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浚单26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浚单26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1998年以自选系kx99—25作母本、自选系926—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05006)。2008年通过陕西省(陕引玉2008030)、山西省(晋引玉2008011)、内蒙古(蒙引玉2008011)三省引种认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抗病性强、活秆成熟、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适合清、间混套种,清种最适密度4000~4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3.
高淀粉型玉米新品种秦龙998(HD08—4)是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2001。 相似文献
4.
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单 1 8(原名郑单 2 2 1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 ,于 2 0 0 1年 6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郑单 1 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 996年春以“改良Reid群”自选系“郑 2 9”为母本 ,以“四平头群”外引系昌 7 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1 997年参加了本院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1 998年参加了国家黄淮海夏玉米预备区域试验 ,1 999~ 2 0 0 0年参加了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 ,2 0 0 0年参加了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生产试验 ,2 0 0 0年由农业部谷物品… 相似文献
5.
6.
7.
中单2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单交种,2005年4月经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京审玉2005001。 相似文献
8.
9.
东农51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品种。2003年以来,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异黄酮含量平均为4.557‰,为高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东农5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系来源及选育过程1997年在哈尔滨配制杂交组合绥农10×东农L200087,1998~2000年种植F2~F4代并选择。2001年决选出东农99-1124。2002年进行异黄酮含量测定,确定为高异黄酮含量品系。2003… 相似文献
10.
11.
玉米新品种农乐168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新品种农乐168是新乡市种子公司2002年以自育自交系H157为母本、自育自交系NL167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经过2006-2007年河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多抗,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16。适宜在河南省全省各地种植,每公顷保苗52500—60000株。 相似文献
12.
高淀粉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郑单21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单2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见封3图片),于2002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02001)。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南校968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米育种中心以自选系南99为母本,辐28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04004号)。2005年广西南宁燎原种业开发公司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该品种,目前,南校968已成为广西主栽品种。自交系南99是由墨黄9号、9698、CML301、9824、台南20号、苏湾等种质组成的亚热带种质群体TEPOB,TEPOB的C0代经过用改良S1法群体内轮回改良一轮,形成C1群体,从C1群体中的第99穗行中选株连续自交7代而成。辐289是利用经过辐射处理选育成自交系辐218作基础材料,导入外国杂交种选系7922,用7922回交两代后,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 相似文献
19.
20.
玉米新品种新单38的选育及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单3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以自选系新4白改做母本,新6/敦系3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单交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是一个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玉米新品种。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3009。介绍了新单38玉米品种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分析和抗病虫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其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