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64头胎次相同、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7.5 kg左右)、健康的三元杂交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基础日粮组和添加1% 谷氨酰胺(Gln)试验组,每组32头猪(公母各半),平分成4栏进行30 d饲养.饲养试验结束后,每栏分别取1头体重相近的小公猪进行屠宰,分别取直肠、盲肠、结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光镜切片,观察小肠绒毛、隐窝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 Gln能改善肠道微生态菌群和小肠黏膜形态,减少致病菌.与对照组相比,直肠、盲肠、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分别增加2.8%(P<0.05)、4.1%(P<0.05)和4.0%(P<0.05),双歧杆菌分别增加9.4%(P<0.01)、9.7%(P<0.01)和9.6%(P<0.01),大肠杆菌分别降低3.0%(P<0.05)、2.9%(P<0.05)和3.3%(P<0.05);添加Gln能明显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P<0.01),降低隐窝深度(P>0.05).  相似文献   

2.
选取28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成4个组。试验共设对照组、中药I组、中药II组和抗生素组4个处理组,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肠壁厚度、黏膜厚度和隐窝深度(C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Ⅱ组显著提高了各肠段绒毛高度(VH)(P<0.05),尤其是空肠和回肠(P<0.01),极显著地提高了各肠段VH/CD值(P<0.01);中药I组显著提高了空肠段的绒毛高度和VH/CD值(P<0.05);抗生素组各肠段绒毛高度和VH/CD也有一定提高(P>0.05)。各试验组磷(P)的消化率有极显著提高(P<0.01);中药I组极显著地提高了粗纤维(CF)的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了钙(Ca)的消化率(P<0.05);中药Ⅱ组极显著地提高了粗蛋白(CP),CF,Ca的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了粗脂肪(EE)的消化率(P<0.05);抗生素组对Ca和CF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体重相近[(12.14±0.59) kg]的3月龄白山羊断奶羔羊21只,断奶时间不超过3d,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0.625 g· kg-1)茶皂素组和高浓度(2.5 g· kg-1)茶皂素组,每组7只,饲喂56 d后采集小肠上皮组织,检测其形态结构变化,并取小肠内容物,分析其微生物组成,探究茶皂素对安徽白山...  相似文献   

4.
5.
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14,21,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各44头,每一断奶日龄组仔猪按体重、性别、窝别分至4个重复组(栏),每重复11头猪,试验共用试猪132头.分别于断奶当天及断奶后第4天与第7天对屠宰试猪采集1cm空肠中段测定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仔猪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降低断奶7天前仔猪小肠黏膜隐窝深度(P<0.01),表明降低断奶日龄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负面影响,为早期隔离断奶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将80头2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EGB;试验期为28 d;测定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2%EGB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Ig A、IL-2、IL-4、IFN-γ含量(P0.05)。本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0.2%EGB可提高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DON(DON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1.96%竹炭(竹炭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0.99%竹醋液(竹醋液组)),每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7d。于试验第15,30和37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SH-Px、CAT、SOD活性及T-AOC和MDA含量;试验结束时,取空肠和回肠样品,检测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结果】1)试验第15天,DON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竹炭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0天,DON组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7天,DON组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AOC、CAT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DON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竹醋液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ON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空肠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96%竹炭和质量分数0.99%竹醋液可缓解DON导致的仔猪抗氧化性能下降和小肠黏膜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壳聚糖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为壳聚糖铜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20头体重(7.8 ± 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日粮:基础日粮组不添加外源铜(对照组),其它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50、100 mg?kg-1壳聚糖铜(CS-Cu)、200 mg?kg-1硫酸铜,预饲期7 d,试验期30 d。