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培的方法,设计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生长,出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与供氮水平及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关系密切,过高过低的供氮水平均不利,即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要求一个最适的供氮水平,在本试验中是70~50mg/L;过低的氮素供应水平,会使叶蘖同伸的n—3关系打破,出现叶蘖n—4同伸的滞后现象;分蘖的发生与发生分蘖的节位和上一节位的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两叶的含氮率高则分蘖发生多,因此,这两叶含氮率的高低可作为分蘖发生与否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水稻近年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剑叶叶鞘,使穗避部工一部腐败,导致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减产10%-20%,严重达30%。用高锰酸钾,50%米超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破口期喷施。防治效果显著,公顷增收稻谷450-1012kg。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对水稻叶鞘表面作了观察,叶鞘表面是由多列纵向排列的片状结构单元构成,每片状结构单元包含长形细胞带、硅化-木栓细胞带、气孔带和瘤状乳突带等4种不同结构区带,并对种和亚种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症状及病原,针对水稻叶鞘腐败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水稻新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分蘖特性与物质生产和分配及产量结构关系的结果,分蘖特性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与物质生产及分配的相关性却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最高分蘖数和分蘖增长率与穗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最高分蘖数、分蘖增长率和分蘖减少率与产量均表现负相关,成穗率与穗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表现正相关。选育分蘖变化平稳,成穗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佳木斯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2007年发生面积达3.34万公顷。总结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针对其发生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是我国优质粳稻主产区,在生长季水稻经常遭受真菌类病害,不仅会造成减产,也会降低水稻品质,严重制约水稻安全生产.与稻瘟病和纹枯病相比,种植户对水稻叶鞘腐败病的认识严重不足,文中针对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症状、发生流行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前预防、适期施药、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土壤铵态氮浓度与水稻分蘖的发生和终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水稻叶鞘腐败病最早于192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此后,在日本、南亚、东南亚各产稻国也相继有发生报道。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适当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的理论依据;综述了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及在育种上应用研究进展;对水稻分蘖成穗率在育种方面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低节位早发分蘖与叶片形态、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低节位分蘖多、早期分蘖发生速率快且符合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水稻品种(系),对31个籼亚种水稻品种(系)早期低节位的分蘖特性、叶片形态及碳氮代谢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系)第一叶位成蘖率存在广泛变异,而第二、第三叶位成蘖率达到100%;水稻低节位分蘖发生速率与秧苗前3片叶叶长呈正相关,分蘖数量与叶宽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可以将水稻秧苗前3片叶较长且较窄作为筛选早发分蘖水稻品种的参考形态指标;水稻植株体内蔗糖含量只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但不影响分蘖数量;硝态氮含量既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也影响成蘖率,氮代谢酶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的活性能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的发生;将31份水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可分为A、B、C 3类,其中C类材料是分蘖发生较早且分蘖发生速率快、叶片形态更接近于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优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群体栽培和稀植水稻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密度的分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群体栽培水稻由于密度比稀植少一半,虽然分蘖发生始期相同,但小群体栽培二次分蘖发生的早,高位分蘖利用的多,形成了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并重、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的分蘖利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垦区主栽品种空育131和垦稻8号为材料,研究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分蘖发生特点、生产力及米质。结果表明:两品种各级薛椭 分蘖蘖位、蘖次升高、茎长、穗长、穗出现率、成穗率降低;主茎上1次分蘖生产力提高,随分蘖蘖次升高,生产力降低,两品种5-7叶同伸蘖生产力较高,其中6叶同伸蘖生产力量高,随蘖位、蘖次力升高米质降低。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国外东南亚稻区及国内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在黑龙江省,由于气候变暖、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用肥量逐年增加,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发生于孕穗期剑叶叶鞘上,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由于气候变暖、水稻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使用肥量逐年加大、水稻面积不断扩大,使水稻叶鞘腐败病成为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凌励 《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126
通过多点专题试验和高产示范,分析归纳了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具有大田分蘖节位多、栽后缓苗期长、始蘖后发蘖势猛等特点,指出机插水稻中部3~4个蘖位是适宜高效分蘖利用区段,具有发蘖率高、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的特点,提出了机插水稻分蘖合理利用的依据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肥水、播量、秧龄对机插稻分蘖发生利用的影响,明确了适宜播量和秧龄是合理利用分蘖的前提,确定适宜基本苗是关键,改进肥水运筹技术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利用。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大面积高产实践,明确了量化确定播量和基本苗,改进机插稻肥水运筹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机插稻高产叶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由于气候变暖、水稻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使用肥量逐年加大、水稻面积不断扩大,使水稻叶鞘腐败病成为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桦川县主要粮食作物,2009年全县水稻面积为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老稻区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多数老稻区大面积发生叶鞘腐败病。这种病害一但发生,可使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则损失更大,减产可达20%以上。为了使广大种植水稻户在2009年水稻生产中尽量减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危害,现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病症状,阐明了该病的病源及侵染循环,指出了该病的发病条件,并从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加强水肥管理等环节详述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