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动化学科概论》课程有着一套完善、科学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等等。作为新生必修的一门功课,《自动化学科概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动化学科概论》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认真分析了《自动化学科概论》的课程特点,详细阐述了《自动化学科概论》教学改革的思路,希望能够为后续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许启高 《南方农机》2019,(9):214-215
教学理念对于指导教学实践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教学效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经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学做合一"对于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明显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学教合一"模式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取和积累知识。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做学教合一"模式下,提高汽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极为重要。文章就"做学教合一"模式下汽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用于参数测量的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选择、应用传感器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际工程中的检测技术,而这也是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但目前高职学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存在教法单一、教学难度大、内容抽象、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并通过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机械制图与CAD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云班课的使用优点,对基于云班课的"机械制图与CAD技术"混合式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机械制图与CAD技术"课程中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并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汽车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如今,"做学教合一"教学理念不断受到中职教育者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核心素养。文章就"做学教合一"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钳工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程,为了实现钳工教学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文章立足当前钳工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钳工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使这门内容枯燥无味并且极耗体力的课程更容易被中职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智能制造专业学生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归纳总结与创新能力两项重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以"基于‘精细农业’的智慧农机研发前期输入量从相关标准中的梳理归纳"实际拓展课程训练为例,呈现了信息处理与应用的一般过程,分析了具体输入参数信息的特点及检测特性。在当前"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丰富了学校智能制造大专业中智能控制专业拓展课程设计的同时,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思路,也为工程实际中农业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职技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而机械类专业是职技校主要开设的专业之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也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给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存在较大差距,而在这个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为提高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可将机械制图课程和AutoCAD课程进行融合。文章就从这两门课程融合后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如何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进行融合,以适应职技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中职机电专业属于热门专业,主要是因为机电工程和技术应用范围广,人才需求多。在机电专业开设课程中,“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极为重要,对学生专业能力有较大影响。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对实践有很高要求。这门传统课程教学有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重灌输轻引导探究等问题。因此,“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要进行优化与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4.0的普及和深入,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重复的技能点。本文从工业控制网络构建课程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中高职生源的学习特点,探析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工业控制网络构建中的实施开展及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师资条件和学生要求,对教学项目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方达 《南方农机》2019,(13):194-194,197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由于综合性较高,难度较大,因此传统教学取得的效果一般。打破传统章节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利用YL-335B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训练,学生多动手实践,可提高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课程特点、按照设计角度来安排教学、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在课程体系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目前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这两门课程一直是独立存在的,由于目前自动控制系统中信号的采集器件是传感器,因此必须将控制器与传感器,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实效。基于此,本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传感器技术》与《单片机技术》课程联合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高职学校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还是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灵魂课程。该课程所需的知识涵盖了高数、复变函数、模电、数电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课程内容具有多、难、杂的特点,且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将实际的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月爱 《南方农机》2022,(4):176-178
"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开放,将专业与育人相融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更加地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实施“做学教合一”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文章主要探索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实施“做学教合一”的路径,从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燃烧学”课程是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针对目前农科院校工科专业教学和科研特点,结合该门课程的复杂性、学科交叉性及技术更新迅速的特点,对应对碳达峰背景下人才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适应新能源战略下的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探究,借鉴国内外的教学成果和经验,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面的创新探究。以"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模式为准则,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高职校电气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门课程特点是知识点繁多、涉及学科较广,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在课程中引入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采用图文的方式标注各级知识点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概念与形象的图像、颜色等创立记忆链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在《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实践后证明该种方式降低了课程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