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紫珠插条育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珠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常用中药材灌木树种,经济价值很高。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根据紫珠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从选地、良种、壮条、密植、施肥、治虫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紫珠插条育苗丰产技术措施,经生产实践中应用证实,效果显著,为培育优质苗木、发展林药结合的立体林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雨季造林具有诸多优势,如苗木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多难题,如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时间性强、造林的难度较高等。结合兰坪县的雨季造林实例,分析了雨季造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期为同类造林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风大且频繁,对人工造林成效构成威胁。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成林率,通过采取必要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如树种调整,高抗逆性良种选择,营造混交林,分类经营等可以促进该地区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产抗宫颈炎片等医药对紫珠的大量需求,利用当地多个野生紫珠种进行选优,并对选出的优良紫珠品种进行无性快繁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紫珠快繁及其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紫珠无性系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南地区紫珠无性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以紫珠品种最多,2 a生为21.43 t/hm2,大叶紫珠品种次之;品种中各器官生物量排序,紫珠和大叶紫珠相同(即茎>根>叶>枝>果),而长叶紫珠和红紫珠则各不同,说明前2个品种的生物特性和物质运转分配规律相似;从不同品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比较中,则看出各品种各有其生长特点和优势,例紫珠品种结实量比例较其他品种多,后代繁殖较快,大叶紫珠主茎生长较好,干形高大;造林密度生物量以45 000~60 000株/hm2较好,无论对群体或个体都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径级生物量以平均地径1.1~1.4 cm的林分最多;幼龄阶段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 a生以前叶>枝,在这以后枝>叶;萌芽更新生物量以经营2代萌林最多。这些规律的研究为充分利用资源潜力,营造速生丰产林药材制定各项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紫珠又名白棠子,马鞭草科紫珠属.山东省泰山、徂徕山、蒙山等地均有野生分布,为园林绿化中优良的野生观果树种之一.目前在园林绿化中已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造林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造林的历史久远,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又以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人工造林尤为重要。文章对人工造林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人工造林与林业在21世纪初面临的任务和发展现状,对人工造林面对的生态问题,可持续经营,生态林业等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ASP.NET的造林专家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ASP.MET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采用知识库和专家系统原理构建造林专家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SP.MET技术及造林技术,实现了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方案咨询,从而使造林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五味子属是现存双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类群,全世界有28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主产亚洲东南部至东部,我国产10种,是南五味子属的自然分布中心,该属植物对于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迁移和植物区系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系统介绍了南五味子属植物分类、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等4个热点问题.将南五味子属植物应用于药物开发、食品开发和园林造景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关于南五味子属的栽培、繁殖及应用研究十分匮乏.最后,对其合理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引种驯化及加强综合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思茅松毛虫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平均存活率达1.63%,种群趋势指数为1.6529。在各虫态中,危害期幼虫期死亡率最高,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和被捕食,捕食性天敌影响很大,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关键时期也在幼虫危害期。根据这一结果和生物灾害精确管理原理,编制了思茅松毛虫防治历。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翔云岛林场应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加强管理,继续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叶黄杨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导致其观赏性降低,这对大叶黄杨在园林绿化和造景中的应用极为不利。笔者在分析我国大叶黄杨病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大叶黄杨的栽培、林分结构设计、园林管理和病害控制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发挥和扩大该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工适张带锯条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  蒋希时 《林业科学》2008,44(1):128-133
应用振动理论,对经过适张处理后的木工带锯条进行研究,确定张紧力与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带锯条的振动简化为弦的振动与受拉伸的梁振动.用电测法测应变换算张紧力,用频谱分析法测量系统的固有频率,理论解得到试验支持,同时计算张紧力和张紧应力.  相似文献   

16.
郝朝运  刘鹏 《林业科学》2007,43(7):86-92
七子花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仅间断分布于我国的浙江和安徽二省.为揭示其濒危原因,从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变迁、现代地理分布与资源状况、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人为干扰的影响等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可能导致七子花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加之后来人为干扰严重,从而造成如今资源稀少且呈片断分布的现状;种群片断化过程中的建立者效应和瓶颈效应造成了七子花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和种群间明显的遗传分化,并可能由此产生了有性生殖障碍,降低了其生态适应能力,即使强度不大的人为干扰,也对种群的生存构成威胁.因而在目前状态下,建议在种群规模大、遗传多样性高的七子花分布地设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点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退化、规模较小的种群采取迁地的保护措施,并通过人工繁育七子花幼苗扩大种群规模.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广元市毛叶山桐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元市朝天区毛叶山桐子资源的调查,从毛叶山桐子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入手,通过对毛叶山桐子的分布区域、利用现状、生长发育规律,果实年产量和出油率等分析,评价毛叶山桐子的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毛叶山桐子的果实亚油酸含量及生物柴油生产现状的探讨,提出利用毛叶山桐子果实提取生物柴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县卡嘎镇、乃东县多颇章和朗县朗镇三个区域砂生槐群落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砂生槐天然种群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常形成单优群落,结构单一,砂生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在流动或半固定的风沙地上成均匀分布,种群密度大,结构相对稳定,退化程度小;在砾质沙地风沙坡地上成集群分布,种群密度小,种群稳定性较差,退化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9.
红壳竹为我国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它集中分布在安徽东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其中广德县是其中心产区。通过对广德县现有红壳竹林的分布及其不同生境中成林和新造竹林的生长表现以及林分质量的调查分析,初步得出红壳竹在其适宜的气候区内,地形、坡向、不同母岩或母质所发育的土壤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其生长环境可以划成3种类型,即适宜生长环境、一般生长环境、不适生长环境,从而为自然条件大体相同地区扩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庆金佛山野生银杉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Cathaya argeophylla)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由于其自然繁殖能力弱而种群数量难以扩大。本文通过对金佛山野生银杉的人工繁殖试验说明,银杉种子经消毒后再进行低温沙藏能大大提高它的发芽率、成苗率和幼苗生长质量,而银杉的扦插繁殖则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