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1200倍和1500倍液进行防治桃粉蚜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第1天0.3%印楝素乳油各处理的防效均不及阿维菌素;从第5天开始,0.3%印楝素乳油各处理的防效均显著超过阿维菌素;其1200倍液的效果最好,药后15天防效高达86.7%,比阿维菌素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两种植物源农药防治山楂叶螨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苦参碱和印楝素两种植物源农药对山楂叶螨防治效果的试验表明:0.36%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0.3%印楝素乳油1 200倍液防治山楂叶螨效果显著,药后第3天防效近85%,药后第5、7、15天防效均在95%以上;两种农药除了速效性稍差外,与常规使用的农药1.8%阿雏菌素乳油4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且有持效期长、环保、无公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三种植物性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1%闹羊花素-Ⅲ号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1000~2000倍液,药后3~7天对菜青虫的防效为98.13%~100%,药后第10天的防效为82.43%~90.69%,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相当;2.5%鱼藤酮乳油500~1000倍液对菜青虫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三种药剂对甘蓝的生长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和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以上,防效优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66.68%,防效很差。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94.10%和93.28%;其次是480g.L-1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69.15%和69.40%;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5.
5种药剂对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田间控制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枝干喷雾法,比较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对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田间蛀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后1~7天,5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好;药后12天,只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处理无新蛀孔出现,其次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800倍液3个处理的新蛀孔少,受害株率和蛀枝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黄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刺蛾幼虫取食喜树叶片,是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2017年在福建省闽清县选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200倍液、4%鱼藤酮乳油和0.4%蛇床子素乳油1 000倍液喷雾,用药量为750 ml/hm~2,开展黄刺蛾3龄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 d,4种剂型的药剂杀虫效果均可达90%以上。说明这4种药剂具有很强的杀虫作用,效果明显,可用于防治喜树上的黄刺蛾幼虫。  相似文献   

7.
李兆防 《中国蔬菜》2009,1(10):55-5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弱。施药后24 h和48 h,0.3 %印楝素乳油(EC)对1~2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0.2 mg·L-1,对3~4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1.0 mg·L-1,成虫对印楝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施药后24 h LC50为2.122 7 mg·L-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0.3 %印楝素EC 400~8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药后7 d的防效达91.17 %以上,400~6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药后7 d的防效达81.20 %以上,在生产上防治幼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液,防治成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400~600倍液。  相似文献   

8.
几种植物提取物和药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琼  梁广文  曾玲 《中国蔬菜》2005,1(2):15-17
研究了苍耳提取物和合果芋(白蝴蝶)提取物以及常用天然药剂机油乳剂和 0. 3 %印楝素乳油对桃蚜和萝卜蚜实验种群的影响,两种提取物和药剂对桃蚜一龄若蚜的影响依次为: 0 3 % 印楝素乳油 (2 000×) >苍耳提取物(DW 0 04g·mL-1 ) >机油乳剂(400 ×) >白蝴蝶提取物(DW 0 04g·mL-1 ),对萝卜蚜一龄若蚜的影响依次为: 0. 3 %印楝素乳油(2 000×) >机油乳剂 ( 400×) >苍耳提取物 (DW 0. 04g·mL-1 ) >白蝴蝶提取物(DW 0. 04g·mL-1 );苍耳提取物对萝卜蚜实验种群有明显干扰控制作用,处理后萝卜蚜下代的种群增长量仅为对照的 24. 9 %;此外,苍耳提取物可延缓桃蚜和萝卜蚜的生长发育进程,使发育历期延长,对桃蚜的作用效果比对萝卜蚜的作用效果强;白蝴蝶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实验种群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可延长桃蚜的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阿维茵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 d后200 mg/L 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 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10.
三种生物药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桃树为试材,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为防治对象,采用喷雾法,研究了3种生物药剂对核桃黑斑蚜防治效果,同时选择2种化学农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44%毒死蜱乳油见效快,防治效果好;药后5d,除0.3%印楝素,4种药剂防效都达到了98%以上,无显著性差异。药后7d,0.3%印楝素防效为90.12%,0.5%苦参碱防效为98.91%,20%吡虫啉防效为99.37%,30%乙酰甲胺磷和44%毒死蜱防效都达到了100%。综合来说,0.5%苦参碱水剂和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防治效果好,且对核桃树安全,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田间试验表明,50 %灭蝇胺可溶性粉剂(SP)有效成分用量75.0、112.5和150.0 g·hm-2,药后3~10 d对菜豆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分别为85.34 %~88.02 %、91.00 %~92.01 %和92.59 %~95.06 %。对照药剂50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用量150.0 g·hm-2,药后3~10 d的防效为90.01 %~93.71 %。50 %灭蝇胺SP有效成分用量75.0 g·hm-2处理药后3、7、10 d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而112.5、150.0 g·hm-2处理药后3、7、10 d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差异均不显著。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与8 a和4 a前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灭蝇胺对美洲斑潜蝇北京种群的敏感性和防效优良。  相似文献   

