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栽培因素对不同类型超级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超级稻机械插秧农艺方案配套提供了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复式裂区(再裂区)试验设计,研究3个因子(施氮量、移栽密度和每穴苗数)对不同类型超级稻品种吉粳88和吉粳102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高产栽培要求较高的施肥、密度和每穴苗数。而对于广适型超级稻吉粳102,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要求适宜的密度、每穴苗数和较少的施肥量。不同肥力条件下不同超级稻品种适宜的每穴苗数不同,低肥力和低密度下,增加每穴苗数可以通过增加每穴有效穗数而提高产量,但在较高的肥力和密度下,如果每穴苗数过高,可能因为群体质量恶化而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 ,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组分有显著的影响。成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地提高 ,千粒重则随其显著地下降 ;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上升 ,达到高峰后下降。氮肥对栽培强筋小麦的增产作用表现为低肥力 >高肥力。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表现为高肥力条件施氮显著提高粗蛋白和清蛋白的含量 ;低肥力条件下施氮极显著的提高粗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北方稻区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 kg/hm2,穗肥施量14.1~15.9 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 cm2,苗数2.9~3.1 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 t/h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裸大麦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密度下,鄂大麦507群体最高茎蘖数较高,但成穗率偏低;在低密度下,最高茎蘖数较低,但成穗率较高.施氮量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试验最高产量的密肥处理组合为每公顷210万基本苗、施氮水平165kg,单产为5 156.87 kg/hm~2.密肥处理对鄂大麦507不同产量性状的影响效应不一致,有效穗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和施氮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高密高肥易导致植株变高,增加倒伏的危险;在低密高肥条件下,穗长增加、每德小穗数增多;在高密低肥条件下,穗长变短、每穗小穗数变少.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鄂大麦507生产上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案为前期促分蘖、中期保成穗、后期利于充分灌浆.  相似文献   

6.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氮素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籼稻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15个不同氮素吸收效率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氮素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籼稻品种间、不同施氮处理间成熟期吸氮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氮素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吸氮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氮素高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较大,生物产量大,经济系数大多较小。但不同氮素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间经济系数均无显著差异。增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各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降低经济系数。氮素高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氮素中、低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类型籼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同时,氮素高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在低氮(N_1处理)、常氮(N_2处理)条件下便能获得高产,而且这个产量水平要高于氮素低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在高氮条件下的产量。随着籼稻品种氮素吸收效率的提高,即吸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均呈下降的趋势,千粒重均呈上升的趋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的变化趋势不一。增施氮肥有利于各氮素吸收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但在高氮(N_3处理)条件下,千粒重有所下降,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比较沈农702在正常肥区和低氮肥区进行剪叶疏花处理后的源库关系以及灌浆进程各个方面的变化来研究低氮对沈农702灌浆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沈农702在低氮条件下的产量降低幅度小,表现出一定的耐低肥特性,低氮使茎鞘输出率有小幅度的降低。在源不足时低氮延迟灌浆,在库不足时低氮促进灌浆。沈农702在正常肥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表现库限制型特性,在低氮条件下强弱势粒异步灌浆,表现出源限制型特性。根据以上结果在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水平,缓和库源矛盾,达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优质超级稻品种吉粳88栽培上5个主要可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8高产稳产,平均产量效应9101.4kg/hm2,若栽培技术得当,最高产量可达11269.1kg/hm2;②主要栽培措施对吉粳88产量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施氮量>插秧方式>施磷量>插秧苗数>施钾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③预测吉粳88产量达到10000kg/hm2以上时,主要栽培措施为:施氮(N)量220.3~228.0kg/hm2、施磷(P2O5)量102.0~111.5kg/hm2、施钾(K2O)量28.5~38.7kg/hm2、插秧方式(行株距)30cm×(13.6~14.8)cm、插秧苗数5.1~5.8苗/穴。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6,(6):26-30
为了探讨栽培措施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吉粳88、龙粳14和1769(品系)为材料,分析3个因子(施氮量、移栽密度和每穴苗数)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施氮量、密度、每穴苗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适当地增加移栽密度,可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产量与每穴苗数均呈二次回归关系,在3~5苗/穴范围内,产量随每穴苗数增加而增加,在4~6苗/穴范围,产量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而减少。1769最高产量可达到12 666 kg/hm2,在高产栽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施肥量,其次是每穴苗数和密度。在高密和高每穴苗数情况下,1769可以获得较高产量。而对于吉粳88和龙粳14,高产栽培主攻目标是适宜的密度、每穴苗数和较少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早季以黄华占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量(纯氮0、90、135、180 kg/hm^2)和栽插密度(14×10^4、18×10^4、25×10^4穴/hm^2)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黄华占的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施氮量90、135、180 kg/hm^2处理比无氮处理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但高、中、低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密度以25×10^4穴/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18×10^4穴/hm^2,最低为14×10^4穴/hm^2,高密度比中、低密度分别具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增产效果。(2)氮肥用量对单位面积的穗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无氮处理因穗少、群体颖花量不足而减产极显著,其他施氮处理间因群体颖花量差异不大而产量差异也不明显;与氮肥用量相比插植密度对单位面积的穗数、群体颖花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小,插植密度较大时,其穗数多、群体颖花量足和籽粒饱满促进增产显著。综上所述,对于穗数型耐肥、抗倒品种黄华占,在高地力条件下早季种植以90 kg/hm^2施氮水平,配合25×10^4穴/hm^2高密度既能取得高产,又能获得较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高肥和中肥地力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济南 17号的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根据品质、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籽粒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生产效率综合分析 ,在高肥和中肥土壤条件下 ,济南 17号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分别为每 6 6 6 7m2 12~ 16kg和 12kg。  相似文献   

13.
