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田油年贮存量一般在4000t左右,2002年~2003年由于保鲜效益好,每千克比正常高0.6~0.8元。因此,2004年~2005年贮存量分别上升达5000至6000T。由于争相贮存形成早采及保鲜技术不规范,造成品质下降,每千克售价比正常低0.2~0.4  相似文献   

2.
甜、糯玉米鲜食期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通过对2个普甜玉米、2个加强甜玉米、2个糯玉米灌浆期子粒含水率、含糖量、呼吸强度、风味食味的测定,探讨鲜食甜、糯玉米的适采期和采后保鲜技术。结果表明:普甜、加强甜玉米适采期为授粉后24~27天,糯玉米为授粉后23~25天。收获后贮存期间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贮存温度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04**;与呼吸强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42*。贮存温度与呼吸强度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963**。常温下呼吸强度最大,达到76.7CO2mg/kg(鲜重)·h,是-30℃冷冻贮存的12倍。生产上可以通过控制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降低呼吸强度和糖分分解速率,保证鲜玉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农民郑云,2005年的冬天,在市场上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收购冬笋2500公斤。经窖藏保鲜至春节期间,冬笋价格骤涨至每公斤7~8元,且产品供不应求。一个冬天下来.仅此一项就获利7000余元。由此可见,冬笋保鲜获利多。其保鲜主要有如下五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夏秋季节上市的黄瓜进行保鲜试验,采用此法,在5-15摄氏度的常温下贮存30天.黄瓜的色泽.鲜味基本不变,经济效益可提高3-5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淮  夏晶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19-11120,11168
[目的]探讨微波及保鲜剂对碧桃切枝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微波和保鲜剂的处理组合来研究碧桃切枝采后衰老的进程,测定了其形态和生理指标来考察微波火力和时间以及保鲜剂配方的组合对碧桃切枝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处理4(A2B1C2D3),即蔗糖50g/L+硝酸银68mg/L+8-羟基喹咛150mg/L+微波火力10%,处理时间70s的微波及保鲜剂组合对碧桃切枝的保鲜效果最好,提高了碧桃切枝瓶插寿命2.0d;提高了花枝鲜重、开花率、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脱落萎蔫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其观赏品质。[结论]研究可为碧桃切枝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连续5年对(木奈)果实贮藏保鲜方法及采后生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奈)果实呼吸漂移属跃变型,具有两个跃变高峰.贮藏用果的耐贮性与采收成熟度关系密切.花(木奈)以果面着色不及1/2,油(木奈)、青(木奈)以青绿至黄绿色时采收有利于贮藏.在0、5、10℃及室温条件下贮藏,以0-5℃低温贮藏效果最佳,经30-53 d好果率达96.52%-100%,有效地延长了贮藏寿命.低温结合MA贮藏效果最佳。经30-53 d好果率达100%,并有效地保持果实原有的颜色、硬度、品质与风味.低温与MA贮藏之间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7.
梅干菜提取物保鲜草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师荣  唐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95-12696
[目的]探讨梅干莱乙醇提取物对草莓涂膜保鲜的效果。[方法]用95%乙醇对购自江西的梅干菜进行60℃振荡浸提,得到乙醇提取物浓缩液,然后加入l%黄原胶溶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涂膜液,将新鲜草莓分别浸渍在梅干菜提取物浓度为0、0.5%、1.O%和2.0%的涂膜液中,2min后测定草莓的品质指标。[结果]草莓采后用不同浓度的梅干菜提取物进行浸泡涂膜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延缓草莓中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的消耗,延缓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降低,提高草莓的保鲜效果。梅干莱提取液的浓度越大对草莓的保鲜效果越明显。2%梅干菜提取物涂膜可使草莓腐烂时间延长至1周。[结论]用梅干菜提取物作为草莓的保鲜剂安全、无毒、保鲜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张艳明  胡传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60-9060,9062
[目的]研究复合保鲜护色液对蒜米护色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保鲜蒜米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二氧化氯3种保鲜护色液对蒜米护色效果的影响,以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复合保鲜护色液浓度及复合配比。[结果]试验得出,将蒜米浸泡在0.12%的抗坏血酸、0.040%的L一半胱氨酸、150mg/kg的二氧化氯复合杀茵护色中10min,之后沥水装入真空袋中抽真空,包装后的蒜米放在-1~-2℃的冷库储藏,护色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保鲜蒜米的护色储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油[木奈]果实在室温、(8±1)℃和(3±1)℃贮藏温度下呼吸强度、乙烯生物合成、脂氧合酶活性、果实硬度和乙醇含量等变化特点.分析了它们与油[木奈]耐贮性的关系.并探求油[木奈]果实最佳冷藏温度,结果表明:在3个贮藏温度下,油[木奈]果实呼吸速率呈双峰型,而内源乙烯释放速率主要表现出单个大高峰,其与第2次呼吸跃变峰和ACC氧化酶活性高峰在发生时间上几乎具有同步性,而LOX活性峰与ACC含量积累峰具有协同性,并发生在乙烯和呼吸跃变前1周左右,可作为果实转向衰老和不耐贮藏前期的预兆;(3±1)℃比(8±1)℃下冷藏显著地抑制了各指标的变化.并推迟了呼吸、乙烯和LOX跃变期的到来,有效地延缓了果实后熟衰老进程,使油棒贮藏期延长到77d以上.并未发现果实褐变。因此,油[木奈]果实最适冷藏温度以(3±1)℃为佳。  相似文献   

