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黑木耳中醇溶性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黑木耳粉中醇提取总收率为指标,确定了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的最佳醇提取浓度,测定了三种不同醇提物中总黄酮、多酚和三萜类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了黑木耳提取多糖和黑色素后残渣中的醇提物三种成分含量。结果:采用90%乙醇提取,黑木耳醇提物得率10.7%,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5.68 mg/100 g,多酚含量0.43%,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55%;采用100%异丙醇提取,醇提物得率10.1%,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4.84 mg/100 g,多酚含量0.66%,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37%。采用70%正丁醇提取,醇提物得率5.4%,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4.07 mg/100 g,多酚含量1.68%,三萜类化合物含量0.30%。黑木耳多糖和黑色素提取后的残渣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醇提物收率分别为13.8%、14.3%和8.9%,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28 mg/100 g、11.99 mg/100 g和12.38 mg/100 g,多酚含量分别为0.14%、0.38%和0.75%,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25%、0.60%和0.58%。  相似文献   

2.
丝瓜皮是丝瓜食用时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多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本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超声提取丝瓜皮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性,为丝瓜皮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法提取丝瓜皮多酚最优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16(g/mL),提取剂为76%乙醇溶液,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丝瓜皮多酚的实际得率为10.13 mg/g。当丝瓜皮多酚浓度为0.6 mg/mL时,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17%,表明丝瓜皮多酚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典回流法试验了灵芝(Ganoderma lingzhi)发酵菌丝体中三萜酸的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表明:灵芝菌丝三萜酸最佳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液料比为10:1(mL/g)、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为2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灵芝菌丝三萜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预测三萜酸提取的多项式模型:Y=0.52+0.022A+0.027B+0.064C+0.021AB-0.013AC+0.010BC-0.056A~2-0.094B~2-0.057C~2,经响应面最优分析,菌丝三萜酸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11:1(v/m,mL/g)、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三萜酸提取率可达0.537mg/g干菌丝,与预测值(0.542 mg/g干菌丝)相比,相对标准偏差为0.65%。  相似文献   

4.
采用醇提法、水提法分别提取灵芝三萜和多糖,并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灵芝三萜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10倍无水乙醇,在60℃提取60 min,提取2次,三萜提取率为0.76%;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90℃热水提取90 min,料(g)液(mL)比1∶20,提取2次,多糖提取率为2.67%。超声波辅助提取,灵芝三萜和多糖的提取率可分别提高20.5%和13.2%。  相似文献   

5.
紫叶李资源丰富,树叶中含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如多酚物质,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试验选取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紫叶李中的多酚物质,以多酚物质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紫叶李树叶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发现,对多酚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提取时间,影响最小的为提取温度;有机溶剂提取紫叶李树叶中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75 min、料液比1:20,此条件下提取的紫叶李树叶中多酚含量为8.12 mg/g。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开发应用紫叶李多酚,以紫叶李叶片为原材料,通过超声波辅助获得紫叶李叶片的多酚类化合物。经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对紫叶李叶片多酚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超声波辅助萃取紫叶李叶片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时间40min、水浴提取温度40℃、料液比1︰80(g/m L),在此条件下,总多酚得率是4.72mg/g。紫叶李叶片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能力与多酚含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紫叶李叶片多酚浓度为0.04mg/m L时,DPPH·、·OH和O2·分别为53.3%、70.7%和78.7%。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枸杞多酚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黑果枸杞多酚得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通过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4%,固液比1:63(g/mL),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5℃.此条件下黑果枸杞多酚得率为244.86 mg/g,与理论值246....  相似文献   

