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克拉玛干沙漠综考队完成克里雅河下游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1日至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队组织了对深入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的多学科考察。考察分外围、绿洲两阶段,进入沙漠腹地17天,先后在大河沿、米萨来、琼麻扎建立了考察营地。参加考察的有8个单位、12个专业,32名队员中专业人员24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9人。  相似文献   

2.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成立大会。综合考察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金云辉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参加成立大会的还有自治区有关厅局、各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负责同志和区内知名专家、学者,科学考察队队员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部份科研人员共三百人。今年6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新疆视察工作,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环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8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其腹地满西—井获得的地表反射率资料及其周围日射观测站历年反射率平均值资料,分析了沙漠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及地表性状、降水等因子对反射率的影响,并讨论了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的时空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4.
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的气候过渡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塔里木盆地塔中气象站、肖塘气象站和轮台气象站1999-2003年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的气候过渡性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的不同,从沙漠腹地-荒漠戈壁-绿洲,气候存在过渡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周边地区降水及风沙环境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和周边北缘、南缘、东缘3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沙漠腹地降水和风沙环境特征并与同期周边地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漠腹地逐年平均降水量为26.0mm,整体年平均降水量比周边偏少了37.3%,夏季降水最多,为全年的69.3%,冬季最少,仅为全年的3.4%,各季节平均降水量均小于周边平均值,月降水比周边偏少51.9%;通过变差系数说明沙漠腹地夏季降水量和水汽压比周边地区更稳定;沙漠腹地主要以NNE、NE、ENE和E四个方向风为主,风向更集中;沙漠腹地平均风速为2.10m/s,比周边各站都偏大,和周边各站的风速分布呈现了较好的一致性;沙漠腹地大风日数和年沙尘暴日数较稳定,轮台地区大风日数年际波动最大,且末年沙尘暴发生日数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1984年10月5日至1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对和田河中下游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考察队由气象、沙漠、地貌、水文、水利、水工、水文地质、考古、植被、林业、农业、环保、经济地理等13个专业30人组成,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冯兆坤担任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参加了这次考察。考察历程约两千公里。在和田河考察史上,这次是参加学科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7.
新疆罗布泊科学考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主持下,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和新疆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由地质、地貌、土壤、植物、动物、化学、历史地理等专业的三十多名科研人员参加的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考察队于1980年至1981年,先后三次深入罗布泊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取得了一些结果,初步揭开了罗布泊神秘的帷幕。  相似文献   

8.
由李江风教授主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周边山区天气气候》一书 ,在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资助下 ,于 2 0 0 3年 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气象和有关学科相结合的著作。也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专著。根据设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两个气象站的实测资料 ,对其腹地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结合考察观测和钻探等资料数据 ,揭示“死亡之海”的面纱。宣告它的奥秘和干旱气候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及其规律 ,为石油大军开进大沙漠提供科学依据 ,为开发大西北服务。该书既是基础科学著作 ,又具显明的实际应用性。它…  相似文献   

