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抗白粉病材料的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是在张庆勤、戴秀梅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学标记和细胞学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小麦抗白粉病材料中抗病基因的来源及其染色体的基因定位.通过26-2三个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学比较分析,得到了一个抗病的含有偏凸山羊草5Mv染色体长臂片段的杂合易位系,编号为26-2-15(2n=42),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8.37Ⅱ Riag 2.58 ⅡRod 0.08 Ⅰ,后期Ⅰ平均有两个(1.91)落后染色体,末期微核数0.5%.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少数细胞中附加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着丝点发生断裂,后与部分同源染色体臂(5DS)发生融合,形成易位染色体.试验结果显示:来自偏凸山羊草的5Mv染色质经过5代的连续自交,已经能在普通小麦中稳定遗传而不丢失,并且能利用外部形态的某些特征加以选择;在株系26-2三个后代中,在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都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染色质丢失现象,估计可能是外源染色质带来的未知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影响了DNA的正常复制所致.  相似文献   

2.
小麦慢白粉病QTL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慢病性基因,是培育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重要措施。百农64和鲁麦21均为慢白粉病品种,分别含有4个和3个慢白粉病抗性QTL。将百农64与鲁麦21杂交,获得21个聚合2~5个慢白粉病抗性QTL的F6株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在四川郫县和甘肃天水进行条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进行叶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分析21个株系条锈和叶锈病的最大严重度和病程曲线下面积,检测单个QTL和QT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QPm.caas-4DL、QPm.caas-6BS和QPm.caas-2BL对条锈病均有显著的抗性,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9%、14.1%和17.3%;QPm.caas-4DL对叶锈病也有显著抗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3%;QPm.caas-1A/QPm.caas-4DL/ QPm.caas-2DL/QPm.caas-2BS/QPm.caas-2BL和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BS/QPm.caas-2B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显著高于两亲本,它们均含有来自百农64的QPm.caas-4DL以及来自鲁麦21的QPm.caas-2BL和QPm.caas-2BS,表明这些QTL具有明显的兼抗性效应。在小麦抗病育种中,聚合慢病性QTL越多,慢病性越强,聚合4~5个慢病性QTL时,株系可达到高抗甚至接近免疫的水平,是选育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有效抗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条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静  陈静  吴瑜 《种子》2004,23(10):40-44
本文概述了小麦抗条锈病的遗传研究现状和抗病基因常用研究方法,着重介绍了抗条锈病基因标记定位和构建高密度遗传图的新进展,并对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们通过900多份小麦地方品种的整理编目工作,鉴定筛选出对条锈病免疫至近免疫的材料16份,粗蛋白含量在16%以上的材料16份。条锈病的鉴定方法:除在邻近田间设诱发行,用当前流行的条锈病优势小种条中22、23、25、26、27号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外,并采用直接注射法,于成株期,利用上述条锈混合菌种,直接针刺到各品种茎上,注射3—4个茎,观察其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我国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由于小麦条锈菌的高度变异性,加之大面积种植单一抗病品种,致使其丧失原有抗性.因此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研究在小麦抗病品种选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基因聚合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太谷核不育小麦育种组利用国外抗源育成了6个对白粉病免疫小麦新品系,它们的组合为双10/22-10//双12/VPM。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九年鉴定,抗病性及农艺性状都很好,可提供育种单位利用。新抗8号:冬性,红粒,...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布氏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文献收集,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特征、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自1983年在本刊发表了小麦抗蚜兼抗锈材料田间筛选结果后的研究工作内容。经过连续3年的评比,特别是1983—84年在5个点上所做的区域试验表明PKBL—16×腓德烈(旧译佛内单克)在抗蚜和抗锈双方面都比较稳定,在农艺性状上优点和缺点都比较突出,可以作为抗病虫育种的一个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京农79—41:由北京市农科院引入。属弱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左右。茎粗4.3毫米,白壳红粒,长芒,穗纺锤形,穗长11.5厘米,每穗小穗数20.4,  相似文献   

