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粳稻小粒优质品系与大粒大垩白品系杂交,考察F2及BC1F1的粒形性状与垩白性状,研究粒形对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粒重增加主要是以粒长增长为主;粒形性状与垩白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粒宽与垩白性状的相关系数最大;优质植株中长/宽在2.01~2.30的株数占优质总数的85.37%,适当地提高长/宽,对选择大粒优质个体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稻种植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果。现在商家收购水稻越来越重视出米率和外观品质。本文文中主要介绍了水稻垩白产生原因及防止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稻米垩白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性状,本文分析了2009-2018年南方稻区籼稻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米率的变化趋势。综述了对稻米垩白形成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杂交水稻稻米垩白的改良,尤其是籼粳杂交品种垩白的改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是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02428是一个携带有广亲和基因并表现为广亲和的粳稻,是选育籼粳杂交稻的骨干亲本。但其品质低劣,阻碍了它在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以三系恢复系明恢63为供体,通过回交育种的方法改良02428的垩白性状。回交2代再自交8代后,从中选育出8个垩白性状明显改良的家系,其中有2个家系达到国标三级,3个家系达到国标二级;4个改良家系的产量相关性状均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些改良系为选育籼粳杂交稻提供了很高价值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6.
粳稻垩白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它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分析粳稻籽粒垩白与其它性状的相关结果,垩白与千粒重,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株高,灌浆时间,熟期、完整精米率及粒形等的相关不显著。穗长,穗型与垩白的关系表现为,穗长〈15cm的棒状型垩白指标与中间型相仿,选择穗数多,穗型中等或偏大、千粒重适宜的材料在可望获得高产的同时,改善米质,长粒型粳稻即使粒重大,仍可得到较优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水稻齐穗后温度对稻米垩白影响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水稻垩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垩白是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综述了稻米垩白与稻米的其他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对垩白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以期对优质稻的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控制水稻垩白产生的育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垩白是稻米中不透明部分的总称 ,是由于稻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积累不良 ,疏松充气而形成光散射所致。它的存在 ,直接影响了稻米的外观品质、碾米品质和食用品质 ,降低了市场价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家对水稻优质优价政策的相继落实 ,无垩白的水稻将成为今后育种的方向。由于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普遍存在垩白较多或较大的问题 ,因此 ,如何利用育种手段来最大限度降低垩白的比例 ,应是认真研究的问题。垩白分腹白、心白和背白 ,以腹白为主。其成因较为复杂 ,除了受生长期间的温度、光照、水分、氮肥供给等外在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高垩白、低垩白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垩白品种的平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评分均高于低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糙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高垩白、低垩白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高垩白品种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低垩白品种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高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直链淀粉、食味评分均呈正相关,与糙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低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食味值,改善稻米品质,保证稻米商品性。  相似文献   

11.
群体结构对杂交水稻产量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杂交水稻新组合Q优7号为材料,通过改变密度和窝植苗数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群体结构对个体优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垩白粒率的影响。增强个体优势可增加穗着粒数和千粒重,但会降低有效穗。群体优势的发挥体现在有效穗的增加,群体结构对有效穗和穗着粒数的影响较大,但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反;片面强调个体或群体都不利于群体产量提高和垩白粒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灌浆期气温对籼型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Ⅱ优7号和4228A/江恢15两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处理,研究了灌浆期目均气温与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后20d以内日均气温对整精米率有明显作用,齐穗后21~30d时段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则不显著。灌浆期气温影响整精米率的机理是杂交中稻齐穗后20d以内的目均温越高,籽粒灌浆速率越快,籽粒形成的垩白面积越大,淀粉粒间的空隙越大,籽粒充实度越差,其抗折力越弱,加工时整精米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光温反应不同的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杂交种的抽穗期试验表明:与非感光型恢复系组配,感温型不育系杂种抽穗期没有超亲优势或超亲不显著,感光型不育系杂种抽穗期有超亲优势,杂种抽穗期超亲优势主要取决于不育系光温反应型,与不育系抽穗期表型对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日水稻品种剪叶对单株粒重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抽穗后功能叶受到损害的时间越早与受损叶片数的增加,对籽粒增重的影响就越大,垩白率也呈上升趋势,低垩白率的品种垩白增加率大于高垩白率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抽穗扬花期抗高温品系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R6258、R谷-1等新恢复系及品种抽穗扬花期的抗高温性,采用抗高温性全逆境鉴定技术,研究水稻新品系抽穗扬花期在异常高温条件下的结实率变化,评价其抗高温性。结果表明,在抽穗扬花期给予35℃以上的全逆温处理11 d后,水稻品系(品种)间及株行间结实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标准抗性参数RHTsⅡ优838≥R谷-1≥R6258≥R362≥R冬005≥金优桂99≥R21-1,竞争抗性参数RHTCⅡ优838≥R谷-1≥R6258≥R362≥R冬005≥R21-1≥金优桂99。R谷-1、R6258的结实率与Ⅱ优838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金优桂99;抗性参数R谷-1为0.801、0.976,R6258为0.788、0.947,与对照Ⅱ优838(0.808、1)接近,对抽穗扬花期高温具有高抗性。水稻品系R谷-1、R6258可用作水稻抗高温品种选育的抗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水稻千粒重与垩白粒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一些主要的籼型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测定了千粒重、垩白粒率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的垩白粒率与千粒重都极显著正相关,降低干粒重是减少垩自粒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提出了在重庆生态条件下选育垩白粒率符合新国颁标准的杂交水稻,其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的千粒重应分别小于21.2、26.1、23.1g。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品种与秧苗素质的耐淹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面积踏田调查,分析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苗质灭顶受淹后的主要性状及受淹时间与产量的关系,为今后抗洪减灾及生产自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水稻旱种施肥量、基肥施氮比例、播种密度对抽穗前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极显著影响抽穗前群体合成的光合物质量及其在茎、叶之间的分配.因此,适宜的施氮量、合理的肥料运筹及点播密度必将促进抽穗前群体合成适量的干物质.进而促进其由叶流向茎形成壮蘖、大穗并调控叶的生长,形成灌浆期高产群体结构以实现高产.最高产量为10.13kg/9.6m2(10.55t/hm2)的各因子组合是:施氮量为1.681 8(175.23kg/hm2)、基肥施氮比例为1.000 0(80.00%)、点播密度为0.000 0(25.50万窝·hm-2).  相似文献   

19.
寒地粳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5个主栽品种生育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生育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NR活性均高于产量低的品种,品种间差异显著。因此,将剑叶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NR活性作为寒地粳稻高光效育种和超高产育种中的一项生理选育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25穴·m-2条件下,设置习惯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在28穴·m-2条件下,设置常规高产施肥(T3)和优化高产施肥(T4)。结果表明,T2和T4的强势粒起始灌浆势大,灌浆持续时间短,灌浆速率快,生长终值量高,其中T4生长终值量最大。与T1相比,T2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增加了10.56%,平均灌浆速率大,活跃灌浆期延长0.70d,生长终值量增加了3.03%。与T3相比,T4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11.36%,活跃灌浆期缩短3.47d,生长终值量差异不大。可见,通过养分管理能增加籽粒灌浆速率,缩短强势粒灌浆时间,增加籽粒的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