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的需肥特点及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的需肥量与产量构成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有充足的肥料保证。据实验分析表明,玉米每生产100千克的籽实,需要吸收氮素2.10~2.80千克,五氧化二磷0.70~1.70千克,氧化钾1.50~3千克。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所需的氮、磷、钾比禾谷类作物多。由于大豆本身的根瘤固氮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对氮素的需要量。在通常情况下,根瘤固氮能提供大豆整个生育期氮素需要量的20%~30%,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提供大豆所需氮素的70%~80%。因此大豆相对来说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少,而对磷钾肥需要量多一些。同时大豆的施肥不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相似文献   

3.
1施肥原则1.1实行平衡施肥根据各种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效应,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为原则,实行平衡施肥。1.2实行有机肥无害化农户自产自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腐熟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虫卵  相似文献   

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既能实现作物带间轮作,又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是不同作物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为做好兴安盟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固原地区微量元素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和硫酸锰玉米增产1 204.16~1 981.25 kg/hm~2。施用硫酸锌30 kg/hm~2,在玉米6~8叶期喷施0.10%的硫酸锌溶液750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0.15%的硫酸锌7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3 710.42 kg/hm~2,比对照增产1 981.25 kg/hm~2;纯收入11 670.84元/hm~2,比对照高2 387.50元/hm~2,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玉米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使用,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土壤状况,使用铁、锰、钼、硼及镁肥处理种子,分析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出苗、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铁、锰、钼、硼及镁肥对大豆的出苗无不良影响,对分枝和荚数无影响,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  相似文献   

7.
大豆的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育成,人们重新对种植大豆产生了兴趣.但是,由于许多农民没有掌握大豆的生育特点、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错误地认为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不需再施肥,因而种植大豆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导致产量很低.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即如何科学施肥,夺取大豆丰收?  相似文献   

8.
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大豆根部生长着的根瘤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可供给作物均衡的营养条件,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目前,人们食用的蔬菜种类较多,各种类间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不同,对营养要求也不同,因此,对蔬菜种植者来说,应根据不同蔬菜品种采取不同的施肥方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在玉米底肥比常规施肥多施5kg控释尿素的情况下,生育期间不再追肥(常规追尿素12kg),公顷产量与常规接近,减产1.5%.公顷效益减少8.8元。大豆在底肥比常规多施2kq控释尿素的情况下,公顷产量比常规增产2.8%,公顷增效280.2元。  相似文献   

11.
兴安盟特种玉米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及相应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兴安盟特种玉米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阐述了适宜当地特种玉米生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淮旱作麦区主栽小麦品种需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黄淮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选取黄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作小麦品种,对其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需水特性、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洛旱6号最高,为1.31kg/m3;洛旱6号、晋麦47不灌水的条件下能取得较高产量,洛旱7号在灌1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矿物缓释材料一次性基施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等NKP无机养分(CK)对照比较:有机-矿物缓释材料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玉米产量性状使产量提高并改善了品质。其中根的干物重:处理F1>F2>N2>N1>CK,F1比CK提高16.9%;地上部的干物重增加幅度范围为4.5%~16.9%;百粒重表现为:F2>N2>F1>N1>CK,F2比CK高28.2%;穗重为F2>N2>F1>N1>CK;粗蛋白含量增加范围为18.5%~5.6%。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联合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分析、聚类分析对200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西南组的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区组、品种、试点、品种与试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参试的10个品种的稳定性均较差;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分为四类:第一类:②YA970;第二类:⑧SAU97-3,⑥渝9501,③DH3303,⑤濮9794,①2738,④辽206;第三类:⑨贵吉1号,⑦浚97-1;第四类:⑩农大108。第一、二类与第三、四类间差异极显著,第一类与第二类在α=0 10水平上差异显著,第三类与第四类在α=0 2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生态特点,阐明了青贮玉米的产业优势,分析了该区域青贮玉米的适宜品种类型及发展方向,并为有关品种的选育提出了具体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灌浆、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夏玉米高产机理的研究,分析了夏玉米高产攻关的难点和突破点,得出夏玉米高产攻关中应该重视水肥运筹,提高高产田块的重演性,深入分析超高产机理的研究,最终实现夏玉米连续超产,实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果穗饱满的玉米穗4个,共采集720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籽粒外部及内部带菌量及带菌种类的检测,外部检测采用洗涤检测法,通过统计菌落总数与稀释倍数,计算籽粒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及分离到的各菌属的分离比例;内部检测采用PDA平板法,对籽粒外部检测过的10个籽粒消毒后置于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每个籽粒带菌情况,计算籽粒带菌率及各菌属的分离频率。并且对籽粒内部分离频率较大的菌群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带菌量较大,乳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0—1 886个/粒,均值为439个/粒,籽粒带菌率在0—65.0%,均值为23.6%;完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18—2 658个/粒,均值为942个/粒,籽粒带菌率在10.0%—100.0%,均值为59.6%。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但部分地区乳熟期带菌量仍较大。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带菌量存在差异,河南省的玉米籽粒带菌量较大,安徽省带菌量最少,河北省与山东省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玉米籽粒内部以及外部均携带的真菌类群有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毛霉菌(Mucor spp.)。乳熟期籽粒外部和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59.1%和36.1%,说明玉米在乳熟期时即有大量镰孢菌侵入;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8.9%与0.7%,籽粒内部的分离频率分别为6.0%与1.9%,说明乳熟期青霉菌与曲霉菌也已经开始侵染玉米果穗。完熟期籽粒外部与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71.9%和58.5%,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17.0%和0.9%,籽粒内部分离频率分别为9.3%和2.6%,说明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为本研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携带的主要真菌。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镰孢菌属中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29.7%,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的分离频率为25.9%,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为1.3%,表明轮枝镰孢为优势菌;青霉菌主要分离到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和草酸青霉(P.oxalicum),分离频率分别为5.0%和3.6%;曲霉菌主要为黄曲霉(A.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分离频率分别为1.4%和1.2%。【结论】表面无症状的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及完熟期均携带大量病原菌,且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镰孢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分离频率最大,轮枝镰孢为当地玉米籽粒携带的优势真菌。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在大连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我们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并探索出相应的栽培技术,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将近几年包头市种子管理站引种试验中表现好的玉米品种集中试验,优中选优,筛选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稳产、增产潜力大、活秧成熟的优良品种,以代替哲单七号,从而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供试品种8个,其中:蒙丰农大88、真金8号、陕单911来源于内蒙古真金种业;户单2000、秦龙九来源于三北种业;廊玉6号、农大2493来源于承德长城种子公司,对照种哲单七号为包头市的主栽品种。1.2试验设计试验设在农垦集团第五分公司,土壤为砂壤土,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长9.8m,宽2.5m,面积24.5m2,共24个小区。5月2日播种,开沟手点,带种肥磷…  相似文献   

20.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cm土层根条数及根系干重,同时,玉米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后,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玉米茎秆基部3—7节间的长度、直径、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基部节间的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提高。另外,玉米的根倒伏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抗倒指数则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根倒伏系数与根倒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鲜重、根系干重和基3节压碎强度显著负相关。玉米总倒折率与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干重、充实度、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