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肥料配比对‘秦烟96’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豫西烟区‘秦烟96’的最佳施肥量,采用3因素(N、P、K)、4水平(不施、少施、正常、多施)试验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于团棵期、成熟期测定不同肥料配比下,烟草氮磷钾的含量以及养分吸收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团棵期,随着施氮量增加,烟叶养分含量增加;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烟叶氮含量降低,磷含量变化不显著,钾含量先升后降。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5、30、90 kg/hm2时,烟叶氮磷钾含量都较高。在成熟期,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90、60、90 kg/hm2时,烟叶N含量为2.57%,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5.6%;当氮、磷、钾用量分别为45、90、90 kg/hm2时,烟叶P含量达1.30%,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1%;当氮、磷、钾用量分别为45、60、90 kg/hm2时,烟叶K含量达0.99%,与对照相比增加了52.3%。氮、磷、钾用量分别为45、60、90 kg/hm2时,烟草对氮素是利用效率最高,为47.4 kg/kg,与CK相比增加了6.76%。在本研究条件下,‘秦烟96’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为45、60、9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P-Zn配比对小麦幼苗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 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小麦生长,二者的缺乏与过量均会抑制小麦发育,且这种影响在冠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小麦苗期,Zn与Cu的吸收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供Zn则促进了Zn和Cu的转运,而Mn转运则受到了抑制;过量供Zn时,大量Zn被转运到冠部,同时明显抑制了(Fe+Cu+Mn)的吸收总量;P的供应显著地抑制了Fe的吸收,但P的供应提高了Zn、Cu、Mn的转运率;P、Zn在对Zn与Fe、Cu、Mn间吸收竞争的影响中,Zn本身的影响要比P的影响更为明显,供Zn明显促进了小麦幼苗对Zn的吸收;在小麦幼苗冠部,Zn与Fe的竞争中,供P利于Zn的吸收,缺P则利于Fe的吸收;而Zn与Cu以及Zn与Mn间的竞争中,缺磷时利于Zn的吸收,供磷后则利于Cu和Mn的吸收.总之,小麦幼苗Zn、Fe、Cu、Mn营养中,P、Zn的不同配比会不同程度地改变Zn与Fe、Cu、Mn的协同或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生长素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主要包括: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及生长;促进细胞分裂、伸展和分化进而促进植物茎的伸长;促进花芽萌发及影响花的形态建成和衰老;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单性结实,影响果实增大和果实成熟;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种子胚的形成等。除此之外还对生长素运输的生理特点、运输机制和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梳理,了解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顶端优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向性反应、形态建成等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生长素在网络信号调控和各器官量的分配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棉花对初蕾期物理伤害的调节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在蕾期常遭遇冰雹所致的物理伤害,但棉花具有一定的调节补偿能力。明确棉花对不同程度物理伤害的补偿效应,对灾后棉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山东主栽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于2014—2015年棉花现蕾后第5天在山东省临清市设置去顶去叶(RTL)、去顶留1叶(RT+1LM)、去顶留叶(RT+ALM)、留顶去叶(TM+RL)、留顶留1叶(TM+1LM)以及未损伤的正常植株(CK) 6个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棉花生长发育、叶面积动态、净光合速率、生物量、棉柴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单株干物质量, TM+1LM处理在15 DAT和30DAT(物理伤害后天数)分别比CK降低59.0%和12.1%,但在45DAT和60DAT与CK无差异;其余伤害处理在15~60 DAT均不同程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与干物质积累趋势一致。处理45 DAT内, RTL、RT+1LM、RT+ALM和TM+RL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间推迟, TM+1LM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及高峰值出现时间与对照一致。TM+RL生物产量较CK降低18.2%,而RTL、RT+1LM、RT+ALM和TM+1LM的生物产量与CK相当; RTL、RT+1LM、RT+ALM和TM+RL的棉柴比分别比CK降低52.6%、47.3%、36.8%和23.7%,而TM+1LM的棉柴比与CK无明显差异。RTL、RT+1LM、RT+ALM和TM+RL单位面积铃数分别减少19.0%、7.2%、9.9%和15.6%,单铃重分别降低23.2%、8.9%、8.9%和19.6%,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6.3%、17.5%、15.5%和31.9%,而TM+1LM的铃数和单铃重没有显著降低,籽棉产量与CK相当。据此,把蕾期物理损伤分为轻度损伤(TM+1LM)、中度损伤(RT+1LM、RT+ALM)和重度损伤(RTL、TM+RL),其减产幅度分别在5%以内、15%左右和30%以上。对于轻度和中度损伤棉田,宜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棉花补偿性生长,减少产量损失;对于重度损伤棉田,可以考虑改种其他短季作物。