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乳牛产犊后48小时内最常发生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2.
马瑞 《农村科技》2004,(5):12-12
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症,是产后乳牛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患牛意识和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消化道麻痹、体温下降和低血钙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产后瘫痪     
《饲料博览》2004,(3):56-56
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是乳牛分娩后72 h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钙血症。本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5~9岁的高产乳牛。诊断典型病例,多发生在产后的12~72 h。初期精神兴奋或沉郁,后躯摇晃站立不稳,全身肌肉震颤,出现瘫痪症状。病牛伏卧而不能站立,四肢弯曲于腹下,头前伸置于地上,但很快就弯曲并抵于一侧胸壁,强行拉直头颈,松开牛又回到原位。有的病牛可能侧卧于地。全身各部反射均微弱或消失。舌因麻痹而脱出,肠麻痹而引起直肠蓄粪,膀胱麻痹排尿停止。体温初期可能正常,以后降低,脉搏稍增快且微弱。非典型病例,多发生在产前及产后数日至…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是乳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特别是在产奶量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时最易发生,是威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病、产乳热等,是发生在牛产后数天内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病在奶牛生产中发病率很高,多发于春秋季节,主要是成年乳牛,特别是产奶多和膘情好的奶牛,在产后12~72h发生,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确切地说,母牛生产瘫痪主要是指母牛临产前孕畜截瘫、产后瘫痪、产后截瘫。孕畜截瘫多发生于产前1个月以内的孕牛;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的产犊母牛;产后截瘫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助产的母牛、在产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母牛生产瘫痪是养牛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病之一,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全身肌肉  相似文献   

7.
1.治母猪产后瘫痪。母猪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2~5天内,病初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泌乳减少;体温正常或略为升高。轻型站立困难,后躯摇摆:典型者不能站立,卧下昏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乳牛个体产奶量不断提两,而乳牛生产瘫痪的发生也呈现上升趋势,所以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养殖业中心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对临河云海秋林畜牧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20例生产瘫痪奶牛的诊疗,得出了在治疗奶牛生产瘫痪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方法:糖钙疗法,士的宁糖钙疗法,对症治疗法,乳房送风疗法等。并对不同的疗法进行比较研究。以对不同的病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得出了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该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的钙  相似文献   

10.
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瘫痪的症状,尤其是高胎次奶牛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奶牛分娩之后,容易产生舌、咽、肠道的麻痹、卧地不起、四肢麻痹、精神忧郁、食欲不振、体温降低等症状。本文对高胎次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产后瘫痪症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因气血耗损、感受风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母猪产后瘫痪主要是缺乏钙和磷,或钙、磷比例失调,也有的因骨盆神经和产道神经挫伤所致.母猪产后没有得到很好护理,畜舍内寒冷、潮湿,常引起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5):193-19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常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神经机能障碍疾病。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发病年龄和特征常发于3至6岁(2至5胎)高产奶山羊,多发病于产后1至3天,以泌乳早期为多,本病的防控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母猪产后突然瘫痪,站立不起、食欲减退、泌乳减少或停止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解决母猪产后瘫痪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不同品种的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有明显的差异,黄牛等肉牛品种的发病率较低,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高产奶牛多发。(2)3~7胎奶牛多发,初产牛极少  相似文献   

16.
生产瘫痪是乳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知觉丧失、肌肉无力、四 肢瘫痪,甚至造成乳牛死亡。对该病的起因、症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乳热症,中兽医称“胎风”,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见于3~6胎的高产奶牛,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本病呈上升趋势,笔者在临床接治数例奶牛生产瘫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以低血钙和产后瘫痪为主要特征的营养性代谢疾病,发病率为7%左右,对奶牛饲养业危害很大。营养因素同该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产后瘫痪具体的发病机理尚未搞清,但是大量研究发现,控制日粮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可有效地预防乳热症。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加以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低血钙代谢性疾病,与此同时还有可能伴有低血磷、低血镁,奶羊有时也发生。本病主要发生在饲养条件较好,日产量10~15公斤以上的中、高产乳牛,而且大多数发生于奶量最高的2—3—6胎的5—9岁乳牛(初产牛几乎不发生此病),发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常发生于高产奶牛。我们曾治疗6例,全部治愈。本文总结了治疗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