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能力高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结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苜蓿适宜的刈割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耐刈割,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中不同末次刈割时间紫花苜蓿抗寒性及其与低温胁迫下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关系,为科尔沁沙地苜蓿抗寒越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2020年8月25日-11月5日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每处理间隔10 d,以未刈割为对照;于封冻前期(11月15日)挖取不同处理苜蓿越冬器官(根颈)分别进行-10,-15,-20,-25,-30 ℃低温冷冻处理,以4 ℃处理为对照,测定各处理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及11月5日末次刈割处理苜蓿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和-17.12 ℃,表明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末次刈割时间苜蓿的抗寒性表现为:未刈割>8月25日刈割>11月5日刈割>9月5日刈割>10月15日刈割>9月15日刈割>10月25日刈割>10月5日刈割>9月25日刈割;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苜蓿根颈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蔗糖含量变化因刈割时间不同表现有别,果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双峰型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20,-30 ℃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5和-20 ℃下的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15 ℃下果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5和-20 ℃下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末次刈割时间可调控苜蓿根颈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进而通过蔗糖和果糖等可溶性糖协同作用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提高苜蓿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苜蓿刈割时期与产草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以6个不同的苜蓿品种为材料,于2002年刈割2次2、003年刈割4次2、004年刈割2次,每次刈割后测定苜蓿的产量、粗蛋白含量。[结果]1年刈割4次,6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均以第2茬最高,其次是第3茬,第1茬最低,其中苜蓿王和爱菲尼特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2.95%和22.53%;干草产量均以第1茬最高,其次为第3茬和第4茬,第2茬最低。1年刈割1次,6个苜蓿品种播种当年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第2年。6个苜蓿品种2003年、2004年干草总产量均高于2002年。[结论]1年刈割4次,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以第2茬最高,干草产量以第1茬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苜蓿品种刈割时期与产草量·粗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苜蓿刈割时期与产草量、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以6个不同的苜蓿品种为材料,于2002年刈割2次2、003年刈割4次2、004年刈割2次,每次刈割后测定苜蓿的产量、粗蛋白含量。[结果]1年刈割4次,6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均以第2茬最高,其次是第3茬,第1茬最低,其中苜蓿王和爱菲尼特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2.95%和22.53%;干草产量均以第1茬最高,其次为第3茬和第4茬,第2茬最低。1年刈割1次,6个苜蓿品种播种当年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第2年。6个苜蓿品种2003年、2004年干草总产量均高于2002年。[结论]1年刈割4次,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以第2茬最高,干草产量以第1茬最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2年生混播牧草进行刈割处理,通过对两种牧草产量及翌年头茬牧草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首次刈割时间推后,无芒雀麦的竞争力下降,产量降低.年刈割频率降低无芒雀麦竞争力增大,而抑制苜蓿的竞争力;刈后翌年头茬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上一年刈割频率升高逐渐下降,而无芒雀麦随刈割频率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低频刈割翌年苜蓿地上部分具有竞争优势,而高频刈割增强了无芒雀麦的种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牧草试验地,对公农一号紫花苜蓿,第一茬苜蓿现蕾至初花期期间刈割;同年对第二茬苜蓿现蕾至初花期期间刈割。分别测定主要指标。结果表明,一茬刈割的公农一号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均值较高,二茬刈割的紫花苜蓿产量均值降低。因此,生产公农一号紫花苜蓿草制品,宜选择公农一号紫花苜蓿一茬刈割期间。  相似文献   

7.
王国法  吴柏荣 《浙江农业学报》1995,7(5):352-354,395
杂交水稻在不同时期刈割具有不同的再生形式与再生能力。孕穗前刈割再生以叶片为主;抽穗后以腋芽为主;孕穗后到抽穗前表现为茎叶混合再生。从出蘖数量和速度看,再生能力以抽穗前扣最强。但是,在抽穗到灌浆期刈割能获得较高的稻谷和蛋白质产量及优质绿色饲料。  相似文献   

8.
