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杂交玉米推广与种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国 《玉米科学》2006,14(5):157-158
通过杂交玉米推广对种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内外杂交玉米推广主要模式和成功范例进行论述,对玉米杂交种选育与杂交种推广、玉米杂交种推广与种子产业化以及育、繁、推体系建设和玉米种业发展等进行分析讨论,以引起广大育种家和种子企业对杂交玉米推广问题的关注,促进玉米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牡林  张清学 《作物研究》1994,8(1):42-43,45
发展山区杂交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黄牡林,张清学(湖南省溆浦县农业局,419300)(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局418000)种植玉米是怀化广大山区农民的传统习惯,历年在旱土作物和整个旱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自80年代中期杂交玉米开始推广以来,由于其巨大的增...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玉米育种与良种推广中某些问题的探讨李凤海(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110161)玉米是辽宁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自1969年大面积推广单交种以来,玉米单产不断提高,对增产粮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新品种的...  相似文献   

4.
张真  陈天德 《杂交水稻》1998,13(1):44-44
山区发展杂交早稻的实践与对策DevelopmentofearlyhybridriceinthemountaneousareaofPan'an,Zhejiang张真陈天德(浙江省磐安县农业局322300磐安县地处浙东丘陵西缘,是一个山区县,海拔在200...  相似文献   

5.
回顾18年杂交水稻发展的历程,阐述杂交水稻推广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提出今后发交水稻生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湘荣 《作物研究》2007,21(1):54-56
根据湘南山区的自然环境及杂交玉米制种特点,熟悉自交系特性,掌握花期预测方法,准确预测花期,采用大比例行比制种,设置父本采粉区,增加父本播种次数,父母本错期播种,综合利用水肥促控,人工剪苞叶、切根,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克服花期不遇,以确保杂交玉米制种成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金华市以往推广早杂问题及成因,阐述了现阶段推广早杂的有利条件,发展前景,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推广早杂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门在推广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时,可能会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不佳、品种选择不合理、管理不规范、防治病虫害不及时、施肥不科学等。为了科学、全面地推广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相关学者要在分析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现状的同时,深入了解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鉴于此,以黄山市山区为例,分析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于金泉  童银舟 《杂交水稻》1999,14(2):33-33,42
介绍了安徽省东至县杂交早稻的发展状况以及推广杂交早稻的有利条件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大恒 《作物研究》1997,11(2):25-26
对武陵山区杂交玉米湘永单2号栽培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阐述,从适时播种、规格种植、育苗移栽、合理施肥、科学培管等方面对其高产栽培技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范连益  陈志辉 《作物研究》1997,11(3):25-27,38
针对湖南杂交玉米种子依赖于从北方调种的现状,指出我省开展杂交玉米制种的紧迫性,介绍了我省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提高产量与质量的一些方法,并对目前我省几个主要推广品种的制种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2.
何国海 《作物研究》2004,18(2):85-87
通过多年的实践,针对山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山区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选用良种、种子包衣、适时早播、育苗移栽、地膜全程覆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杂草.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亲本类型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栽培技术,其中包括对杂草的抑制程度,因为杂草严重地抑制该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特别是在生育初期。在此期间由于玉米幼株受农机具的损伤、土壤的掩埋和对除草剂的敏感,防治杂草是很困难的。在杂交区使用土壤除草剂并不都能保证在具体的土壤气候条件下田间没有杂草。其主要原因是田间杂草的混杂度高,在不良的天气条件下,除草剂常表现为低效。因此,1985~1987年国营契尔诺维茨州试验站的《契尔诺维茨》国营试繁场在杂交种布克文斯基11TB的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15.
16.
陈维佳 《作物研究》1993,7(2):47-47
几年来,在湖南农学院的指导下,江永县大力推广了玉米避旱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杂交玉米地膜方块育苗移栽示范。1992年全县育苗移栽种植580ha杂交玉米,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据测产验收,全县杂交玉米地膜方块育苗每ha产量4657.5kg,总产270.14万kg,比露地直播每ha增产1170kg,共增产67.86万kg,增加产值54.29万元。其中173 ha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6075kg/ha。经济效益计算结果,地膜育苗移栽比直播玉米每ha净产值增加801元,纯收入增加351元(表1)。  相似文献   

17.
18.
对超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Super maize was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enhancing maize cultivars yield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maize heterosis utilization at presen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super maize breeding,indicating that the objective of super maize should consider the approved efficiency of cultivar,the character of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yield index in high yield tackling field,except"super high yield,high-quality,multi-resistant,wide-suitable,easy production of seed",also propo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germplasm-innovation,plant type selection and plant characters.Aiming at present status of super maize popularization,suggesting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to establish reginal trial appoved criteria,pay attention to finy varieties with suitable cultivation method,high-yield demonstration and high-yield tackling trial.  相似文献   

19.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国 《玉米科学》2004,12(4):026-028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王显立  申流柱 《玉米科学》2005,13(Z1):012-013
通过对毕玉2号在黔西北山区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分析评述,指出未来黔西北山区的玉米育种应以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