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不同调理剂对改良低丘新垦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采用温室培养试验,选择3种质地不同的新垦耕地土壤,比较研究了14种改良剂(包括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褐腐酸钾、膨润土、高岭土、蛭石、沸石、硅藻土、石灰石粉、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紫云英、生物质炭和泥炭)对新垦耕地土壤结构性、保水性、透水性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多数调理剂均可改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持水量、凋萎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和有效水范围。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和褐腐酸钾的效果最为明显,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42.88%~299.38%、41.15%~239.69%、55.39%~207.70%。泥炭和商品有机肥对低丘新垦土壤物理性状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其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31.90%~119.69%和35.19%~71.05%。膨润土、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可明显提高砂土和壤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高岭土和蛭石可明显提高砂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但对粘土和壤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较小。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其可增加土壤饱和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有效水范围,降低凋萎含水量。总体上,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褐腐酸钾、泥炭、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类的调理剂可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比较适合低丘垦造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Evaluation of 397 common bean accessions of diverse origin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effective sources of resistance against bean common mosaic potyvirus strains prevalent in Himachal Pradesh, a north-western Himalayan state of India. 21 accessions viz., KR 7, KR 225, KR 295, KRC 4, KRC 7, KRC 11, KRC 12, KRC 13, KRC 16, KRC 22, Amanda, Black Turtle Soup, Contender, Hans, Great Northern UI 123, Improved Tender Green 40031, Jubila, Kentucky wonder, Monroe, Premier and Sanilac, were found resistant to NL-1n and NL-7n strains. Some of the genotypes showed strain specific resistance. Pattern of inheritance studied in Hans, Contender, KRC 4 and KRC 22 of Indian origin against strain NL-1n revealed that single dominant gene governed the resistance in Hans and Contender whereas single recessive gene determined the resistance in KRC 22 and KRC 4. SCAR marker SW13690 amplified a product of 690 bp in Hans and Contender,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I gene in these cultivars. The implications of above genes in breeding for programme for BCMV resist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5003、U8112、掖478、掖107、铁7922、丹9046等和玉米杂交种掖单2、4、12、13号、沈单7号、本玉9号、成单14、雅玉2号、登海11、郑单958和东单60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美国Reid与旅大红骨、四平头、Lancaster、美国P78599种质、综合种选亚群和Suwan亚群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的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作物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作物学会自1962年起创刊《作物  相似文献   

10.
枣不同品种开花结实及花粉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枣22个品种开花类型,12个品种的花粉发芽率,5个品种的花粉萌发动态,9个品种的花粉贮藏和10个品种自花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脆枣、辣椒枣、葫芦枣、福枣、扁核酸、骏枣、赞皇大枣、红颜、无等、稷山圆枣、晋枣、绵枣、尖枣、临猗梨枣、长红、酥枣是昼开型;湖南鸡蛋枣、冬枣、束鹿糖枣、月出、尖头灰、屯屯枣是夜开型。其中脆枣、辣椒枣、葫芦枣、福枣、骏枣、赞皇大枣、红颜、无等、稷山圆枣、晋枣、绵枣、尖枣、酥枣、湖南鸡蛋枣、束鹿糖枣、月出、尖头灰、屯屯枣皆为首次报道。供试枣品种间花粉发芽率有很大差异,为1.52%~74.95%,平均发芽率为34.28%,变异系数为14.74%,其中冬枣最低,辣椒枣最高;花粉在散射光下培养与黑暗条件下培养对花粉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花粉-12℃干燥器贮藏极显著地好于2℃干燥器贮藏和室温干燥器贮藏;-12℃干燥器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88.04%、59.88%。花粉发芽动态试验表明,花粉发芽率和花粉管生长曲线呈单S型,培养5.5h花粉发芽率不再变化,7.5h花粉管停止生长。供试枣品种的自花结实坐果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1.