以两个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即龙麦26(不耐密)和克旱16(耐密)为材,在田间机播条件下进行不同硅肥用量基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性能、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探明基施硅肥对春小麦源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硅肥可协调小麦源库关系,使小麦源足、库大。两个春小麦品种施入硅肥后穗长和小穗数增加,千粒重未达到显著水平,硅肥提高了不耐密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了耐密品种的穗数。不耐密品种龙麦26、耐密品种克旱16的最优硅肥施用量分别为30 kg·hm-2、60 kg·hm-2,过多施入硅肥反倒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博优2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叶面积指数、单茎叶面积、冠层间的光照强度及干物质积累量和协调库源关系。在栽培密度0.2 m×0.3 m条件下,施氮180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8.682 t/hm2;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氮利用效率,其中在栽培密度0.2 m×0.3 m下施氮180 kg/hm2,氮肥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8.23、53.85 kg/kg。因此,适宜的栽培密度有利于改善晚稻库源关系,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适宜成都平原麦(油)茬-稻种植制度的机插秧技术,以主推品种F优498为材料,选择毯状苗、钵形毯状苗、钵形穴盘苗在30、35、40、45、50 d秧龄进行机插,分析3种类型的秧苗不同秧龄机插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类型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产量,显著影响千粒重;秧龄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互作极显著影响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但对产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钵形穴盘苗比钵形毯状苗增产187.11×103kg·hm-2,增幅21.6%,比毯状苗增产514.93×103kg·hm-2,增幅5.61%。3种类型的秧苗在30 d秧龄时机插产量最高,达到9459.63×103kg·hm-2,延迟机插会减产。不同的秧苗类型减产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钵形穴盘苗超过45 d机插极显著减产,钵形毯状苗超过40 d机插极显著减产,毯状苗超过35 d机插极显著减产。由此可见,钵形穴盘苗秧苗素质好,秧龄可以增达到40~45 d机插,机插秧插秧质量高,可满足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种植制度进行机插秧的需求,通过构建足穗、大穗、高结实率的高产群体,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中、低肥量出发,初步研究了通35不同密度的生长量增长动态和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肥量,密度与产量分别呈显著水平。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高肥条件下每平方米插秧12.5~16.7穴的群体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中肥条件下每平方米插秧12.5~25穴亦不显著,说明了水稻群体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中肥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插秧15~20穴的经济效益最高。产量因素之间可以互相补偿或削弱,稀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稳数减少,千粒重和成熟度增高,密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稳数多,而千粒重和成熟度降低,克服了形成产量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以“宁8 8”为试验材料,在奉化地区研究了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抛秧和手插两种栽培方式,机插连作晚稻表现最差,表现为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滞后、分蘖发生迟、分蘖期长、有效穗数低、产量低等.因此,连作晚稻采用机插方式,在栽培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秧龄,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分2次施用分蘖肥,增施穗肥,并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浓香型烤烟品种中烟100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豫中烟区高中肥力不同施氮量对中烟100的产量、质量风格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力区产量大于中肥力区,且相同肥力区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降;施氮量对烟叶糖分和烟碱含量影响较大,高肥力区烟叶糖分降低与烟碱增加趋势大于中肥力区;评吸质量均以中等氮用量为佳;中肥力区烟叶的浓香型特征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高肥力区则先升后降。可见,要充分提高中烟100品种的烟叶产质量,应针对不同肥力烟区控制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9.
以每丛插植不同谷粒数苗、不同插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和同氮量下不同时期追肥比例等来研究光优6063的有关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丛插1粒谷苗与2粒谷苗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插植密度为20cm×16.7cm 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光优6063是个较耐肥的组合。每公顷施氮量180kg 的产量最高。且在较高氮肥水平下每公斤氮的稻谷转化率高于低氮水平下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氮素用量、运筹对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产量结构、茎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 023.80 kg/hm~2),并能获得较高的出糙率、谷草比和氮肥吸收利用率,过低施氮量处理不能获得高产,过高施氮量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显著下降。[结论]钵形毯状秧苗机插连粳7号,在基蘖肥∶穗肥=6.5∶3.5、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