8.
兰州百合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闽 《蔬菜》2020,(9):14-19
以多酚得率为优化指标,对兰州百合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溶剂类型、料液比、溶剂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液pH值对提取多酚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得到最优的兰州百合多酚提取条件,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和超声功率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兰州百合多酚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40 ℃、提取pH值7、超声功率500 W,其多酚的萃取量为100.27 mg/g。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野酸梅果肉为原料,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化新疆野酸梅果肉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新疆野酸梅果肉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9%,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63.1℃,提取时间90min,多酚提取量为13.89mg/g,与理论预测值(13.96mg/g)相符合。表明响应面法用于优化野酸梅果肉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田怀  侯娜  龚明贵 《北方园艺》2020,(17):94-101
以贵州野生的鱼腥草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鱼腥草多酚分离的工艺条件,以得到的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作为提取单因素,以期构建响应面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且通过对·OH和O■的清除作用来评估鱼腥草多酚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鱼腥草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1,超声萃取温度为45℃,乙醇浓度为55%,时间为40 min,在最佳条件下的鱼腥草多酚获得最大值为3.57%;以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得到的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结果与单因素试验吻合,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多酚提取贡献突出,该研究为鱼腥草多酚的深层发掘与提高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仙人掌果实富含总多酚等营养物质,但目前仅少量被采食,深加工利用较少。为增加仙人掌果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仙人掌果多酚的提取工艺。以仙人掌果实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仙人掌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方法为溶剂法,提取溶剂为60%乙醇,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5 min,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0.40%±0.02%。然后采用2,2-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仙人掌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其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IC50为1.81 mg/mL。本试验为仙人掌果在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从云南华宁产柿Diospyroskaki叶干燥成品中提取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柿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柿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并进行验证,通过测定柿叶多酚和维生素C(对照)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来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7、乙醇体积分数53%、提取时间60min和提取次数4次,此条件下柿叶多酚的提取率为3.77%,与理论预测值(3.74%)较为接近。柿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SC50)值分别为9.08和64.14g/mL,均优于维生素C,表明柿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冬虫夏草的菌丝体为原料,提取溶剂为乙醇,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冬虫夏草菌丝体中多酚的含量,目的在于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前提,以正交试验来指导优化提取参数,测定了所得多酚含量及其对Caco-2结肠癌细胞、Hep G-2肝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提取工艺中,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70℃,提取时间60 min,乙醇的浓度70%,料液比(g∶mL)1∶35;冬虫夏草菌丝体中提取的粗多酚对试验中3种癌细胞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菌丝体粗多酚的浓度为100μg·mL~(-1)时,对3种癌细胞抑制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2.12%(Caco-2结肠癌细胞)、83.67%(HepG-2肝癌细胞)和58.78%(MCF-7乳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保山桃红牛肝菌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多酚,使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桃红牛肝菌多酚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 g·mL~(-1),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00 W,在此工艺条件下桃红牛肝菌多酚得率为7.76 mg·g~(-1)。桃红牛肝菌多酚呈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与浓度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质量浓度为1.0 mg·mL~(-1)时,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42.3%、63.6%和66.5%。  相似文献   

15.
以破壁灵芝孢子粉为原材料,通过提取、分离、浓缩、喷雾干燥制得一种去壁全溶高含量灵芝孢子粉,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溶剂乙醇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为:影响多糖和三萜含量高低的因素依次为溶剂中乙醇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综合分析得到提取最佳工艺组合为溶剂乙醇添加量1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 h(二次提取)。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去壁全溶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达到7.79%,三萜含量达到7.76%。  相似文献   

16.
从铜色牛肝菌(Boletus aereus)、双色牛肝菌(B.bicolor)、美味牛肝菌(B.edulis)、灰褐牛肝菌(B.griseus)4种云南野生牛肝菌中提取多酚物质,研究了所得多酚组成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铜色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美味牛肝菌和灰褐牛肝菌所含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在10种酚类物质中,5-磺基水杨酸、儿茶素和肉桂酸在4种牛肝菌中均被检出。其中5-磺基水杨酸含量最高,在4种牛肝菌中的含量分别为986.88 mg/100g、679.00 mg/100g、1 369.25 mg/100g、1 268.5 mg/100g。4种牛肝菌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都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且该清除能力与多酚浓度呈现出很好的剂量相关性。4种牛肝菌都具有很好的铁离子还原能力,IC50值介于0.02和0.04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紫茉莉种外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研究了提取时间、超声温度、液固比和乙醇浓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时间46 min,超声温度62℃,液固比23mL∶1 g,乙醇浓度75%.在此条件下紫茉莉种外皮多酚提取量为4.41 mg/g,表明响应面回归方程模型科学合理,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中三萜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回流法所得三萜酸的提取得率最大,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预测灵芝三萜酸提取的多项式模型,可预测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提取率的回归模型如下:Y=0.33+0.003125 X1+0.021 X2-0.014 X_3+0.0005 X_1X_2-0.019 X_1X_3-0.005 X_2X_3-0.044 X_(12)-0.040 X_2~2-0.032 X_3~2。经响应面最优分析,获得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为:液料比25∶1,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经实际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灵芝子实体三萜酸提取率可达0.335mg/g,与预测值相比,实测值低1.18%。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25℃以下),三萜酸化合物较稳定;但在50℃及以上温度条件下,三萜酸存在明显的降解现象,三萜酸的稳定性与温度及保藏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山核桃壳为试材,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多酚,研究了贮存条件对多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50%、m(核桃壳)∶V(溶液)(料液比)=1∶20g/mL、超声功率405W、微波功率200W,山核桃壳多酚提取率最高,为2.361%,提取效率大大高于传统常规水浴浸提法。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山核桃壳多酚在低温、避光、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性好,在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线照射下,其性质无明显变化,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性。  相似文献   

20.
蝙蝠蛾拟青霉发酵菌粉的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蝙蝠蛾拟青霉发酵菌粉的主要成分进行系统分析。该发酵菌粉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与活性成分,包括18种必需氨基酸,13种脂肪酸,8种微量元素;此外,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核苷、粗多糖,2.59 mg/g的多酚和4.89 mg/g的三萜等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