郭芸江  张丽  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61-7264
[目的]解决重庆地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方法]选用裸燕麦、皮燕麦2个燕麦类型,通过对株数、株高、产量、杂草率等指标测定分析,从中筛选春播苜蓿伴播作物中能较好控制苜蓿苗期杂草的燕麦类型及其伴播方式。[结果]与参试皮燕麦相比,参试裸燕麦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更能有效地抑制苗期杂草生长;重庆地区春播苜蓿适用的伴播处理为苜蓿(15 kg/hm2)+裸燕麦(120 kg/hm2),40 cm行距条播;适宜的燕麦刈割时期在5月11~21日;适宜的苜蓿刈割时期在燕麦刈割10 d后。[结论]应用燕麦伴播能有效地控制春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重庆地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方法]选用裸燕麦、皮燕麦2个燕麦类型,通过对株数、株高、产量、杂草率等指标测定分析,从中筛选春播苜蓿伴播作物中能较好控制苜蓿苗期杂草的燕麦类型及其伴播方式。[结果]与参试皮燕麦相比,参试裸燕麦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更能有效地抑制苗期杂草生长;重庆地区春播苜蓿适用的伴播处理为苜蓿(15kg/hm2)+裸燕麦(120kg/hm2),40cm行距条播;适宜的燕麦刈割时期在5月11日~5月21日间;适宜的苜蓿刈割时期在燕麦刈割10d后。[结论]应用燕麦伴播能有效地控制春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刈割对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设置刈割和不刈割2个处理,用目测法估测盖度,用测量法量取高度,密度为样方中的物种数目,分种齐地面剪割测定植被地上生物量.[结果]刈割对草地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仅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刈割后,植被高度均高于不刈割,禾草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减少,相反,豆科和莎草科增加;刈割处理中,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不刈割处理中,前者没有相关性,后者表现出极弱的负相关性;刈割后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无相关性,但在不刈割处理中,二者均呈极弱的负相关性.[结论]刈割对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刈割后在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组成比例上均发生了变化;刈割对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相关性影响有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11.
扁穗牛鞭草无性繁殖根系形成发育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5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无性繁殖单株根系的形成时间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①根形成时间存在着差异,初生根和次生根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2.36%、20.90%;②根系入土深度在苗期、成苗期、成株期存在着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70.39%、35.36%、19.81%;③根系分布范围在成苗期、成株期存在着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58.03%、37.56%;④成株期根系重量有差异,变异系数为58.03%;⑤成苗期根系深度与分布范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6530),苗期根数与成苗期根系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871),与成株期根系分布范围呈显著负相关(R=-0.58941),成苗根系深度与成苗根系分布范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745),成苗根系分布范围与成株根系分布范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279)。  相似文献   

12.
杨文渊  谢红江  陈善波  江国良  陈栋  涂美艳  李靖  孙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1-19182,19251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方法]于2009~2011年对川西高原苹果早期落叶病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时期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病原种类以褐斑病为主,占32.5%;灰斑病占29.9%;轮斑病占25.7%。田间消长规律:一般从5月中旬发生为害至10月上中旬结束,但终年只有1个发病为害高峰,且其消长与雨量呈正相关(R2=0.891 8**)。药剂防治试验表明40%福星防效最好(86.5%),且花后施药1次为佳。[结论]为苹果早期落叶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进行了无芒雀麦 (Bromusinermis) 5 0 % +垂穗披碱草 (Clinelymusnutans) 5 0 %、无芒雀麦 5 0 % +多叶老芒麦 (Elymusnutans) 2 5 % +扁穗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 2 5 %、无芒雀麦 2 5 % +多叶老芒麦 2 5 % +垂穗披碱草 2 5 % +扁穗冰草 2 5 % ,3类禾草混播草地的放牧试验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混播禾草草地牧草叶片特征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重牧  相似文献   

14.
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饲用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强秋眠性苜蓿品种为对照,对13个弱秋眠性苜蓿品种的叶茎比、蛋白质含量(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纤维素(C)、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弱秋眠性品种叶茎比均在69%以上, 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1.4%,IVDMD均达到了65%以上的水平。在本试验中,有4个苜蓿品种(Hunter River,德福,GT13R,路宝)的NDF和ADF含量达到了美国苜蓿等级1级标准的要求。在6个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指标中,ADF,NDF,C与IVDMD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①IVDMD(%)=95.569-0.698×NDF(%),r=-0.902,N=15; ②IVDMD(%)=88.198-0.595×ADF(%), r=-0.820,N=15;③IVDMD(%)=84.291-0.698×C(%),r=-0.844,N=15。其中,NDF对IVDMD的影响最大。13个弱秋眠性苜蓿品种产生泡沫平均值为33.6 mL/g,其中 Hunter River,GT13R,牧歌701和爱博产生的泡末体积小于30 mL/g,属于致膨胀病较弱的苜蓿资源。