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自2000年在灌区内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运行和不断的完善,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已得到灌区广大用水户的肯定,并有效地发挥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末级渠系中灌溉管理、工程维护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了灌区的灌溉效益,提高了水利工程效益和灌溉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宗旨是节约用水、促进农业灌溉事业长久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和灌溉管理中的基本要求,对参与式灌溉管理和传统灌溉管理进行比较、区别,分析现行运行机制下灌区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为促进提高缺水地区水资源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与大改革指的是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指挥下,由用水户来完成灌溉区的管理工作,是灌区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此,主要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产生的背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和做法要点,并对当前国内外对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进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建设,有助于提升灌溉管理透明度、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用水管理的积极性,对灌溉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结合北方某县的具体参与式灌溉管理制度,并对其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具体内容、职能进行探索研究工作,并从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管理机制层面进行探究,探索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农户用水行为机制,控制农户用水行为,降低灌溉水资源消耗,进而为后续的灌溉管理改革完善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一种水户参与灌区各类管理的新型模式,他改变了以往政府主导一切的局面,让用户自身更多全面的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施工建设监理、运行维护、监测评价等,不仅参与决定工程建设,而且还要决定体制设计等管理,并且整个过程中尊重群众意见,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是灌区专管机构的下级或附属组织与接受灌区专管机构的指导和服务,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组建和运作将直接影响灌区管理和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东总干渠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现状,对河东总干渠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提出应从输配水、田间灌水等方面,减少灌溉用水管理损失。 相似文献
7.
8.
9.
10.
武山县北顺灌区为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通过几年的实践,健全了用水者协会的管理职能,明确了协会和用水户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用水有序化、制度化,促进了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1.
对青铜峡东干渠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用来提高本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兴凯湖灌区位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东南部的穆兴平原。灌区分为8个分区,即八五六农场的松河灌区、小黑河灌区;八五七农场的小湖北灌区;八五八农场的清河灌区;庆丰农场的平原灌区;兴凯湖农场的兴丹灌区、龙王庙灌区和嘎拉通灌区。灌区总面积12.21万hm2,设计灌溉面积7.67 相似文献
15.
推行灌区管理的良性运行一直是灌区管理人员探索和研究的目标。介绍了阜康市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及运行关系,综述了灌区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由此表明农民用水者协会在阜康市灌区基层灌溉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田地表水灌溉用水状况、用水制度、用水调度、用水管理等方面,对黄羊河灌区农田地表水灌溉用水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灌区农田地表水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有效解决因农田地表水灌溉引发的用水矛盾,进一步提高农田地表水灌溉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用水户协会在灌区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实践表明,建立用水户协会实行参与式管理,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金塔灌区农业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契机,依据灌区实际,对金塔灌区未来水资源节约与实用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灌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黄河水量有限的情况下,引黄灌区制定合理的节水策略已成为应对工农业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以簸箕李引黄灌区为例,探讨灌溉用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应对策略,并提出今后灌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会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而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灌区管理要能适应运行和持续发展,如何增加灌区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生存良性循环,作为灌区管理者,必须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