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早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高产早籼品种“中156”与军协/青四矮杂交,于1990年育成的高产稳产的早籼品种。1990年~1991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的新品系比较试验中,表现中熟、分蘖力强、抗病性好、结实率高,2年平均亩产472.4公斤,比亲本“中156”增产1.4%,  相似文献   

2.
韩娟英 《中国稻米》2012,18(1):63-64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嘉育253与中组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早籼新品种中佳早2号的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优质早籼新品种中佳早2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美国优质光身稻品种Jefferson作母本、优质早籼品种舟903作父本进行杂交后,通过多年系统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于200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佳早2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和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张慧廉  彭应财 《杂交水稻》1999,14(2):8-9,23
优I6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印水型不育系优IA与早籼恢复系66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俱有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易获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以南各省和桂北、粤北、闽北作双季早稻种植。1997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早稻株两优99、湘早籼29、湘丰早119、湘早143、金优402、湘早籼24,晚稻威优644、金优207、培两优210、汕优46、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功能叶和籽粒中蔗糖磷酸化酶(SDPS)与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等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实际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和金优402,晚稻金优207和汕优46其净光合速率较高;早稻湘早籼29、金优402、湘早143和晚稻金优207、湘晚籼10号、培两优210、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sPS活性较强;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湘早籼24和晚稻金优207、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较强.考种计产结果也表明,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湘早籼24和晚稻金优207、培两优210、新香优80具有大穗型、高结实率和粒大的特点,因而产量较高,适宜作高产水稻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早3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从中早22/嘉育253杂交组合中经多代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籼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区试和江西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8.75%~8.99%,2009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江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中9优319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A与自育早籼恢复系中恢3190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生育期短、高抗稻瘟病、产量较高、米质较好、制种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厉惠江  赵一君 《中国稻米》2012,18(4):54+56-54,56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从嘉育253/中组3号杂交组合中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适宜浙江省作早稻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在东阳市的试种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优Ⅰ6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印水型不育系优ⅠA与早籼恢复系66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易获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以南各省和桂北、粤北、闽北作双季早稻种植。1997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准两优49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准S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常规早籼品系中品4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早籼优质不育系95A通过鉴定EarlyindicaqualityCMSline95Aidentifiedandapproved广西农业大学支农开发中心杂交水稻选育研究课题组于1984年早稻以81-10为母本与民科占杂交,当年晚稻种植F1,1985年早...  相似文献   

12.
一、选育经过中早1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早籼新品种。1993年用嘉兴13为母本 ,与中早11(IR72/中优早81)杂交 ,经杭州富阳和海南陵水连续多年加代选育 ,从F6 代中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定型株系经花药培养 ,获得17个体细胞无性系 ,1996年春在海南种植成株系 ,从中选择基本性状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3个株系参加1996年夏在杭州的产量鉴定试验 ,1998年被正式定名为中早16。2001年2月和2002年2月分别通过湖南省衡阳市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适宜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中迟熟品种种植。2…  相似文献   

13.
中98-1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籼新品种 ,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南宁乡县1999年引进试种示范 ,2000~2001年在全县进行多点示范 ,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早、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该品种被指定为宁乡县2002年重点推广品种。一、产量表现1.试验产量在2000年区试中 ,产量居10个供试品种之首 ,每667m2 产量487.6kg,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10.85 % ,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同时参加了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区试 ,每667m2产量480.82…  相似文献   

14.
在1996-1997年田间筛选的基础上,1998年对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4个品种(组合),以湘早籼13号为对照进行多点田间品比筛选和抗性鉴定,并进行了米质分析,评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株早籼5号,香两优68,丰优早11号,浙9521,中鉴101等。  相似文献   

15.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抗常规早籼新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并进行试验示范,2010-2011年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在试验示范中中早39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产量水平一般可达450~500 kg/667 m2,高产栽培产量潜力可达60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 1996~1997 年田间筛选的基础上,1998 年对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4 个品种(组合),以湘早籼13 号为对照进行多点田间品比筛选和抗性鉴定,并进行了米质分析,评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组合)有:株早籼5 号、香两优68、丰优早11 号、浙 9521、中鉴101 等。  相似文献   

17.
廖毅敏 《作物研究》1994,8(2):43-43
早熟早籼新品种89早229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廖毅敏(湖南省宁乡县种子公司410600)宁乡县于1991年冬引进89早229。1992年全县设4个点进行早稻品比和示范,折合平均产量为6082.5kg/hm2,比对照浙辐802增产2.5%,居5个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1995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德信 《中国稻米》1995,(4):37-37,38
(1)中早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中156∥军协/青四矮组合经多代选育而成。在浙江省早稻区试中,1992年平均亩产490.16公斤,比对照二九丰增产3.65%,1993年亩产401.5公斤,比对照浙852增产10.3%,1994年生产试验亩产比对照新852增6.6%。该品种株高79厘米左右,米质中等,全生育期111~113天,属中熟早籼。  相似文献   

19.
杂交早稻新组合早优49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优49辐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而成的早杂新组合,经1993~1997年的试验、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米质明显优于目前推广的汕优48-2,且制种产量高。1998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2001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郑旋 《中国稻米》2001,7(4):13-13
1.优Ⅰ6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籼杂交水稻 ,南平市农科所引进。1999~2000两年省区试 ,平均单产分别为428.6kg/667m2和431.4kg/667m2,比对照闽科早22增产17.18%和16.07 %。作早稻全生育期121天 ,比对照迟熟2天左右。中感稻瘟病 ,该组合适宜在福建省南平、三明、宁德、福州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防止后期偏施氮肥。2.T优7889系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种子总站选育的早籼杂交水稻。1999~2000两年省区试 ,平均单产分别为437.4kg/667m2和4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