云南野生苜蓿地方品种——德钦苜蓿产生泡沫最多,超出其它品种8 mL/g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引进云南的13份弱秋眠性苜蓿品种具有较高利用潜力,可作为云南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冬春优质牧草的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叶片形态学指标与药剂脱叶效果的相关性,为选择脱叶效果优良的早熟机采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7、ORIGIN和SPSS21.0软件对参试品系试验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冠层条件下叶片表型性状与单株叶片脱叶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叶片脱叶规律,分析影响单株叶片脱落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品种间,主茎叶、果枝叶、叶枝叶脱落率差异显著;主茎叶数量与主茎叶脱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类型叶片数量及叶片表型性状与脱落率相关性不显著;主茎叶最快响应脱叶剂作用,叶枝叶响应最慢;果枝叶的脱叶峰值出现在脱叶中期,叶枝叶和主茎叶的脱叶峰值均出现在脱叶后期;主茎叶脱叶速度变化较稳定,可拟合回归方程Y=0.101-0.804X1-0.663X2(R2=0.740,P<0.01);果枝叶脱叶速度主要以“慢-快-慢”的趋势脱叶,拟合回归方程Y=0.110-0.686X1-0.789X2(R2=0.887,P<0.01);叶枝叶脱叶速度变化不稳定,不可拟合方程关。【结论】 棉花单株脱叶率与主茎叶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叶是影响脱叶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茎叶、果枝叶的脱叶速度受品种本身特性影响较大,具有一定可预测性,可拟合方程;叶枝叶脱叶速度除了受品种本身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不可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4个重要的秋发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脱叶处理对牡丹秋季露地二次萌芽、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株脱叶是实现牡丹二次开花的关键措施,在山东菏泽地区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适宜的脱叶时间,脱落酸(ABA)、乙烯利等化学脱叶药剂处理使秋发1、2、3号品种的二次开花时间提前2~6 d,显著提高了植株二次开花质量,尤其是明显促进了二次叶片的发育.试验证明,在完善的花芽分化基础上,综合掌握植株脱叶关键措施,可使秋发牡丹于秋季特别是在国庆节前后开放,并且达到花叶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廖静  赵新华  张寅  吴迷芳  吴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93-1894,1898
在对北方某市进行大量水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细菌总数(Heterotrophicplatecount,HPC)与温度、余氯、三氯甲烷、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organiccarbon,AOC)、磷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细菌总数的关键性因素;细菌总数随总余氯的减少而急剧增加;三氯甲烷与细菌再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AOC与细菌总数相关性不高,不能仅用AOC来评估管网的生物稳定性;总磷与细菌总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该市水质生物稳定性的标志,水厂可通过工艺的改进来控制TP<3μg/L,以达到水质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植物分割理论的毛白杨干旱落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毛白杨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优秀的造林树种,而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胁迫最严重的区域,季节性、偶发性严重干旱时有发生。毛白杨在干旱季节会出现少许落叶甚至全部落叶的情况,能有效的减少水分蒸发保存核心器官水分,复水后重新展叶度过干旱。本研究以毛白杨品种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为植物材料,基于植物分割学说从植物器官的水力分割和脆弱性分割的水分关系上分析干旱季节落叶的原因。  方法  对毛白杨两个品种的茎干、叶柄、叶片的水力性状、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  (1)两者的脆弱性曲线Ψ50值的排序为叶 > 茎干 > 叶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植物分割学说,叶片比茎干更脆弱。(2)比叶质量和茎干木材密度都是碳储量指标,比叶质量和叶片寿命有关,木材密度与植物的抗空穴化和栓塞修复能力有关。和树木的一般数值比较,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的比叶质量较低,表明叶片寿命较短;木材密度一般,说明茎干的抗空穴化能力一般。  结论  毛白杨水力和脆弱性数据基本符合植物分割学说,说明可以在其保持茎干水分下落叶。叶片比较低的寿命和茎干较弱的抗空穴化和栓塞修复能力,也需要落叶来应对严重干旱逆境。揭示了毛白杨既能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又能在偶发的比较极端的干旱条件下通过落叶来保持生存的水力学原因。当然干旱落叶复生还可能涉及其体内特殊的生理生化机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春油菜菌核病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管理局菌核病病菌子囊盘于6月中旬始见,子囊盘数量与3日内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657),与3日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604)。大气中病菌孢子于6月中旬始见,7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花朵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出现发病高峰期。花朵带病率与3日内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R1=0.95;R2=-0.857)。叶片于7月初开始发病,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茎秆于7月上旬开始发病,为土表菌核直接侵染造成,发病率低,增长慢,7月下旬快速增长(为病叶再侵染造成)直至收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南疆90个陆地棉种质资源喷施脱叶剂后脱叶和吐絮情况,筛选出对脱叶剂敏感的种质资源,为筛选和培育脱叶剂敏感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南疆9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喷施脱叶效果较好的脱叶剂脱吐隆(复配乙烯利),分别调查喷施脱叶剂后,不同时间不同类型棉花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情况。【结果】不同棉花种质资源的脱叶率在第4 d及第7 d有显著差异,最终脱叶率高达95%以上的品种有新陆中2号、新陆中5号、合信27等10个品种;不同品种间药后吐絮率不同;不同类型叶片脱叶率及脱叶效果不同;根据脱叶效果进行聚类分析,将90份种质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Ⅱ类品种对脱叶剂最敏感。【结论】喷施脱叶剂后不同品种脱叶率和吐絮率有所不同,第4~7 d的脱叶率可以作为南疆陆地棉品种对脱叶剂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果枝叶的脱叶效果最好,叶枝叶次之,主茎叶最差;第Ⅱ类是脱叶剂敏感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