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探寻在生态敏感脆弱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且剖析了如何利用各种政策,有效引导、激励、调控等经济发展行为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推动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分析,以期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特色农业是三峡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并重点剖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对策。重要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重庆三峡库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三峡库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示范区建设的三大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示范区下一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基于脱钩模型对2006—2018年经济与生态环境"脱钩状态"(分为绝对脱钩、相对脱钩、临界状态、耦合状态)进行判定。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运用ArcGIS, OpenGeoDa软件对脱钩状态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化特征分析。[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整体的脱钩系数偏低,空间相关性较弱;在2006—2010年和2014—2018年脱钩系数主要表现出空间正相关,2010—2014年期间主要表现出空间负相关;从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图分析得出,研究区各区县之间的脱钩状态显著性较弱;研究区在3个研究时间段的脱钩状态呈现出显著的倒"V"型发展趋势。[结论]2006—2018年来,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波动较大,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立足于三峡库区这一特定区域,分析了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说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与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保证该模式稳定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措施,以协调库区人地关系,使山地生态农业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百喜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百喜草的生态适应性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百喜草栽植、生物量及产量测定等试验 ,并提出了三峡库区百喜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 :百喜草适宜在三峡库区种植 ,并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峡重庆库区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区域土地资源安全、持续利用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矛盾和挑战。本研究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针对水土流失建立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压力指标包括降雨压力、可蚀性压力、地形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收入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侵蚀状态、肥力状态、格局状态等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利用响应和政策响应。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资源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2.53分,为临界生态安全。压力指标得分最低为2.25分,状态指标得分为2.58分,响应得分为3分。人为干扰是引起区域土地安全状况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紫色土广布和地形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状况是土地生态安全低下的第二大原因。为资源安全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及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人口密集、坡耕地集中、农业开发活动剧烈且经济基础差的现实,分析了库区典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并从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及控制农业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角度出发,构建了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整治体系。通过建立农—沼—畜复合生态系统、水—沼—畜—农复合生态系统等循环经济模式、小流域水土保持多层分级生态防护系统,保证清洁水源入库,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风险。采用三峡库区重庆段2010年TM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采用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以中度风险和较低风险为主,生态风险由东北到西南逐渐减轻。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重庆主城九区及长寿的生态环境影响力有限;而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较低的土地利用风险压力将导致区域生态风险状态与响应值偏高。因此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应重点予以关注,强化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分析了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原因,指出陡坡种植、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高强度利用土地与生物资源、植被严重破坏、不规范开发山区城镇用地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有害废弃物随意排放是威胁库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落后、粗放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速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提出加快库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建立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