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南省花生在单产增长、加工增值、市场需求、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为本省花生产业化提供了前提和依据。但由于本省花生产业存在花生分散种植,品种多、乱、杂且严重退化、耕作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加工分散的问题及其原因,因此提出了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优质花生出口基地,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规范化种植模式,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理顺产加销体系,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进产业化进程。指出了优化种植结构,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的途径;并提出了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和种子产业,以及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水平的设想。同时,针对本省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生产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同时亦指出了花生产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这对加快河南省花生产业化发展,促进花生生产上台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辽西地区的优势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本文对辽西花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辽西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品种单一,混杂退化现象严重;②栽培技术应用不到位,安全生产技术不规范;③新技术应用推广迟缓,花生机械化生产相对滞后;④产业化水平低等。提出发展花生生产的思路和对策是: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实现规模化种植;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种衣剂拌种等新技术;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发展花生加工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濮阳市重要的经济作物,濮阳市花生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科研力量、品种更新、机械化程度、产业化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针对目前濮阳市花生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安化县花生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化花生的生产现状,指出当前花生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安化花生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策略,即应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引进筛选,研究推广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建立健全种苗繁育体系,促进花生加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豫航花1号是濮阳市农科院航天诱变结合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化等优点,并且因其果形美观,大小均匀,风味独特,口感香、酥、脆,适宜加工烘烤,是典型的烘烤加工型花生新品种。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品种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产、加工和销售3个方面对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入世后辽宁花生产业中存在着生产水平低、先进技术应用不畅和专业市场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选育优质专用型品种、开展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发展策略,推进花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濮阳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现状调研,找出了濮阳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品种多、乱、杂,没有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主导品种;种植分散、规模小,不适应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配套栽培技术不到位,优质小麦品质不稳定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思路,以及应该开展的有关研究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濮阳市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背景及现状,结合濮阳市的生态条件及生产实践,针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质量、配套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和加工转化增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以期对濮阳市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菏泽市花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菏泽市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品种退化严重、更新慢 ;②栽培技术落后 ;③新技术应用推广迟缓 ;④产业化水平低等。提出发展花生生产的思路和对策是 :优化品种结构 ,推广优良品种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实现规模化种植 ;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种衣剂拌种等新技术 ;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 ,上档次、上品牌、发展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0.
豫航花1号是濮阳市农科院航天诱变结合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化等优点,并且因其果形美观,大小均匀,风味独特,口感香、酥、脆,适宜加工烘烤,是典型的烘烤加工型花生新品种。本文作者介绍了豫航花1号的育种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杨武杰 《油气储运》2009,(11):31-32
花生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完成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第一完成人:王才斌内容摘要:针对黄淮海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以及农药残留等影响花生质量和安全性的主要问题,2004-2008年通过系统优化集成和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花生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规程。通过采取“一突、二推、三结合”技术推广模式和“政、研、产、企”四位一体花生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濮阳市地膜覆盖春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整地、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濮阳市春花生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湖南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湖南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花生产业存在科研实力不强、科研水平有待提升,优质花生材料匮乏、缺乏自主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生产用种量大、机械化水平较低,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不高、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科技研发与生产技术培训、促进花生产业化水平提升,利用优质花生材料培育高油酸、特色花生新品种,建立花生种子快速繁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精加工技术水平,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注重市场开发与品牌建设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湖南花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略论辽宁花生生产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花生生产有着产量高、产业化强、生产条件好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科研力量弱、品种少、栽培技术差、加工欠发达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辽宁实际提出了发展辽宁花生产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辽宁省花生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均呈上升趋势,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如种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生产设施条件较差、栽培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今后,辽宁省发展花生生产应加强科研力量,推广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食品深加工技术研究,进一步推进花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濮花43号(原濮花9805)系濮阳市农科院,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18年6月已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花生(2018)410188。本文作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品种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花生产业发展 加速辽西北花生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辽宁省发展花生产业有适合花生生产的气候优势、供出口创汇的花生品种优势和加工花生的工业优势。重点推广适时播种及时收获、地膜覆盖、缩垄增密、抗旱节水栽培、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品质水平。花生产业链逐年延伸,已生产和正在建设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绿色芳山"、"辽花""、宏盛"、"维远"等,加工的品种有花生油、花生蛋白、出口创汇花生等10余种花生制品。以科研单位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花生产业化进程,构筑起辽西北以花生产业为主导的农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冯希省 《现代农业》2008,(10):33-34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4.1万亩,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丘陵旱薄地种植。近年来通过在科技局立项实施《花生新品种试验与开发》《万亩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开发》等科技项目,通过设立试验,研究并推广配套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为了稳定提高旱薄地春花生产量,课题组针对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种植方式,从耕作制度、抗旱保墒、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形成了丘陵地区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十项”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我国花生科研及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花生产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花生科研工作重点应是花生品质改良、花生机械化、花生产后加工利用研究。就产业化而言,作者认为没有花生的专业化就没有产业化可言。我国花生生产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发展新阶段、国际大市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优质安全稻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简要回顾了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研究和生产的三个阶段,分析了优质安全稻米发展在品种、产业化经营、栽培技术及加工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发展的机遇。据此,提出了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的发展对策,即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专用生产基地;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加快优质安全稻米产业化进程;研究完善井推广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技术到位率;创建优质安全稻米精深加工体系,全面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