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内容1.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相互作用研究揭示宿主天然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机理,重点关注宿主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2.马属动物传染病病原的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深入开展马传贫病毒、马流感病毒和马疱疹病毒等病原的基因功能研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疫苗免疫保护机理研究。3.马属动物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内容1.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相互作用研究揭示宿主天然免疫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机理,重点关注宿主免疫压力对病毒进化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2.马属动物传染病病原的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深入开展马传贫病毒、马流感病毒和马疱疹病毒等病原的基因功能研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疫苗免疫保护机理研究。3.马属动物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关注马属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创建新型传染病诊断试剂盒、预防及  相似文献   

3.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其引起马属动物呈现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水肿和心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马传染性贫血(EIA),简称为马传贫。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等慢病毒属成员在病毒基因组结构、复制分子机制、免疫机理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EIAV被认为是研究慢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作为世界上首例成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株的致弱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传染性贫血病 (EIA)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在慢病毒属中 ,EIA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在传播形式 ,单核细胞为病毒贮存库 ,病毒形态结构 ,病毒持续感染 ,病毒抗原漂移 ,EIAV的 P2 6与 HIV的 P2 4之间抗原交叉反应等都更为相似。至今 ,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DL V)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是慢病毒免疫预防很有希望的研究模型。因此 ,揭开 DL V的致弱及免疫机制 ,这使 EIAV有可能作为研究 HIV等慢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的模型。EI…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兴起的病毒基因组或部分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表达分析技术,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宿主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有利帮助。本文主要综述了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开展的有关MDV致病机理、宿主对MDV反应、MD遗传抗性或易感性以及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应用miRNA以及RNAi技术对基因、蛋白和信号通路在MDV与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效应单位进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兴起的病毒基因组或部分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表达分析技术,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宿主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有利帮助.本文主要综述了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开展的有关MDV致病机理、宿主对MDV反应、MD遗传抗性或易感性以及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应用miRNA以及RNAi技术对基因、蛋白和信号通路在MDV与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效应单位进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疱疹病毒2型(equine herpesvirus 2,EHV-2)属于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通常导致马呼吸道症状以及免疫抑制,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现已成为引起马流产的潜在病原体。该病毒最大特点为潜伏感染,已流行于全世界,近年来我国也有检测到病毒的报道,这给养马业造成潜在威胁。目前对EHV-2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且未有针对EHV-2的疫苗,这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围绕EHV-2感染的病原学、国内外流行情况、临床表现、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MDV在各种压力刺激下出现变异和毒力增强的现象,导致部分疫苗功效降低,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的MDV分子生物学特征与致病机制、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问世为RNA病毒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研究人员根据需要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进行加工和修饰,进而深入研究RNA病毒的本质和开发新产品。自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瘟病毒上应用以来,在对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分子表达调控机制、细胞生长特性、毒力决定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就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瘟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通过了解病毒基因组的功能、病毒与宿主致病力的关系以及病毒增殖特性等,为研究开发理想猪瘟标记疫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改平,男,1960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衣业大学校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从事动物病毒致病机制、动物重大疫病快速监测技术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某地区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鸡群暴发马立克氏病(MD),为分离得到致病毒株,检测其致病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从发病鸡的血液及羽髓中分离到一株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meq、pp38、132bp重复序列等病毒致病相关基因,所得序列用DNAStar软件与GenBank上登录的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AU-1的pp38基因与标准强毒序列同源性为100%,132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及meq基因的变异均符合MDV强毒株的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reverse genetics,RG)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可以在DNA水平上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各种修饰或改造,然后通过拯救病毒的表型变化来判断这些基因操作的效果,从而可以对病毒基因组表达调控机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等进行研究。作者就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可以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进行各种修饰或改造,然后通过拯救病毒的表型变化来判断这些基因操作的效果,从而可以对病毒基因组的表达调控机制、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等进行研究。本文就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PRRSV基因功能结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开发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代表株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选择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对引物、探针浓度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实现了对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别。通过体外转录,制备了含有扩增区域核酸片段的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核酸标准质控品cRNA,经稀释、分装定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后,作为方法的质控品对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方法对阳性标准品的检测其灵敏度可达10eopies,对197份临床样品检测,表明建立的东部马脑脊髓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快速、敏感、特异。该方法的建立对该病的快速检测,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疫情散播有重要意义,也为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疫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上海市某雉鸡场雉鸡发生眼睑肿胀的原因,通过PCR检测、病理组织学以及细菌学检查查找致病病原。PCR检测为鸡传染性鼻炎阴性、鸡毒支原体阳性和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 MPV)阳性。通过对F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禽偏肺病毒属于B亚型。同时细菌分离到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结果表明,B亚型禽偏肺病毒并混合感染鸡毒支原体和细菌是该场雉鸡群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最近完成了口蹄疫病毒OH/CHA/99株全长基因组感染性克隆的构建,所得拯救病毒与亲本毒株的致病性基本一致。专家表示,这一成果成为我国研究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机理和宿主嗜性等提供了工具和技术平台,为进一步探索口蹄疫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以及研制新型口蹄疫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其它病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何冬梅摘编) D 我国成功构建感染性口蹄疫病毒粒子@何冬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鸡马立克氏病的病毒、发病症状、致病型和宿主等的演变情况,以及其相关疫苗的发展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和传播,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进一步揭示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ghai/1/2006(简称SH1)的PB2、PB1、PA、HA、NP、NA、M、NS 8个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LLB双向表达载体上。采用8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加入TPCK胰酶作用2 h,将上清液和细胞一同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并检测其血凝效价。经序列比对,拯救获得的病毒rSH1的8个基因片段序列均与亲本病毒SH1的序列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和传播机制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内容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开展猪瘟和伪狂犬病等猪重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病毒的遗传进化、毒力变异和抗原性变化,提出疫苗更新策略;追踪新发和突发猪病疫情,揭示其病因,并研发防控策略。2.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制预防猪瘟、伪狂犬病、非洲猪瘟等烈性猪传染病的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高通量检测技术。3.病毒入侵和复制调控机制及其致病和免疫分子机制研究猪瘟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复制、拮抗天然免疫、宿主抗病毒应答及其调控机制;揭示其致病性和毒力相关基因及免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猪博卡病毒是2009年发现的博卡病毒属病毒。临床上该病毒与其他病毒共感染现象十分严重,感染猪多呈现胃肠道与呼吸道疾病。目前猪博卡病毒尚未在体外细胞系中被成功分离纯化,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疫苗还在研发中。猪博卡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对生猪养殖带来巨大影响,并可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将对猪博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与检测、防控手段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猪博卡病毒感染防控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