【结果】50、100 mg?kg-1 CS-Cu和200 mg?kg-1硫酸铜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CS-Cu可使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硫酸铜组相比, 100 mg?kg-1 CS-Cu组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00 mg?kg-1CS-Cu与200 mg?kg-1硫酸铜,对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具有等同的效果;日粮中添加CS-Cu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90头DLY(杜×长×大)断奶仔猪(28日龄),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0.5%SC组),饲喂基础日粮+0.5%北五味子;0.1%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1%发酵五味子药渣;0.3%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3%发酵五味子药渣;0.5%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5%发酵五味子药渣。每天记录5组猪的腹泻情况以及采食量,计算腹泻率和料肉比,并于试验第7、14、21天,分别采集空白对照组、0.5%SC组、5%FSD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段组织以及空肠黏膜,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表明:0.1%FSD组、0.3%FSD组、0.5%FSD组仔猪的腹泻率分别比空白对照组低13.87%、30.82%、41.72%;料肉比分别比空白对照组仔猪低1.7%、4.02%、8.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SC和0.5%FSD组仔猪的小肠绒毛较完整;0.5%FSD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提高;0.5%FSD组仔猪肠上皮内杯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肠黏膜SIgA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0.5%FSD组与0.5%SC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微观变化,评价了不同来源蛋白及不同蛋白供给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膨化大豆可以取代常规的豆粕,并能够减轻饲粮蛋白对肠道的过敏损伤,同样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也可降低肠道损伤和抑制腹泻。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渣对断奶仔猪生长、肠道菌群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体重约7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的中草药渣,与对照组比较,日增重分别增加5.04%(P>0.05),12.28%(P<0.05)和7.72%(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6.01%(P<0.05),9.29%(P<0.05)和7.10%(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29.95%(P<0.05),46.19%(P<0.01)和34.52%(P<0.05)。添加1.0%的中草药渣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增加47.33%(P<0.05)和83.95%(P<0.01),大肠杆菌、梭菌数分别下降41.35%(P<0.05)和29.93%(P<0.05);血清TP,ALB,GLO含量分别提高13.37%(P<0.05),12.40%(P<0.05)和51.07%(P<0.01),BUN含量降低15.84%(P<0.05),血清GPT,GOT,ALP活性分别提高9.45%(P<0.05),20.10%(P<0.05)和31.85(P<0.05);血清IgG,IgA,C3含量分别提高16.56%(P<0.05),18.31%(P<0.05)和33.33%(P<0.05)。日粮添加中草药渣对血清CHO,TG3,HDL,LDL,VLDL,IgM,C4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所制益生菌制剂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效果,用以替代饲用抗生素,进行饲养试验,测定指标包括料重比、腹泻率,血清D乳酸、D木糖、IgA,肠道S IgA、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与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学指标作用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总体评价以添加益生菌制剂的试验2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断奶日龄的选择对养猪生产至关重要。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早期断奶是制约规模化养猪的瓶颈问题,往往造成仔猪断奶后食欲差、消化不良、腹泻、免疫功能下降等"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而产生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断奶使肠粘膜屏障受损。因此,选择适宜的仔猪断奶日对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断奶日龄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肠粘膜屏障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确定适合的断奶日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断奶模式对仔猪免疫器官指数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27窝“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为常规断奶组(C组)、喷洒气味剂组(S组)和先混群后断奶组(M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窝。C组仔猪28日龄进行常规断奶、混群;S组仔猪28日龄断奶、混群,同时每天向仔猪身上喷洒体积分数2%戊二醛溶液,持续喷洒7 d;M组仔猪21日龄原地混群,28日龄断奶。断奶后第8天称试验猪体质量,解剖采集扁桃体、脾脏、胸腺、下颌淋巴结、腹股淋巴结,称取其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刮取空肠和回肠黏膜,采集血液分离血清,ELISA方法测定肠黏膜和血清中IgA、IgG、IgM和白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S组免疫器官指数均提高,除脾脏和下颌淋巴结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均差异显著(P<0.05);M组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高于C组和S组(P<0.05)。