11.
几个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邦发 《种子》2004,23(9):21-24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5个抗条锈病品种,组配了10个小麦杂交组合,对杂种一代的不同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以及和双亲平均值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多数性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产量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白粉病基因累加,可延长品种抗病性寿命,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Pm4b的STS-PCR标记,Pm13和PmV的SCAR-PCR标记,以及与Pm12共分离的同功酶标记(α-Amy-1)对来自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的双单倍体材料的7个株系和9个穗系的4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 f.sp.fritic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冬小麦品种复壮30中含有一个单隐性抗白粉病基因,即Pm5e。该基因对我国流行的白粉病小种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本研究以含抗白粉病基因的复壮30、感病品种Chancellor为材料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该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SSR标记分析。在已定位在7B染色体上的56对SSR引物中,8对引物能在亲本间稳定的揭示多态性差异,3个引物Xwmc364、Xbarc065和Xwmc517在抗、感亲本,抗、感池间均表现多态性差异,F2分离群体的验证结果表明标记Xwmc364175、Xbarc06590和Xwmc517200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9cM、5.1cM和18.5cM。其中标记Xwmc364175和Xbarc06590与抗病基因连锁紧密,在对Pm5e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言麦蚜是小麦的重要害虫,在北京郊区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为主。它的为害多集于小穗柄,以口针夺取养分,使麦粒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它虽然也害叶,其严重性远不如三种锈病。三种锈病多  相似文献   

15.
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的创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LTP5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一个脂质转移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TaLTP5表达载体pA25-TaLTP5转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8 (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中, 旨在选育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对转基因小麦T0~T3代植株中引入TaLTP5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PCR检测、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 外源TaLTP5基因已转入、整合到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的基因组中, 并能稳定遗传; 荧光定量RT-PCR的分析以及全蚀病菌的接种与鉴定结果表明, 与受体小麦扬麦18相比, 这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中TaLTP5表达量显著提高, 其对全蚀病的抗性也明显增强。对3个转基因株系的Pm21分子标记和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 外源TaLTP5基因的导入没有影响受体小麦对白粉病抗性, 说明这些转基因株系为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瑞士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了抗白粉病转基因小麦。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科学家发现许多对白粉病病原体具有抗性的基因,但它们的抗病效果往往不够持久,科学家因此设想是否可以在转基因的  相似文献   

17.
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因白粉病侵扰而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发掘新抗源、鉴定新位点是小麦品种抗性改良的基础。CH7034是本实验室选育的一份抗白粉病材料。本研究利用芯片技术对CH7034与感病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进行扫描,结合3年成株抗白粉病鉴定数据,鉴定出5个QTL-Pm,之后开发SSR标记对主效位点QPm.sac-2B.1 (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6%~33.6%)进行图谱加密,进一步将其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683 034 934~703 889 622基因组区段内,侧翼标记为X2BL-NRM12和X2BL-NRM17。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和可用于PCR检测的常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重复测产鉴定品种抗白粉病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5072个品种系,并向生产推荐大面积应用12个抗,轻感品种,依据苗期,成株期鉴定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了向育种单位提供抗源应采用苗期鉴定,为了向生产推荐抗病品种应采用成株鉴定,对原来抗病后来感病了的品种的去留,认为应先进行多重复测产鉴定,再依其产量因素降低多少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9.
对白粉病免疫的小麦新品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太谷核不育小麦育种组利用新抗源育成了一批冬小麦新品系,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其中有3个对小麦白粉病免疫、并且抗锈性和农艺性状都较好,可提供育种单位应用。京核80122:其组合为T10256-3/P30。...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条锈病不同反映型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F1之间条锈病病情指数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分析:高抗品种为-32.5~-31.6,表现较低,F1抗条锈病性好;中感品种为-28.5~-13.6,表现居中;感病品种为-7.1~-0.4,表现较高,F1抗条锈病性差.因此在杂交组合选配上应尽量选用高抗品种类型.品种在各类型杂交组合中的特殊配合力无明显差异.F2抗条锈病单株分离情况田间调查结果,进一步表明高抗品种杂种后代分离的抗病单株较多、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