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在子粒发育生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果穗离体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杂交当代玉米籽粒增重现象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海 《杂粮作物》1998,18(5):34-36
采用混合授粉方法对杂交当代种子不同灌产浆时期及未完熟离体果穗籽粒粒重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杂交籽粒和自交籽粒黑层形成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当代籽粒增重的现象在授粉的早些时候就已产生,且这种粒重优势保持到灌浆全过程,杂交籽粒与自交籽粒相比,在物质的转化,利用和贮存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杂交籽粒粒重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杂交籽粒生理成熟时间的延后。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的许多地区,中欧和北欧各国以及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由于种植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的粒用玉米,造成了烘干籽粒的额外能耗和康拜因收割困难。计算表明,将玉米籽粒含水量由30%降至13%所消耗的能量,高于生产等量玉米所需的能量。因此,降低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研究很有实际意义。玉米收获时间由成熟后的籽粒干燥强度决定。果穗的生长发育分为4个时期:1.果穗分化和受精;2.果穗迅速生长,此时叶片面积达  相似文献   

4.
玉米植株成熟时有许多外观特征。大多数生产者都知道籽粒基部出现黑层即标志灌浆停止,但不了解籽粒乳线的位置也是指示玉米成熟的有用标志。玉米籽粒凹陷后,很快在胚乳一侧出现乳线。它是籽粒中固态胚乳和液态胚乳的交界(图)。当果穗最顶部的淀粉或胚乳变硬时颜色变黄,而果穗最基部的胚乳仍保持乳白状。随  相似文献   

5.
蔗糖和激素对水稻离体培养穗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蔗糖浓度和不同植物激素对不同源库类型水稻品种籽粒的溶液和蔗糖吸收以及干物积累的影响。离体培养穗的籽粒吸收溶液量随培养液蔗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高蔗糖浓度(盐粳2号为160 mmol/L,亚优2号和汕优63为320 mmol/L)时有抑制作用。离体培养穗对蔗糖的吸收随蔗糖浓度升高而增加。供试的不同源库类型品种籽粒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均受低蔗糖浓度促进,但进一步提高蔗糖浓度则抑制了盐梗2号和汕优63的籽粒增重和淀扮积累。 GA3和玉米素对汕优63籽粒的溶液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GA3 对盐粳2号和玉米素对亚优2号籽粒干物质积累有促进效应,但溶液的吸收则有抑制作用。由此初步认为籽粒对水分和蔗糖吸收是两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的过程,籽粒糖分的积累与同化物的供应及库强的调节有关。本文还对激素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玉米果穗水分及其与生理成熟和籽粒干燥的关系Ianr.Brooking玉米果穗的干物质与含水量从抽丝期到收获期都在变化着。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并且这一过程通常根据积累的速率和持续的时期而进行分析。在生理成熟期之后的失水决定了玉米收...  相似文献   

7.
在某些栽培条件下,玉米果穗会出现败育的籽粒,特别是在穗上部。在这些发育不全的果穗(秃尖长短不一)上,籽粒体积表现出逐渐地或突然地缩小,因此果穗顶:部出现败育籽粒(瘪粒)。据 Hanft(1986)报道,籽粒败育12.4%可导致产量下降6%。计算结果表明在瑞士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如果果穗的秃尖长度达10%,籽粒产量将下降42%,茎秆产量将下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玉米机收籽粒与机收果穗性能及效益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玉米机收籽粒普及率非常低,人们对机收籽粒的认知水平不足。对玉米机收籽粒和机收果穗两种不同收获方式,从收获成本、时间、损失率、籽粒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机收籽粒比机收果穗收获成本可以节省5.7%,时间可以节省50%以上,机收籽粒虽然破损率稍高(比机收果穗高6%),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是综合效果好,适合华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生 《杂粮作物》1995,(5):31-32
玉米籽粒含水量对计产的影响王生(铁岭市农科所112616)玉米籽粒的产量是品种试验中取舍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自然风干条件下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差异较大,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使试验结果更可靠,笔者对12年来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差异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玉米果穗苞叶特性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果穗苞叶特性的配合力研究霍仕平,许明陆,晏庆九,代兴见,霍仕安(四川省万县市农科所634000)关于苞叶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作用国外早有报道,Hesketh等(1962)指出苞叶是玉米植株上的绿色组织,它的光合作用对籽粒产量有贡献,Jain(197...  相似文献   

