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育性稻田是我省主要的低产田之一,约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稻田每亩约减产100-2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改良潜育性稻田,提高共产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潜育性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内外已做了很多研究,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目前还报道得很少。本试验研究了施肥、开沟排水改良潜育性稻田的土壤和根表微生物的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和呼吸强度。试图查明改良潜育性稻田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并探索是否可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作为衡量改良措施优越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潜育性水稻土是湖南主要低产田,占稻田面积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水稻土每亩减产100-3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省组织了对潜育性水稻土成因与改良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都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我们配合研究了潜育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浏阳典型潜育性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粉末、造粒CaO_2为氧化剂,设置3种不同氧梯度,同时以与氧化剂同等含钙量的CaO_2为对照,模拟大田环境进行培养试验,于培养后5、10、30、60、100 d采样,分析氧化剂对潜育性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磷及铵态氮、硝态氮、Oslen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粉末CaO_2相比,造粒CaO_2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高峰期延后,且在培养后期造粒CaO_2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磷含量明显高于粉末CaO_2处理,其中高浓度处理最为明显。高浓度氧水平下,造粒CaO_2比粉末CaO_2更能促进潜育性稻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Oslen磷的释放。可见,粉末CaO_2前期放氧速率较快,对潜育性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速效养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造粒CaO_2因其特殊工艺制造,有效地缓解了氧化剂放氧速度快这一缺陷,并在培养后期仍能有效释氧。造粒CaO_2对潜育性稻田土壤在促进微生物生长及有效养分释放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潜育性水稻土为我国广泛分布的低产水稻土,关于其微生物特性,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1-5〕但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为配合我省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本研究试图查明在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非潜育性水稻土和旱土微生物区系组成上的差异,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亚铁培养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低产土壤类型,该类土壤还原性强,矿质营养失调,尤以亚铁(Fe~++)过量积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种植耐潜育性土壤的水稻品种,则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亚铁营养液,人工模拟潜育性土壤逆境胁迫试验方法,对两个早籼稻品种(组合)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动态观测,诸如亚铁对水稻根系发育、稻株生育与干物质积累,光合强度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进行大田筛选耐潜育性土壤的水稻品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兴化香葱连作障碍典型田块的主要土壤因子,揭示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微生物区系改变以及酶活性下降是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B/F比值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种植6~8 a时最高而20 a时最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与连作相比,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花-花轮作效果最好,菜-菜轮作效果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初期(4~6 a)土壤生态环境较好,6~8 a后土壤微生物Ⅸ系失调.酶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轮作种植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多菌种偶联发酵生物肥对土壤养分、理化性状、氮磷利用率、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稻区约有600万hm2潜育性不良土壤稻田,这类稻田具有“毒、闭、烂、瘠、冷”等特征,尤以Fe2+毒害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水稻耐不良土壤因子Fe2+新材料(96-002-02-01)”、“耐潜育性土壤水稻新种质创新(KZ951-A1-101-02-09)”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承担的“九五”国家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的任务。该项研究以选育耐不良土壤因子Fe2+水稻新种质为育种目标,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选育出2个品种(组合),创制出耐Fe2+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土壤酶在土壤生态中的作用,并从土壤酶活性的层面为研究烟区土壤生态质量、改良烟区土壤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南阳烟区有代表性的13个取样点的4类土壤酶活性及与其他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指标是土壤生态因子中仅次于有机质方面综合指标的重要指标,其作为第2主成分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17.860%;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土壤C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对土壤生态因子有表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用沼液对水旱轮作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在四川省邛崃市固驿镇黑石村黄壤性水稻土上设置12个处理(1个清水对照,1个常规施肥对照,10个不同施用量的纯沼液处理),采集连续三年"水稻-油菜"轮作后的耕层土壤,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沼液会降低土壤细菌/真菌(B/F)值,增加微生物数量并提高土壤酶活性;随沼液施用量增加,细菌数量不断增加,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三年沼液施用总量控制在495.31~546.32 t·hm-2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长期施用沼液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提高,但对土壤微生态平衡及土壤质量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潜育性水稻土改良的研究,国内及我省各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工怍,特别是在开沟排水、改变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目前关于土壤还原程度、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增减与养分供应强度的关系,以及潜育化作用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资料尚较少。本试验拟从达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潜育性水稻土上栽培双季稻,通过对还原物体系进行动态研究,观察其变化规律,了解其还原程度,探求合适的指标,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潜育性水稻土改良的研究,国内及我省各单位已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开沟排水、改变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目前关于土壤还原程度、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增减与养分供应强度的关系,以及潜育化作用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资料尚较少。本试验拟从这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潜育性水稻土上栽培双季稻,通过对还原物体系进行动态研究,观察其变化规律,了解其还原程度,探求合适的指标,为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因子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循环,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周转的主要内在驱动因子,是反映土壤有机碳早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从微生物区系组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呼吸等方面综述了影响湿地土壤碳周转的微生物学机制,对深入解析湿地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换,阐明湿地土壤碳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贵州旱地菜-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影响,对大方县连续3年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模式相比,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短期内(3 a左右)土壤微生物总数增加2.44~2.92倍,细菌总数占微生物总数的百分率净增加0.09%~0.21%,土壤全氮、硝态氮无明显差异,碱解氮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9.0%~50.6%,土壤脲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铵态氮与脲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06~0.940)。  相似文献   

16.
我国潜育性水稻土的形成、特性及增产潜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潜育性水稻土是我国主要低产土壤。多年调查研究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它是在淹水还原、有机物质存在和嫌气微生物活动条件下形成的。根据诊断层潜育层的位置、厚度和发育程度划分为全层潜育、上位潜育、下位潜育、犁底层潜育和中位潜育五个类型。土壤以强还原作用、Fe#++和有机物质积累、Fe、Si、P、K迁移和不良物理结构为特征。   明沟或暗沟排水和水旱轮作是改良潜育性水稻土的基本措施;合理施用磷、钾肥明显提高稻谷产量。通过上述综合措施,每亩每年可增产稻谷100公斤,全国6000万亩可增产60万吨。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高山栎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都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影响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程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影响转化酶活性最重要的因子是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  相似文献   

18.
连作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连作产生的障碍,综述了连作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指出连作会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酶活性朝着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方向改变,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改良土壤、消除连作障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0~20 cm土壤酶活性之间差异明显,而20~40 cm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小,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距较大.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并根据各因子之间综合得分得出:日光温室的土壤肥力效益最好,然后依次为农田、拱棚、经济作物、果园.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通径分析法对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除速效磷和真菌数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微生物相关性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全钾、放线菌数量、pH;影响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放线菌数量、全氮;影响蔗糖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全钾、全氮。综合来看,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酶活性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