%、25.88%、159.54%和142.86%,M2处理分别提高122.99%、39.11%、162.61%和151.40%,M3处理分别提高157.18%、40.47%、194.22%和214.29%,增幅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总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M1、M2和M3处理混配基质均能较好的满足咖啡种间嫁接苗生长需要,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西瓜抗枯萎病砧木,进行了不同砧木西瓜抗枯萎病接种实验及不同砧木嫁接苗田间长势、果实综合性状的研究。通过枯萎病接种实验,筛选出了6个高抗砧木,分别是N1、N6、H2、H5、X3与X4;在长势方面,嫁接苗明显强于自根苗,以南瓜为砧木的嫁接苗长势强于其他品种;在果实品质方面,各个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差异不显著,且果型差异不大,但以H5(亲抗水瓜)、X3(大维根砧15号)和X4(勇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综合研究认为,H5、X3和X4对枯萎病抗性较高,且长势较好,品质较优,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8.
油用红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花16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都与千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16个性状分别载荷在5个主因子上,第一主因子为产量因子,包括5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球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第二因子为产量构成因子,包括3个与籽粒产量有关的性状,有效花球数、每球籽粒数、球直径;第三因子为株型因子,包括4个构成植株形态的性状,即株高、茎直径、二级分枝数、三级分枝数;第四因子为负面影响因子,即2个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性状,即每球秕粒数和壳百分率;第五因子为生育期因子,即开花期和生育期.聚类分析把16个数量性状分成四大类,第一类可细分为两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对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海南油茶良种离体快繁体系,加快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繁育,以海南本土油茶良种海大油茶4号当年生枝条的腋芽及顶芽为外植体,初代诱导定芽萌发建立无菌体系,再通过增殖培养提高组培芽增殖系数,进一步对增殖芽进行壮芽和炼芽,作为海南地区油茶芽苗砧嫁接用接穗。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为:以2%NaClO 15 min+0.1%HgCl212 min进行复合消毒,外植体在添加杀菌剂0.1 g/L清菌易的培养基上初代培养,污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腋芽和顶芽的初代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0.1 mg/L IAA+2 mg/L 6-BA+0.5mg/L GA3;无菌组培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WPM+2 mg/L 6-BA+0.05 mg/L IAA+2 mg/L GA3;组培单芽的适宜壮芽培养基为:WPM+活性炭500 mg/L;将组培芽接穗用6-BA 50 mg/L的溶液浸泡基部2 min,嫁接成苗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