S组回肠黏膜、M组空肠和回肠黏膜中IgA、IgG、IgM含量均较C组显著提高(P<0.05),S组空肠黏膜中IgA、IgG、IgM含量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 M组空肠和回肠黏膜中IgM含量均较S组显著提高(P<0.05)。S组血清中IgA、IgM含量较C组显著提高(P<0.05),M组血清中IgA、IgM、IgG含量均较C组显著提高(P<0.05),M组IgG含量显著高于S组(P<0.05)。S组回肠黏膜中IL 2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M组肠黏膜和血清中IL 2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和S组(P<0.05)。【结论】在仔猪体表喷洒体积分数2%戊二醛溶液和先混群后断奶的断奶模式均能减轻仔猪断奶应激,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水平,其中先混群后断奶模式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牛膝多糖对血鹦鹉部分非特异性免疫与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8.0±3.5)g的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synspilum♀为试验对象,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8%、14%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并在高脂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0.40%的牛膝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试验共分为6个处理组(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A~D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血鹦鹉,用基础饲料及5种试验饲料分别投喂6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天取样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呈降低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20%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着牛膝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脂蛋白脂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力也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使用牛膝多糖作为添加剂,可提高血鹦鹉肝脏抗氧化能力与LZM活力,同时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建议牛膝多糖添加量为0.40%,并连续投喂14 d。  相似文献   

16.
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调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两株菌对正常小白鼠体重、脾/体重和肾/体重比无显著性影响;对肝/体重比有增加趋势;能显著增加血液中IgA,IgG,C3,C4,IL-2,IL-6和IL-8的含量(P<0.05),婴儿双歧杆菌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可极显著增加IgM的含量(P<0.01)。两株菌均可显著增加双歧杆菌(P<0.05)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杆菌的数量(P<0.05)。实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对正常BALB/C小白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相调节作用,并具有良好调节肠道菌群能力,婴儿双歧杆菌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调控的离体模型,并研究有机酸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每次试验选取2头40日龄杜×(长×大)仔猪,屠宰后取其空肠和回肠混合食糜,按照每管300μL分装于2 m L离心管,分别添加30 mmol·L-1不同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富马酸、柠檬酸、苯甲酸、苹果酸和山梨酸),置于厌氧工作站中,厌氧培养4 h后提取食糜中基因组DNA,应用绝对定量PCR技术测定食糜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沙门菌属Salmonella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数量变化.随后进一步选择抑菌活性较强的甲酸、乙酸、丁酸、乳酸、柠檬酸研究其抑菌活性的浓度梯度效应.【结果和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全食糜厌氧培养体系,研究结果发现,甲酸、丁酸和柠檬酸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菌增殖,而乙酸对总菌数量影响不大;对益生菌而言,柠檬酸能显著抑制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增殖,但低剂量的乳酸(10 mmol·L-1)能显著促进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增殖,且低剂量的乙酸(15 mmol·L-1)也能促进双歧杆菌属的增殖;所选择的有机酸在浓度达到10~15 mmol·L-1时,均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采用30头平均体重5.25kg的(28±1)日龄断奶杜×长大杂交仔猪,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NaHCO3、0.6%HCl、2.4%HCl、2.4%HCl+2.04%NaHCO3,以研究盐酸和碳酸氢钠对早期断奶仔猪胃酸分泌、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4%HCl可诱导仔猪胃溃疡发生,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降低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0.6%HCl和2.4%HCl+2.04%NaHCO3对胃酸分泌、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其中添加0.6%HCl可降低胃内容物pH值(P<0.10),提高胃蛋白酶原激活率,降低结肠大肠杆菌数量(P<0.10),而添加2.4%HCl+2.04%NaHCO3使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添加1%NaHCO3对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没有影响,虽可诱导胃酸分泌,但仍使胃内容物pH值升高(P<0.10),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低剂量盐酸(0.6%)可降低结肠大肠杆菌数量和腹泻发生率;而大剂量盐酸(2.4%)和NaHCO3(1%)均不利于仔猪消化道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