10.
李齐 《农家致富》2014,(4):45-45
一、蘑菇的贮藏保鲜 1.激动素保鲜法用0.01%的6-氨摹嘌呤溶液浸泡鲜菇10~15分钟.取出沥干后贮存。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储运保鲜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长期以来.农产品采后保鲜手段的不完善.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阑每年果蔬花卉产吾损失率在20%-30%,折算经济价值约850亿元。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中旬,笔者在江苏省东海县海陵农贸市场遇到正在出售保鲜山芋的李埝乡农民李富川。据李富川介绍,2002年,他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反季节山芋特别好卖。于是,他专门到山东省蒙阴、泰安等地学习山芋保鲜技术,回来后就投资1.8万元建起山芋保鲜恒温库,将秋季卖的山芋贮存至冬、春、夏初三个季节出售.每公斤山芋可卖到2.4元至2.8元。现在.他每年保贮、销售山芋10多万公斤,除去7万多元的成本,净收入在2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果农在施肥上,只重视氮、磷、钾肥的投入。而钙肥补给不足。因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给果农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2003年昆边村山坂洋自然村、2004年芹溪村、吉巷村甲坡自然村等油[木奈]缺钙生理病害就严重发生。2004年至今经过本站在山坂洋、芹溪等村对油[木奈]进行生长期根外追肥补钙与土壤处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同薄膜包装对黄花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薄膜包装对黄花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黄花菜为试验材料,在0~2℃贮藏条件下,研究了5种薄膜[5.40μm聚乙烯袋(P1处理)、12.75μm聚乙烯袋(P2处理)、15.55μm聚乙烯袋(P3处理)、32.70μm聚乙烯袋( P4处理)、5.40μm带孔聚乙烯袋( CK)]对黄花菜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4处理可在包装袋微环境中形成高浓度CO2(10.23%~11.73%)和低浓度O2(0.19%~2.53%),显著延缓采后黄花菜叶绿素的降解以及pH值的下降,从而明显抑制黄花菜的腐烂进程,并明显延长其贮藏保鲜期。综合比较可知,P4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采后黄花菜品质的下降,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15.
鲜百合是近年来开始时兴的一种保健蔬菜.一般于8月中旬到9月上旬采挖。为向市场供应新鲜的百合,采收后要及时进行贮藏。贮藏保鲜后可显著提高鲜百合的价格和效益。如湖南省新邵县2005年8月中旬(采收期间)上市价格为每千克4.5~5元,  相似文献   

16.
竹笋为我国的传统鲜菜.倍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出笋快、集中.采笋期短.产品上市集中.虽有多种加工方法.但在加工过程中难免损失大量营养物质.其笋昧与新鲜竹笋比较颇为逊色.所以鲜笋的保鲜贮藏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介绍几种保鲜贮存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蘑菇的贮藏保鲜 1.激动素保鲜法用0.01%的6-氨基嘌呤溶液浸泡鲜菇10~15分钟.取出沥干后贮存。  相似文献   

18.
孙小美 《农家致富》2009,(16):48-48
一、蘑菇的贮藏保鲜 1.激动素保鲜法用0.01%的6-氨基嘌呤溶液浸泡鲜菇10~15分钟,取出沥干后贮存。  相似文献   

19.
天然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冷却猪肉经3种天然保鲜液处理后托盘包装,探讨在1±1℃贮存过程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各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3#保鲜液处理后的冷却猪肉,在贮存过程中,细菌总数一直在105~106cfu/g范围内。3种保鲜液处理过的冷却猪肉,TVB-N值保持较低水平,差异不显著。3#保鲜液处理后的冷却猪肉,其红度a值比其他组高,但汁液流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常温下壳聚糖涂膜对蓝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峰  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43-5245
[目的]研究常温下蓝莓在产地的采后保鲜技术.[方法]在常温下将浓度为0.5%、1.0%、1.5%、2.0%、2.5%的壳聚糖以及对照组(蒸馏水)对蓝莓进行涂膜处理,研究各处理蓝莓腐烂率、呼吸强度、硬度、花青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各浓度壳聚糖都对蓝莓有保鲜效果,综合各指标分析后得出,壳聚糖浓度在2.0% ~2.5%范围内对蓝莓的保鲜效果最佳.[结论]研究可为壳聚糖用于果蔬保鲜以及蓝莓的采后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