11.
玉米的单穗粒数是产量组成的因素之一,它因环境条件的不同变化最为明显。一般情况下生产田的玉米每株只有一个果穗,而且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杂交种的籽粒重量趋于相似。因此,确定籽粒数目的机制对玉米育种者、生理学家和实际工作者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报道过两种相似的估  相似文献   

12.
影响玉米籽粒特性的农业措施M.Ahmadi等玉米种植方式的两个重要部分是种植密度和播种期。选择适宜的密度和播种期以及其它的种植措施最有可能获得高产。这些农艺措施的选择也能影响籽粒组分(Samder等,1987)。由于籽粒在人畜食物中的影响,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果穗玉米杂交补的茎秆品质差,不抗倒伏,所以它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植株长出一个以上的果穗可能会加剧正在发育的果穗和茎秆对光合产物的竞争,引起茎秆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大量再分配。这可以造成植株根系衰老,继而腐烂,最后殃及茎秆(Dodd,1977;Duvick,1974)。由于多果穗玉米的果穗数目机动性较大,可缓和种植密度或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以稳产性能比非多果穗类型的好(Prior等,1975;Collins等,1965)。为促进籽粒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的同时改良,深入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摘     
99105玉米籽粒产量构成1.果穗生长和籽粒形成———OteguiME,BonhommeR.FieldCropsResearch,1998,56(3):247~256(英文)1990~1994年在阿根廷(南纬32~37°)和法国(北纬48°51′)进...  相似文献   

15.
玉米籽粒发育和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的变化──(C.Thevenot),JournalofplantPhysiology,1992,Vol.140,No.1,61~65(英文)在玉米籽粒发育早期就出现了α-淀粉酶的活性,达到顶峰,然后在成熟时减少到低水...  相似文献   

16.
有活力的玉米胚影响黄曲霉毒素在玉米米籽粒上积累(R.L.Brown等),JournalofFoodProtection,1993,Vol.56,No.11,967~971(英文)MAS:gk和MAS:pw,nf两玉米群体的籽粒对黄曲霉菌(Asperg...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灌浆期籽粒脱水速率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霍仕平 《玉米科学》1993,1(4):039-044
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成熟玉米收获的籽粒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安全采收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欧美玉米育种家和植物生理学家近百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决定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差异,在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是高度遗传的;高温干旱和肥水供应不足,以及减少植株绿色叶面积的行为,都可能加快籽粒脱水速率,植株形态特征、农艺特性和籽粒油分与脱水速率有关;通过田间对某些相关性状,特别是生理成熟时果穗和籽粒含水量的直接选择,便可有效地改变籽粒脱水速率,从而得到高产而籽粒脱水速率较快的材料或品系。  相似文献   

18.
降低玉米杂交种籽粒水分的自交系间接选择P.M.Sweeney等降低玉米籽粒水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籽粒水分低的玉米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田间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不利气候和妨碍收获操作的田间条件到来之前收获完毕。籽粒水分提高,出籽率和籽粒品质下降(Juh...  相似文献   

19.
Wind  GL 王娇娟 《杂粮作物》2000,20(6):32-35
1995~1997年进行大田试验测定西南玉米螟(southwestern corn borer,Diatraea grandioella简称SWCB)对玉米杂交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s flauu)籽粒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影响。1995年把黄曲霉菌分生孢子喷到花丝上后,把玉米穗轴粗粉中的不满一个月的SWCB幼虫置于商用杂效种顶部果穗的叶腋。用黄曲霉菌、害虫共同处理过的植株黄曲霉素积累和黄曲霉菌籽粒侵染水平最高。1996年,使用相同的菌种和侵染方法,黄曲霉毒素积累和黄曲霉籽粒侵染水平均比1995年低得多。SWCB对黄曲梅毒素污染或籽粒侵染没有影响。在1996年有另一项研究中测定了SWCB对抗、感黄曲霉菌杂交种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和黄曲霉菌籽粒侵染的影响。SWCB与黄曲霉菌结合处理时,不管是抗黄曲霉菌杂交  相似文献   

20.
离体条件下玉米籽粒发育调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改进的籽粒离体培养系统对糖分浓度、GA3、ABA以及乙烯对籽粒发育的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营养供应状况与籽粒发育密切相关;相对较高的ABA/GA3利于籽粒的正常发育;籽粒发育的前期是对乙烯的敏感期。激素对籽粒发育的调节可能以可溶性酸生蔗糖转化酶为调节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