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内测定与田间试验表明 :雨水和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种群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棉铃虫卵经雨水浸泡 8h,幼虫孵化率明显下降 ;中等雨水对棉铃虫卵有较大的冲刷作用 ,雨量越大 ,卵被冲刷的数量越多 ;初孵幼虫经雨水浸泡 1 h,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 ;土壤湿度对棉铃虫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蛹初期与羽化前 ,2 5 %的含水量对虫蛹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模拟试验以及人工辅助试验 ,探讨了雨水、天敌、作物布局和棉花生育期以及防治措施等对淮南地区第 2代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雨对棉铃虫卵有较强的冲刷作用 ,小雨淋湿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以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对棉铃虫蛹均有致命的打击 ;棉田四周面积较大的玉米作物是棉铃虫的主要食物源 ,棉花迟播迟栽对第 2代棉铃虫幼虫的钻蛀极为不利 ;天敌的捕食与寄生对第 2代棉铃虫种群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而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则会削弱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棉(Bt)品系MD-80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棉铃虫5龄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叶片和棉蕾化蛹率与羽化率下降,棉铃虫成虫取食转基因棉花蜜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棉铃虫3龄幼虫在转基因棉株上的活动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通过饲喂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1与LC50)对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生长发育以及驱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但各处理畸蛹率均低于15%。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及蛹重都有抑制作用,以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较大。在LC1与LC50剂量下,两种药剂对棉铃虫也表现出驱避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的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生物学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观察,系统研究了Bt棉对棉铃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大龄幼虫取食Bt棉后,化蛹率下降33.3;~51.7;,羽化率降低26.3;~57.8;,蛹重减少6.5;~11.4;,对蛹期的影响较小.5龄幼虫取食Bt棉后单蛾产卵量下降43.4;~67.8;,卵孵化率下降77.1;~84.5;.对用常规棉饲养出的刚羽化的蛾子用Bt棉和常规棉的花蕊饲喂,取食Bt棉花粉的蛾子的产卵量、卵孵化率较取食常规棉花粉的下降49.2;、64.4;.在Bt棉上棉铃虫幼虫取食次数明显减少,吐丝下垂次数是常规棉上幼虫的3.4倍.Bt棉上棉铃虫幼虫分布在后期与常规棉有差异,在花上的幼虫显著多于常规棉.棉铃虫中等以下发生时,Bt棉对产卵有明显的排趋性,大发生时无排趋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永年县1980年~1993年棉铃虫田间调查资料,分析出越冬后活蛹量与二代棉铃虫卵量的相关关系,从而推导出以越冬后活蛹数预测二代棉铃虫卵发生量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检验,估测相对误差在5%以下,比常规预测值,其准确度明显提高。并可提前二个多月及早报出,对棉花除虫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食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胁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影响,探讨棉铃虫是否能感知并分级捕食风险、能否在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上体现出权衡效应;明确长时和短时胁迫对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色瓢虫胁迫能否引起棉铃虫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反应。【方法】通过设置7种不同食源的异色瓢虫胁迫处理(饥饿处理、虾卵处理、棉铃虫幼虫处理、棉铃虫卵处理、蚜虫处理、蚜虫对照处理、对照处理),观察记录棉铃虫在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幼虫历期、蛹历期、雌雄蛾寿命、总寿命)和变态发育(蛹重、化蛹率、羽化失败率、卷翅率)指标;设置长时(1龄幼虫至3日龄成虫)和短时(15 min至6 h)异色瓢虫胁迫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即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及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在胁迫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的胁迫下,棉铃虫幼虫历期、蛹期、雌雄蛾寿命、总寿命均显著性缩短,蛹重和化蛹率显著性下降,成虫卷翅率显著性升高,而羽化失败率无显著性变化。在不同食源的天敌胁迫下,棉铃虫幼虫历期在异色瓢虫取食蚜虫时最短,蛹历期在瓢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最短,总寿命在瓢虫取食虾卵时最短,而雌雄蛾寿命在不同食源天敌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棉铃虫成虫卷翅率在瓢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最高,而蛹重、化蛹率、羽化失败率在不同食源天敌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压力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在短时胁迫下(Hsp70:30min至3 h;Hsp90:15 min、1.5 h、2 h、6 h)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在长时胁迫下(5龄幼虫、预蛹、雄蛹、雌蛾阶段)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结论】在面对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长时胁迫作用下,棉铃虫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出现缩短的现象,即棉铃虫为躲避被捕食风险表现出了发育加速的现象,而快速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变态发育,导致蛹重和化蛹率下降,成虫卷翅率提高,符合权衡效应。棉铃虫对不同食源的天敌胁迫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即棉铃虫对潜在的捕食风险可能存在一定的分级能力,但这种分级能力没有得到规律性体现。异色瓢虫胁迫能够引起棉铃虫分子层面的生理反应,导致压力蛋白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压力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受到短时胁迫的反应较为明显,而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受到慢性胁迫刺激的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1994,(6):15-16
河北省1994年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河北省植保总站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实施综合防治棉铃虫的具体策略:“综合防治,准确测报;抓住战机,科学施药;讲究万法,注重实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做到“蛾、卵、幼虫、蛹,环环有措施:一...  相似文献   

10.
