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樟子松为耐低温、抗干旱树种 ,能忍耐 - 40℃~ - 5 0℃的低温 ,在土壤水分含量为 2 %~ 3%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但在干旱沙丘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水、肥、热分配悬殊 ,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很难成功。因此 ,从 1 998年开始 ,我们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的沙丘地带 ,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 ,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造林地自然条件造林地选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沙丘地带 ,海拔高度为 1 32 0~ 1 5 0 0m ,年平均气温 - 1 .4℃ ,年积温 2 1 0 0℃ ,年降雨量为 35 0~ 480mm ,年蒸发量在 1 2 0 0mm左右 ,土壤贫瘠 ,植…  相似文献   

3.
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先育苗,再移植到容器定植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用于造林。介绍了左云县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北部地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海拉尔松、蒙古赤松)属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形直立挺拔。树冠卵状圆锥形,1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2~3年生枝灰褐色,冬芽呈淡黄褐或赤褐色,卵状椭圆形,有树脂,叶2针1束,叶断面呈半圆形,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锯齿。雌雄花同株而异枝,雄球花黄色,聚生于新梢基部;雌球花淡紫色,有柄,球果长卵形,花期5~6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相似文献   

6.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辽西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质量,开展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樟子松2年生的裸根苗植入容器杯后在苗圃地培育2—3a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提高30%左右,林相整齐完整,提前进入高生长速生期,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提高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建慧 《山西林业》2022,(5):38-39+48
在山西省杨树林区九梁洼林场选取3个樟子松造林小班,分别浇3次水保苗、人造小阴坡、钵体覆盖与传统栽植法造林对比试验,探索出提高同朔地区困难立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青海地区干旱瘠薄阳坡、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大通县实验林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年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分析,容器苗比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黄连木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生长速度,对黄连木容器苗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塑料营养袋苗和塑料营养钵苗的苗高分别为43.6 cm和26.8 cm,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和97%;适当深栽 覆草的造林成活率达100%;容器苗苗龄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只影响当年生长量,以百日以上苗龄生长量最高,可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大容器嫁接苗培育技术及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容器嫁接苗在种子园营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表明:①改山地嫁接为圃地嫁接,便于集中管理,有利提高嫁接成活率;②改先定砧后嫁接为先嫁接后定植,减少嫁接前的园地管理,提高建园投入的效益;③改裸根苗定砧为容器苗定植,有效提高栽植成活率与保存率;④改山地嫁接后多次补接为一次定植成园,达到植株长势一致与园相整齐。大批量接穗的嫁接成活率达83.1%,如改进容器规格并采用轻型基质,应用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山西省杨树实验局油坊林场苗圃为示例,对山西北部油松、樟子松针叶树容器苗培育的苗床准备,基质配制,土壤消毒,苗木假植,营养袋装置,摆放,灌溉施肥,苗木病虫害防治,苗木越冬等方面,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杉木容器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杉木容器苗为砧木,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开展了杉木容器苗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接穗高度不仅受砧木地径、嫁接方式和嫁接部位主效应的影响,其主效应之间的交互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互相效应,杉木容器苗嫁接的最佳方案为:地径O.8~1.2cm的砧木采用舌接,嫁接口以下保留2~3轮底盘枝的方式,1年生接穗高度为27.7cm;地径1.2-1.6cm的砧木可采用切接或舌接,嫁接口以下保留2。3轮底盘枝的方式,1年生接穗高度可达56.0cm;地径1.6cm以上的砧木采用切接,嫁接口以下保留2轮底盘枝的方式,1年生接穗高度达到92.8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7种不同配比的容器基质(其中包括2种有不同比例马尾松树皮粉组成的基质)进行西南桦容器苗培育试验,用不同基质的苗木平均地径、苗高和容器重等指标对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的平均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均达到显著差异;G处理(黄心土50%+松皮粉25%+表土25%)育苗效果最好,其次是E处理(黄心土75%+松皮粉25%)、F处理(黄心土50%+松皮粉50%),D处理(黄心土50%+泥炭50%)育苗效果最差。建议在西南桦生产育苗过程中使用适当比例的松皮粉作为容器苗基质。  相似文献   

16.
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小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采用同一株初选的油茶优树的种子与枝条进行育苗造林,为确保试验林的可比较性,又将实生林进行嫁接换冠。在油茶造林前期,主要观察其生长开花性状,后期着重进行产球量调查。试验以30年为一个时间段,从而探索两者间的生长发育和丰产性能,便于今后油茶基地建设中对扦插苗上山造林的推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文起 《林业研究》1996,7(1):77-80
DahurianlarchandMongolianscotchpinearetwomajorconunerciaIconilbroustTeesinDaxing'anlingForesnyArea.Itisob-viousthattbcwoodproPertiesandworkability'ofthetWoplantsarecompletelydifferent.Butlnrecert'years,ltlsfoundthattherearetwodiffer':nttypesinparameterofwood'scolour.phy'sicalandmechanicalproPertiesandwork-ability'inDahurianlarch,namelyredwoodandx"hite..od.l']Andthepropertiesofwhite`voodaresligl1tlyyellow-white,medianweightandhardness,goodinworkability'andLard-ness,goodinwodability'anduneas…  相似文献   

18.
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杉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杉木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选用3种基质类型、13种配比、4种容器规格,重复3次,20株小区的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2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泥炭比例在80%的范围内,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苗高逐渐增加;容器直径在14 cm范围内,苗高随着容器规格增大而增加,容器直径超过14 cm,苗高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苗木高度和容器苗生产成本,2年生杉木容器苗培育的最佳基质配比为:18%的黄心土+73%黑龙江泥炭土+3%菜枯+3%糠灰+3%珍珠岩,最适容器规格为高20 cm,直径14 cm。容器苗生长不仅受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其主效应之间还存在交互效应。因此,要根据容器苗培育年限相应的调整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杉木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我国珍贵树种,它不仅材质优良,且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累积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为榉树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置了两个因素即不同配比的苗圃土、农林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农作物秸秆)、珍珠岩组成的基质,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影响下榉树容器苗的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蛋白质浓度、全碳、全氮等矿质元素浓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基质配比、容器规格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如下:在生物量方面,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11.19 g)的积累,基质M3(45%苗圃土+4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M5(25%苗圃土+6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次之;容器C1(3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48.20 g)的积累,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次之。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方面,基质M1(90%苗圃土+10%珍珠岩)、M2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可溶性糖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可溶性糖(88.029 mg/g)等指标浓度最高,C2次之。在蛋白质浓度方面,基质M5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蛋白质浓度(2.59 mg/g)最高,M1、M2、M3次之;容器C1处理下的蛋白质浓度(2.77 mg/g)最高,C2、C4(20 cm×20 cm的普通无纺布容器)次之。在矿质元素方面,基质M2和M5处理下榉树容器苗中全碳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全碳等指标浓度(9.18 mg/g)最高,C2次之。【结论】综上所述,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和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的组合,最适合榉树容器苗的营养积累。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地区油松容器苗培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油松容器育苗过程中营养土的选择与处理、实生苗的移植、苗期管理等技术要点。并对育苗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