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稻曲病已上升为云南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已达数百万亩,引起相当程度损失,并造成污染.目前各地对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甚少,已有防治办法,防效一般不稳不高,且缺乏指导药剂防治的测报办法.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Ustilagrnoidea virens(cke)Tak)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造成严重减产,降低稻谷品质;对家禽、家畜等有一定毒性。近几年,由于感病品种的推广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造成该病的大发生。因此,稻曲病菌源也多年积累,给稻曲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我省1984年发病面积300万亩,1985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1986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500万亩,病穗率达10~33%。为探索栽培措施与稻曲病发生和流行的相关性,寻找有效防治办法,1986~1988年我们在沈阳进行了稻曲病流行规律及栽培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在各稻区均有发生.得病的稻穗,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碎米增多,影响产量(一般减产5%~10%)和质量,大量食用对人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稻曲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被农民称为“灰包”的稻曲病在我区中稻上危害不断加重,造成稻谷严重污染,重病田产量损失达10%以上。1989年全区共发病149.57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35.46%,损失稻谷4066.67万公斤,已经成为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作者作了初步研究。一、病原菌稻曲病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属子囊菌,麦角科,拟墨粉属。谷粒内长出的球状稻曲即病菌的孢子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现已成为水稻后期主要病害,其发生危害程度主要与水稻生育期,气候,施肥水平,攻源量等因素有关,防治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在水稻稳末期的药剂防治,以含铜制剂为主,其它药剂为辅的防治措施,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是70年代末才在宁南县发现的,其危害面积由当初的年发生0.1万亩,损失稻谷6万kg到现在年发生2.2万亩,损失稻谷100多万kg。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当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D优527。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喷施井冈霉素两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5%,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稻曲病在吉林省发生流行规律,并对影响该病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研究了“集聚—反馈—开发”、“增长极核—均衡分散”、“限制—加强—合理—均衡”和“城—镇—乡网络”等城乡建设模式。这一研究结果可作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城乡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明了稻曲病的危害性,叙述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发病的因素,尤其在有关品种抗性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了防治该病较为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14.
用仔猪吮乳前后窝重差法和析困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白猪母猪(HubeiWhite Sows,HWS)在妊娠——哺乳期适宜能量采食量及体重变化条件下的泌乳量及其规律。HWS在30天泌乳期内实测泌乳量均值为8.46土1.68Kg/日头,在分娩后第20天达到高峰值,用析因法估计泌乳量为8.33Kg/日头,非常接近实测值。HWS每次泌乳量均值为0.391土0.081Kg/次头,在分娩后20天达到高峰值,每次泌乳量在1昼夜内存在一定的变化。HWS在泌乳期间,哺乳次数均值为21.6土1.3次/日,泌乳持续时间均值为28.1土0.8秒/次,泌乳间隔时间均值为66.3土4.0分/次。这些值随泌乳期进程而变化。HWS常乳中总固体物均值为13.4土0.9%,乳脂率为7.1土0.5%,蛋质(N×6.36)为5.2土0.6%,乳能为1189.15土25.28Kcal/Kg;其中总固体物和乳能在泌乳期内较为恒定,乳脂率变化幅度较大,蛋白质百分含量稳中有升。30日龄前仔猪吮乳量/仔猪增重比值为4.108:1,仔猪采食消化能(Mcal)/仔猪增重(Kg)比值为4.89:1。因此HWS泌乳量及乳质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孕穗期是易感病期,病害发生程度的轻重,除水稻品种抗病性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水稻孕穗期至齐穗期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此期间,如果雨日多、雨量多、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高、昼夜温差小,发病率就高,反之,则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铜对稻曲病的防效优于井岗霉素等常用杀菌剂,采用6%多菌铜可湿性粉剂兑水50倍于水稻孕穗初斯至中期防治一次,即可获得良好的防病效果,一般防效在90%以上,本文还讨论了高感和中感品病害发生率预测预报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杂交水稻母本粒黑粉病病原苗的越冬,发病条件及防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在室内需7个月的休眠期方能萌发,存活期2a;在室外需6个月休眠期,存活期1a。  相似文献   

18.
谷粒黑穗病是一个全国性的病害,对谷子生产危害很大。粒黑穗病的发生程度直接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以及幼苗出土速度有关。病菌在幼苗一心叶期前均可实现侵染,以种子露白到芽长1厘米阶段内的侵染发病量最高。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禾穗胺可湿性粉剂以及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拌种(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可有效地控制粒黑穗病的危害,防治效果达80—100%,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与上述杀菌剂等量拌种,可兼治粒黑穗病与白发病。四种防治粒黑穗病的拌种剂不论是单用,还是与瑞毒霉混用,对谷子的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无药害。1984—1985年在齐齐哈尔市15个市县示范防治面积172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0%,增收粮食2196.5万公斤,经济效益527万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黑穗醋栗果实进行了纵横径、体积、鲜重及果实形态方面的研完。其结果是:果实纵横径变化曲线呈双S型,果实的体积、重量变化曲线与果实纵横径变化基本相同。果实形态上的变化初期纵径大于横径,呈椭圆形,后期变化到呈扁圆形。果实构造可分为果壁和果心两部分。外果壁有2~3层细胞排列,紧密规整,中部细胞明显增大,内果壁3~4层细胞,较小,排列较规整。果心一部分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未受精的胚珠逐渐退化消失。  相似文献   

20.
对金柑胚珠与胚囊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当花蕾长0.25~0.3 cm 时,在胎座上形成胚珠原基.花蕾为0.55~0.6 cm 时,胚珠原基已发育成为倒生胚珠.胚珠为厚珠心,具2层珠被,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以后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线形排列,近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胚囊,其余3个细胞退化.开花前先天发育成单核胚囊,开花后第1 d 进行第1次有丝分裂,开花5~6 d 多数胚囊发育成熟.开花后7~8 d 普遍出现幼胚.在开花后第2 d 即二核胚囊时,珠心内有多个大型活跃细胞,以后发育成无性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