化控对棉铃虫发育和危害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网室接虫、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化控药剂缩节胺(DPC)和多效唑(PP333)对棉铃虫田间落卵量、卵孵化率、幼虫生长发育及危害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化控使棉铃虫卵孵化推迟,孵化率降低17.7;~36.4;,幼虫发育历期缩短0.1~1.7 d,死亡率增加2.0;~28.6;,蛹历期延长0.3~3.0 d.在棉铃虫的不同发育阶段,缩节胺和多效唑对其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多效唑对棉铃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比缩节胺强,而缩节胺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及成虫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较大.室内外试验中缩节胺、多效唑对棉铃虫危害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喷施后都使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危害减轻.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新湖垦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一代和二代。棉铃虫有4种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历期较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带来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坡柳皂苷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在室内采用浸渍叶碟饲喂法测定坡柳皂苷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坡柳皂苷对棉铃虫幼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发育的抑制率随坡柳皂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不同坡柳皂苷处理引起的棉铃虫幼虫拒食率大小为9 mg/mL>7 mg/mL>5 mg/mL>3 mg/mL>1 mg/mL,24 h后9、7、5、3、1 mg/mL坡柳皂苷处理的拒食率分别为73.92%、64.18%、62.54%、61.68%、48.02%;坡柳皂苷处理的棉铃虫在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化蛹率、羽化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不同处理的产卵量与卵的孵化率差异显著。说明坡柳皂苷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不利的影响,通过提纯坡柳皂苷活性物质并进行适当的加工,可以开发出绿色环保的鳞翅目害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正>棉铃虫在我区1年发生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老熟幼虫在疏松土壤或在田埂向阳面的地下3~5厘米处化蛹,翌年5月上中旬陆续羽化出土。棉铃虫雌蛾产卵量大,卵孵化率高,幼虫成活率高,且活动频繁,取食量大、危害重。一、形态特征棉铃虫卵为半球形,似馒头,卵表面有数条纵横隆起的纹路。幼虫体色变化较多,大致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黄绿色5个类型,体表光滑,背线明显,体两侧各有1道白色气门线,足8对,其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网室接成虫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目前新疆棉花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落卵量的影响及棉铃虫对不同施氮量棉花的转化与利用。初步结果表明:随施氮的增加,棉铃虫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延长,对棉花的转化和利用率提高,田间落卵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甲基对硫磷等10种药剂对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杀虫素、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丙溴磷、灭多威不仅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高的抑制率,而且对初孵幼虫也有很强的毒力;硫丹甲胺磷、水胺硫磷虽然对卵孵化抑制率不高,但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还是很高的。久效磷和辛硫磷对孵和初孵幼虫力都很差。讨论了卵的发育阶段、药剂浓度、浸渍时间与药剂毒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悬浮液处理不同龄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测定该菌ATCC19304株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及低温生存率,分析丁香假单胞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致病性及其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丁香假单胞菌悬浮液处理2龄、3龄、4龄、5龄期棉铃虫幼虫,可使其幼虫期分别延长2.04、2.44、2.10和0.87 d,蛹历期分别延长了5.60、6.36、5.01、3.60 d,蛹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41.8、46.8、34.0、14.6 mg,蛹的过冷却点分别提高了7.93、6.91、6.52、4.95℃,冰点分别提高了4.42、4.36、3.71、3.21℃,幼虫生存率降低约18%,化蛹率降低约20%,最终导致该虫在-15、-20℃的低温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96.0、5.1 h。丁香假单胞菌ATCC19304株有抑制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同时降低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重组增效蛋白对棉铃虫的弱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进一步拓展广谱高效生物增效剂——重组昆虫病毒增效蛋白P96的应用潜能,研究了P96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饲喂清水相比,棉铃虫幼虫取食P96后体重增长极显著减缓,发育延迟,累计化蛹达50%的时间推迟2.1~3.4d,蛹重减轻4.90%~5.21%,成虫产卵量减少52.62%~65.68%,P96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明显的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Gq蛋白α亚基基因的克隆及组织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棉铃虫体内Gqα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方法】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Gqα全长基因,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触角中克隆了一条全长1 101bp的Gqα cDNA序列,命名为GqαHarm;阅读框全长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GqαHarm与已报道的昆虫Gq蛋白α亚基同源性在90%以上,与近缘种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Gqα的同源性高达96.88%,与家蚕Bombyx mori Gqα的同源性高达97.73%。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GqαHarm在棉铃虫雌雄成虫触角中表达,在头、胸、腹、足和翅中也有表达,并且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此外,在喙、下颚须和下唇须中也有表达;在卵、幼虫、蛹和成虫体内也都有表达;在卵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幼虫和蛹的前、中、后期的表达量差异不大。【结论】研究表明GqαHarm是一种在棉铃虫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对棉铃虫毒力及增效剂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债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抑制作用,0.1,1,10,I10μg·mL-1阿维菌素对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州,51%,63%,71%。采用饲料混药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不同龄期棉铃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96h对初孵、1龄、3龄、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0分别为0.005,0.021,0.64,1.13μg·mL-1,对照药剂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灭多威对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2,39,72μg·mL-1;同时还观察到1龄幼虫经处理96h后幼虫体长抑制率与药剂浓度成正相关,当药剂含量为0.00625,0.0125,0.025,0.05μg·mL-1时,体长抑制率分别为9.5%,57.1%,71.4%,90.5%;处理14d后,对照幼虫为6龄,处理组0.05μg·mL-1的为2~3龄,0.00625μg·mL-1的为3~5龄;低含量阿维菌素饲喂5龄幼虫8d后化蛹率、死蛹或畸形蛹率、蛹重对照组分别为68%,13%,0.48g·头-1,处理组分别为3%,56%,0.26g·头-1;采用点滴法和饲料混药法测定的PBO和TPP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BO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文中还讨论了PBO增效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