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锈色粒肩天牛在安徽2年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两次越冬。成虫于6月上、中旬相继羽化,白天取食、交属、夜间在直径8cm以上的树枝、干皮裂缝中产卵,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危害,11月第1次越冬,第2年3月下旬恢复活动危害,11月中旬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旬取食到5月上旬陆续化蛹,蛹期18-25d。幼虫经6次脱皮7龄,其幼虫龄级预测式为N=(Y-0.2471)/1.1382(Y幼虫头宽)。在野外调查证实,该虫在安徽合肥只危害国槐。  相似文献   

2.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3.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4.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同时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该虫在安徽省1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皮下或木质部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中、下旬;出孔成虫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生至2年生枝条嫩梢、树皮进行补充营养,同时传播线虫.其后13-21d进行交配与产卵,产卵其6月中旬-9月上旬.幼虫取食到11月下旬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6.
双条杉天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树种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安徽1a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枝干蛹室内蛰伏越冬。翌年2月中旬后,越冬成虫陆续咬破树皮爬出羽化孔相继交尾、产卵。3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于9月中旬后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就此蛰伏越冬,该虫不需补充营养,可多次交尾,平均每雌产卵(68.84±32.75)粒,幼虫在寄主皮下取食韧皮部及边材,从而切断寄主输导组织,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7.
余美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63-163,127
竹篦舟蛾在我县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竹林竹株上缀叶为苞而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4月中旬越冬幼虫老熟化鲡,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第三代成虫9月下旬,第四代幼虫10月发生,危害至11月上、中旬越冬。根据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尹湘豫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06-206,104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是竹类,尤其是毛竹的重要食叶害虫。该虫1 a发生3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卵孵化取食危害到6月上旬,第1代幼虫7月上旬到8月上旬,第2代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第2代成虫于10月中旬出现,并产卵越冬。采用灯光诱杀和竹林内喷烟均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三代。成虫于5月下旬羽化,初羽化成虫留土室内,2~3天后出土补充营养。6月上旬交尾,7月下旬开始产卵,产卵位置在落叶层下,一次产卵8-12粒。九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土壤腐殖质,幼虫主要分布在落叶层下土层内5-30公分范围内。常见3-5只幼虫成群穴居土内,虫体外包裹一层较硬土壳。10月下旬,土壤逐渐冻结,幼虫开始越冬。越冬代幼虫4月下旬开始活动,仍然取食土壤腐殖质,没有发现危害林木根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吹绵蚧是大叶黄杨树重要害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若虫、成虫、卵越冬。越冬代若虫2月下旬、雌成虫3月上旬产卵。第1代卵3月上旬,若虫5月上间,成虫6月中旬;第2代卵7月上旬,若虫7月中旬,越冬代若虫、成虫、卵11月下旬陆续越冬。选用2.5%溴氰菊酯、40%杀扑磷、2.5%高效氰菊脂、4O%氧化乐果、10%吡虫啉10d后对吹绵蚧防治效果83.57%%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chulsky)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子5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6月3日左右为羽化盛期,7月13日左右羽化结束。雌雄比为1:1.1。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交尾时间一般在23时以后,卵多产在落叶松枝条上,少数产在针叶及树皮缝里。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8.6粒。雄虫寿命平均3.9d,雌虫平均寿命5.6d。幼虫共6龄,子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化蛹结束。  相似文献   

12.
松墨天牛(M onochamus a lternatus)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南岳低山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林内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3.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4.
花椒瘿蚊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花椒瘿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种群发生动态的调查,明确了花椒瘿蚊1年发生1代,幼虫危害花椒枝条的嫩梢皮层及木质部形成虫瘿,并以幼虫在当年生枝条虫瘿内越冬,成虫喜阴暗潮湿,产卵具有趋嫩性等习性;建立了花椒瘿蚊种群消长动态图及成虫的日活动规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9月中旬至翌年4月、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且成虫在上午8∶00~10∶00活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皱鞘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是杉木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镇雄县1年发生1代,少数为2年1代,以成虫在蛹室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外出活动并寻偶进行交尾,;平均产卵量为44粒。3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和9月上旬为蛹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成虫羽化时期并滞留于蛹室内越冬。成虫主要产卵于衰弱木或频死木的粗皮下或树缝内,单产,少数2~4粒,生命表资料表明,天敌捕食、树脂淹死、病原菌侵染等是其自然种群的主要控制因子。调查得知:林龄、坡位、营林措施等对该虫发生有影响,适时进行透光间伐及虫害木的清理,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与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作者于2003年5月至1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2 m以下,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20 cm以内的主根上.从5月至11月,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6月和1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当年生幼虫则从7月逐渐增加至9月达到最大,而后又急剧减少.从8月到11月,幼虫的聚集位置和种群数量都呈现向树下部转移的趋势,10月初转移至根部的幼虫达70.5%,树干上分布的仅有29.5%,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树干1.2 m以下的位置.11月初,幼虫已基本转移至地下根部,此时树干上幼虫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7.
对丽江球果花蝇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记述,并对其分布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虫在丽江市及迪庆州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或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经30 d左右的危害,末龄幼虫于6月中旬落地化蛹;该虫以幼虫取食喜马拉雅落叶松幼嫩种鳞及种子,球果被害率为22.65%~78.70%.  相似文献   

18.
角斑古毒蛾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在四川南充市年发生4代,较整齐,以4龄滞育幼虫在寄主枝干跷皮内越冬,滞育期150余天。雌虫无翅,卵成堆产于茧壳上。雄虫具翅两对,趋光性弱,无孤雌生殖现象。1-3龄幼虫群集取食,在树冠内为奈曼A型分布型;4龄期为负二项分布型;5-6龄暴食期高度分散,呈随机分布型。天敌种类多,对该虫有显著抑制作用。冬季彻底刮除寄主枝干跷皮,清除地面落  相似文献   

19.
端尖食植瓤虫[Epilachna quadricollis (Dicke)]属鞘翅目瓢虫科食植瓢虫亚科食植瓢虫属,为山东新记录种。初步调查,我省泰山(后石坞)、青岛市崂山(上清宫木瓜园)、淄博市鲁山(大涝窪)均有分布。寄主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成虫、幼虫剥食叶肉。该虫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中越冬。化蛹时幼虫皮蜕至蛹体末端1/3处。产卵成块状,卵粒平铺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