9.
随着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工作的进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下水资源的研究也日渐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水资源组自1987年以来多次深入塔里木盆地东部区沙漠腹地,在石油物探队配合下,对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迳流、排泄规律及地下水水质等进行了考察。从对百余个地下水点的调查和240多个水样分析以及在工作区的访问中发现:塔东地区普遍存在的埋深不大的地下水,对水量要求不大的供水极为有利,但水中的氟普遍超标(>1mg/1的占76.6%,>2 mg/1的占49%)。本文即试图从分析塔东地区氟的分布规律出发,找出氟的水化学成因,为今后开发沙漠,选择经济有效的用水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克里雅河源出新疆南部昆仑山中段北坡,出山口后蜿蜒北流,经于田绿洲下泄,最后消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河流全长740公里,年径流量近7亿立方米,为南疆南部地区第三大河。克里雅河下游河段深入沙漠腹地,河床浅,质地松散,摆动频繁。其洪水期下泄漫流,补给下游三角洲地下潜水,为两岸高河漫滩和河岸阶地植被的发育提供了条件,形成一条深入沙漠蔓延二百余公里的绿色长廊。本文据1988年9至10月对这一地区的考察,对克里雅河下游草场植被及其生态环境,作一初步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水面蒸发模拟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王乃昂 《干旱区研究》2016,33(6):1141-1149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湖泊形成机理一直存在较大争论。其中,湖泊蒸发估算的不确定性可能是导致这一争论的重要原因。采用沙漠腹地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沙漠腹地湖泊蒸发估算所具有的特殊性,亦即沙漠腹地与外围的风速差异、腹地湖泊"冷岛效应"和"盐度效应"。具体而言,腹地风速较外围风速小,可引起传统的彭曼模型估算的蒸发偏大,腹地湖泊的冷岛效应则使平流项在湖泊能量平衡过程中不可忽视,腹地湖泊的盐度效应使得其蒸发速率要小于淡水蒸发。因此,开展系统的定位观测是准确获取湖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泊蒸发的一个合理途径,并有助于揭示沙漠腹地湖泊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天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7—2011年的地面(10 m)风速、风向和沙尘天气等气象要素,分析沙漠腹地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频率和强风频率年、月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沙尘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占全部沙尘频次的88.3%,冬季仅占总数的2.3%。2春、夏季沙尘天气的高发时段为12:00—00:00;20:00发生频次最多,分别占春、夏季沙尘频次的12.7%和10.8%,秋季和冬季沙尘天气高发时段为14:00—21:00。3出现沙尘天气时,风向主要集中在E、ENE、N和NNE 4个方向。4沙漠腹地临界起沙风速ut5%为4~5 m·s-1,一般地表的临界起沙风速ut50%为5~6 m·s-1;5从NfDO分布来看,春、夏两季要明显高于秋冬季节,其中4月最大,为0.284。因此,沙漠腹地春、夏季易发生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清  向鸣 《干旱区研究》1998,15(1):15-20
1988年7月下旬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满西异井测站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日降水量达28.6mm证实了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午后局地对流发展旺盛时,沙漠腹地同样也能出现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4.
前言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莎车—和田—策勒—民丰—且未—若羌一带,土地沙化严重,沙漠不断向南进逼,是全疆治沙工作应考虑的重点地区。有鉴于此,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合作,于1982年在策勒县建立了治沙站。早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和治沙队就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昆仑山北麓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以及经济地理进行过考察,当地也组织过多次有关林业、草场、土壤等的调查,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至今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PM10质量浓度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沙漠腹地沙尘浓度的地面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分析了沙尘浓度与气象要素、地面天气系统的关系,并运用后向轨迹簇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气团移动路径下沙尘浓度的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漠腹地沙尘浓度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分为4类,对应其天气环流形势分别为冷空气入侵、反气旋控制、锋前热低压和中小尺度型。轨迹簇分析与地面天气系统分类结果相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沙尘天气的地面天气分型与大气环境质量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0-2018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EVI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DIS-E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函数(EOF)、变异系数,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整体EVI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 016 0·(10a)~(-1)(P 0. 01),其中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中的EVI年际变化也呈显著增加趋势;生长季内沙漠整体及不同类型EVI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从3月开始,EVI逐渐增加,并在6—7月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部分区域的EVI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沙漠南缘以及沙漠西缘的开荒区域,沙漠腹地EVI上升趋势较小,EVI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沙漠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EVI波动较大的区域在沙漠西缘与南缘,其中波动最大的区域在沙漠西缘的开荒区域,沙漠腹地EVI波动较小。EVI能够较好地反映以固定和半固定为主的沙漠区植被覆盖变化,其反映的植被状况对区域沙漠地貌类型的空间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沙漠白尾地鸦的分布与生态习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鸣 《干旱区研究》2001,18(3):29-35
白尾地鸦属于中国特有物种 ,仅仅分布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 1874年定名以来 ,人们始终不清楚这个种的繁殖习性、地理分布及数量状况等。本文根据十几年的野外调查 ,特别是那些来自沙漠腹地“死亡之海”的考察结果 ,显示白尾地鸦广泛散布于沙漠之中 ,从北纬 3 7°~ 4 2° ,东经 77°~ 90° ,海拔 80 0~ 15 0 0m之间。根据笔者 1988年以来的 10余次路线统计及上百个分布地点的调查分析 ,白尾地鸦分布至新疆南部 2 0多个县市 ,面积约13 .5× 10 4km2 范围内。粗略估计其分布密度为 0 .0 3~ 0 .0 5只 /km2 ,数量为 4 10 0~ 670 0只。应该尽快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不仅直接补给地下水,在粘土平地每年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地表径流通过集水网补给地下水,试验观测这两种形式的补给来源,将进一步加深对沙漠腹地下水蓄量分布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陆面过程模型CoLM中关键参数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重新修正了陆面过程模型CoLM中的关键参数值和参数化方案。① 采用涡动相关数据和Monin Obukhov理论,对地表动力学粗糙度重新计算;为提高地表比辐射率的精度,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将地表反照率参数值校正为符合年际变化的参数化方案;重新选择符合沙漠环境的地表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改变相同的10层土壤导热率为不同值。② 经过参数值的校正与参数化方案的修正,改善了CoLM在沙漠地区对地表通量、地表和土壤温度模拟的缺陷;③ 改善后的CoLM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标准误差小于改善前,但不同季节模拟改善效果存在差异,总体上冬季的标准误差小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分布特征对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通过调查78个植被样方,探讨了短命植物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种类成分较为简单,相似程度较高。短命植物呈斑块状集聚分布。从沙漠腹地到绿洲边缘,短命植物呈现规律性变化,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沙漠腹地和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干扰因子数之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7以上,表明干扰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垦殖、放牧和工程等大面积、高强度的扰动,使得在荒漠中生长繁盛的短命植物物种骤减。于此同时,荒漠腹地有车辙等碾压痕迹的地方,形成较小范围的积水微环境,为短命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