12.
对芋病毒病及类似病害症状进行调查,其症状表现主要分为羽状花叶、叶片向上卷曲并伴有黄化或花叶、脉间黄化、明亮褪绿黄斑、褪绿斑点(斑驳)及叶片皱缩和叶缘黄化。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随机采集的32份表现症状的鄂芋一号样品进行了芋花叶病毒(DsMV)和芋杆状病毒(TaBV)2种病毒的检测,检出率均为68.8%。同时,利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芋病毒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第一次施药后10 d调查,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9%和24.9%;第二次施药后15 d调查,500倍液和1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72.8%和59.4%。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比1 000倍的防治效果好,从田间芋头长势可看出,毒氟磷对芋头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1000倍液、1500倍液、1800倍液、2 000倍液防治蔬菜蚜虫.试验结果表明,1 0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4.61%、94.90%、93.85%;1 5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91.68%、93.81%、93.20%;1 8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另为79.40%、83.98%、82.3%;2 000倍液处理区药后1、3、7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73.14%、76.70%、73.12%;其中1 000倍液、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1 800倍液、2 000液倍的防治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4.
南晓云 《长江蔬菜》2012,(14):81-82
采用5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虫腈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3种药剂具有很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 d防效达84.19%~89.66%,药后7 d防效达94.52%~97.76%。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较好,药后1 d和7 d防效分别为69.58%和94.65%。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药后1 d和7 d的防效分别仅为57.18%和78.72%。  相似文献   

15.
连续3年在保护地高密(610株·667m(-2))栽培条件下,对‘曙光’油桃两种整形方式和“采后去冠”(PostharvestCanopyRemoval,简写作PCR)修剪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低干开心形相比,圆柱形整枝有利于形成较大面积的叶幕和较大体积的树冠,而且树冠疏松,冠内透光率高。2年生树产量2104.5kg·666.7m(-2),比低于开心形高39.1%,3年生材产量达2318.0km·667m(-2),比开心形高35.3%,且成熟期提早3~4d,外观及内在品质也较好。(2)PCR修剪后60~70d可再生新的树冠,然后,通过喷施PP333和控水、控氮、增磷等综合措施可形成大量饱满花芽。圆柱形整形结合PCR修剪可有效地控势、控冠,促进保护地密植栽培早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对露天栽培的白菜、茄子和番茄上常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的消减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是一种降解速度快的农药,施药后1 d,在茄子、番茄和白菜上的降解率分别为66.67%,99%和99.9%,而毒死蜱相对降解速度慢,药后7 d在茄子、番茄和甘蓝上的降解率分别为86.47%,91.59%和97.78%。3种菊酯类农药的降解速度慢,其中以氯氰菊酯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型植物源生物杀虫剂GF-120,在脐橙和温州蜜柑上进行了防治橘小实蝇的使用浓度和施药方式试验。结果表明,GF-120600倍液和450倍液防治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与50%倍硫磷乳油1500倍液无显著差异,且未见有药害现象,是防治橘小实蝇的理想药剂;点喷法与挂瓶法的防治效果相当。本着简便易行和节约成本的原则,在田间推荐使用GF-120600倍液进行隔株点喷,点喷部位在树冠中下层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因素通用旋转试验设计,研究磷酸二氢钾的不同喷施浓度(0,0.073%,0.25%,0.427%,0.5%)和不同喷施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和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不同喷施浓度和不同喷施时间可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还原糖含量以及块茎产量,但影响有差异;试验最佳喷施浓度为0.25%,最佳喷施时间为初花期后第26,36,46天各喷施1次。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提供防治策略,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灵芝多糖及香菇多糖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发病前用含灵芝多糖的慧动力水剂与呋虫胺混用,连续喷雾处理,可杀死烟粉虱并提高植株抗病性,对黄化曲叶病毒病预防效果在91.9%以上,且以0.3%灵芝多糖水剂25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预防效果达100%;发病后用上述组合连续喷雾处理,可抑制病毒病发生,使植株恢复健康生长,防治效果在65.9%以上,且以0.3%灵芝多糖水剂25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防治效果达75.8%。香菇多糖处理对黄化曲叶病毒病预防及防治效果不理想。建议在露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中,抓住番茄移栽后至果实膨大期,及时喷施呋虫胺等内吸杀虫剂防治烟粉虱,消灭传毒媒介昆虫,另加入含灵芝多糖的慧动力水剂,可有效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烟粉虱的高效安全药剂并探索其药剂防控技术的优化配套,2012-2013年进行了防治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及不同混配组合对瓜类烟粉虱成虫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长瓜烟粉虱的防治,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效果最好,药后24 h至14 d防效在68%以上;吡蚜酮与哒螨灵混配后防效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对水果黄瓜烟粉虱的防治,50%杀虫环可溶粉剂与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混配处理药后24 h至7 d防效在80%以上,与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等其他药剂防效相当;且混配处理后对红蜘蛛有较好的兼治作用。此外,吡蚜酮+哒螨灵、杀虫环+甲维盐的药剂混配组合,可与氟啶虫胺腈等药剂按推荐剂量在田间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