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zhang是危害湿地松Pinuselliottii Engelm、火炬松Pinus taedalinn.、华山松Pinusarmandii Franch.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是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严重时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其危害湿地松还造成大量流脂,进而降低松脂产量。据统计,萧氏松茎象在我国南方7省(湖南、广西、云南、福建、广东、江西等)119个县(市)发生,面积已达16.83万hm^2,造成3500万株林木死亡。掌握萧氏松茎象发生特点,便于林业承包户科学合理防治,达到减少损失,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萧氏松茎象发生与林分、林地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萧氏松茎象的发生规律与林分、林地因子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萧氏松茎象对寄主树种、树龄、胸径、坡位等因子有选择性。湿地松和火炬松受萧氏松茎象危害株率显著高于马尾松。幼虫主要危害部位是树干0~30cm高处,50cm以上危害较少。马尾松8~12a生有虫株率最高,胸径11~17cm的危害最重。马尾松林分不同树种组成类型中,有虫株率纯林最高,而混交林中随马尾松比例增大而加大,松阔混交林较低。坡向对该害虫的危害无显著影响,而坡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下坡虫株率极显著高于上坡。  相似文献   

3.
浅谈广西萧氏松茎象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捷 《广西林业科学》2005,34(4):215-216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一种危害松树的钻蛀性害虫,尤以湿地松为甚。幼虫在树干基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道取食,如环蛀一圈,即可中断养分的输导,导致湿地松树死亡。提出了营林技术,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松茎象属,1996年被定为新种,主要危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国外松。其幼虫侵入寄主基部树干和根茎部蛀害韧皮组织,严重地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目前的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掰开树皮捕捉害虫的方法来降低林间虫口密度。这种方法不但效率低,而且很难清除分  相似文献   

5.
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和生态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氏松茎象在湖南省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通过采用解剖林内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技术,对萧氏松茎象在湖南的生活习性及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湖南的郴州两年发生一代,寄主种类、林分类型和林内植被直接影响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昭平是广西湿地松、马尾松的主要产区之一,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湿地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的一种钻蛀性森林害虫,其蛀食树木主干基部皮层,树木受害后,轻则大量流脂,重则树木成片枯死。2003年,昭平成为广西四个国家级萧氏松茎象工程治理项目县之一。项目在全县建立了20个虫情测报站,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2009,(14):50-50
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虫科,是一种危害松树的新害虫,具钻蛀性,以幼虫蛀食松树根颈部位韧皮部、损伤和割断林木有机物输送途径为主,轻则影响林木生长,重则整株枯死。在贵州省仁怀市区域内发生的萧氏松茎象蛀干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危害部位多在距地面10厘米的树干基部的韧皮部。虫口密度一般每株1~6条,高的可达每株10条,严重的危害松林中有虫株率达40%以上,松树死亡率1%-10%。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对该市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松林的危险性害虫,蛀食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中幼林基、根部的韧皮。 1994年 5月在我市坪石乡大辅村首次发现,在野外定株套笼观察到其生物学特性后,对该虫进行了综合防治。   一、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   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松茎象属,完全变态昆虫,两年一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   幼虫: 5月中旬卵孵出幼虫后,仅三天就能蛀食寄主树干韧皮层, 6月中旬到 9月下旬取食量大,并形成一条通道,虫体可在通道内自由转弯,横向或纵向蛀食,粪便随松脂沿虫道流出树皮外成团泥状, 10月上旬至 11月上旬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9.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南方近年来爆发成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对固定样地的监测,研究萧氏松茎象入侵湿地松幼林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松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幼虫危害加重,同时湿地松的耐害能力也在提高;萧氏松茎象入侵初期,主要在离虫源地较近的地方,后逐渐扩散;上坡的危害致死率超过60%,高于下坡的30%;随着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危害的高度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0.
<正>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松科植物的钻蛀性森林害虫,主要为害植物的根颈部,在江西、湖南、广西、湖北、贵州、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当树木受害后,轻则大量流脂,重则成片枯死,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给林业经营造成重大损失。炎陵县的萧氏松茎象虫害始发于2015年,在水口、鹿原、霞阳等乡镇相继发生,受害面积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2.
经进行调查和试验表明,用马尾松采脂林被割胸径的测量值和树高,查符合精度要求的二元材积表,所得材积相对误差高达30%以上.为此,在分析修正误差可能途径的基础上,研究了干基不同高度直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相关模型.结果表明,距地面10cm,15cm和20cm处的干基直径与胸径的关系极为紧密.根据D1.3—D0.10,D1.3—D0.15和D1.3—D0.20相关模型修正的胸径测量材积,在可靠性为95%时,精度均可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建水县小关石漠化地区栽种的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湿地松10a生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树高、胸径、冠幅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表明: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加勒比松最大,云南松最小;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也是加勒比松最大,云南松最小;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则是云南松最大,马尾松最小.加勒比松、马尾松可作为建水县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进行推广;云南松作为乡土树种虽然存在有蹲苗期、前期生长量低等问题,但也可作为造林推广树种;湿地松则适宜培育小径材,可作为备选树种.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相似文献   

16.
两种松树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2种松类树种种子为试材,进行发芽率与生活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马尾松种子均以沙床上的发芽率最高,不同发芽床上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较大,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相对较小;湿地松和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与生活力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31和0.9913;湿地松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y=0.9125x-1.7247,马尾松种子发芽率与生活力的回归方程为y=0.9703x-3.4769。  相似文献   

17.
华山松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球果从雌球花到球果木质化完成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林场采种基地内球果死亡率达到47.6%,先后有败育、虫害、机械损失、冻害和鼠害5种致死因子导致华山松球果的脱落死亡.在5个致死因子中,虫害的致死力最强,致使球果死亡率达27.2%.由于虫害而损失的球果是其它致死因子造成落果总数的1.33倍.在种子园内造成落果的害虫主要有5种,1年生球果发育阶段,以球果花蝇和球果瘿蚊占主导地位;2年生球果发育阶段,微红梢斑螟的危害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火炬松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在1~20 a内,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20~30 a内,国外松生长不如马尾松,而且对地力的适应性也不如马尾松。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纸浆林,湿地松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速生丰产的引进树种,但在立地差、集约度低或海拔高处应以本地树种马尾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