慈抗杂3号与两亲本和泗棉3号、中棉所29的若干生育与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慈抗杂3号单株现蕾数比两亲本平均高14.75%,比泗棉3号(CK1)和中棉所29(CK2)分别高34.01%和15.04%;结铃高峰期日增铃数比父、母本分别高18.03%和16.60%,比CK1高28.57%,与CK2无显著差异。现蕾期叶绿素含量慈抗杂3号略高于亲本及CK1,比CK2显著低10.14%;初花期、盛花期和始絮期均高于亲本和对照。盛花期开始慈抗杂3号保持较高水平的SOD与POD活性,使其清除O 2与H2O2的活性氧能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MDA含量显著低于亲本和对照。从而保证了生育中后期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2.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药败育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H. T. 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兵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迚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厚轴茶花属于完全花,花药其四室、呈蝶形,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其双核,于四分体时期形成分泌型细胞,单核花粉期开始降解,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和胞质分裂后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小孢子呈三角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与可育株无明显差异。花蕾发育后期,不育株花丝弯曲,花药粘连、干瘪、褐化、坏死,不裂药。不育株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增生、排列混乱,单核至双核花粉期绒毡层延迟降解。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环状单价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缺失、不均等分离、微核和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不育株小孢子胞质紊乱,单核期花粉粒相互粘附,花粉壁皱缩变形,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模糊不清,成熟花粉细胞空瘪凹陷。研究结果表明,厚轴茶雄性不育花器形态属雄蕊萎缩型和花药异常型,花药发育受阻于减数分裂至单核花粉期,存在花粉母细胞败育型和单核败育型。单核花粉期是兵花药败育的主要时期。花药绒毡层异常发育和延迟降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小孢子和花粉粒发育异常可能是兵花药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万云  李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摘要:试验以NaCl为胁迫因子,设置0 %、0.3 %、0.5 %、0.7 %、0.9 %、1.1%、1.3%、1.4%和1.5%九个盐浓度梯度,对奇台红豆草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根长、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研究盐胁迫对红豆草的影响。试验数据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红豆草的发芽率逐渐降低,根长逐渐缩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盐浓度在1.4%时,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达到最高。关键词:红豆草;盐胁迫;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  相似文献   

15.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工作实践,对呼伦贝尔市有关大豆产业现状做一小结。对今后的发展战略与措施提出初浅意见。呼伦贝尔市属国家优质大豆产业带,也是全国大豆面积最大的市,全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县是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翰族自治旗。呼伦贝尔市年播种面积50万hm2,总产70万t。分别占自治区的75%、全国的5.5%和4.5%。缺水、重迎茬种植是目前大豆生产的主要障碍。要增加国家支持和技术投入,努力提高品质、单产、总产。要建设生产基地,做大做强贸易及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Crops growing at high latitudes are adapted to low intensities of solar ultraviolet B radiation (UV-B). As a result of destruction of stratospheric ozone layer especially at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globe, the intensity of UV-B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at high latitud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onsequences of increased UV-B on crops,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arley, wheat, oats, clover, timothy, meadow fescue, tall fescue and potato was tested in Jokioinen, Finlan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field, under natural light, with a continuous 30 % increase in UV-B. Both increased UV-B and the control with slightly increased UV-A radiation affected the number of lateral shoots in cereals, and the specific leaf area and the content of phenolic substances in grasses. The effects varied according to plant variety and time of growing season. However, no visible damage, nor changes in biomass and yield production were found in any of the crops. Long-term effects on, e.g. genetic stability and germination of crop seed remain to be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笔者通过梳理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省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对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特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良好的自然生态、雄厚的农业基础、发达的社会经济、明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明,已成为江苏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机会。江苏省休闲农业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创意阶段3个阶段,应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难、缺乏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江苏省休闲农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品牌培育水平、类型模式丰富多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针对江苏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加快创意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物植株可分为农作物植株、水果植株、树木和花卉植株、畜禽驱体和水产品驱体等五大类型,并以造型、叶片、花朵、果实、大小、盆景、组合和文化等形式来表现美。作物植株美可用物理、修剪、工艺、化学、育种、栽培、装饰、园艺、文化和借景等方法来设计。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生命性与符号性相结合、局部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和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枇杷传统标记方法具信息量少、取材部位有限、无法进行早期鉴定、人为因素影响鉴定结果等局限。ISSR技术以其丰富的多态性、较低的实验成本、相对简单的操作、较高的稳定性以及呈共显性等优点,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笔者总结了ISSR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归纳了ISSR技术在枇杷种质鉴定、遗传变异分析,枇杷分类研究,枇杷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的进展。发现ISSR技术目前在枇杷上的应用较少,研究深度不够。笔者认为今后可通过提高ISSR技术的准确性,延伸ISSR在枇杷上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加强ISSR的联合应用,促进研究团队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使ISSR成为枇杷育种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植株中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CP等离子体法对黎塘岩溶区铁锰结核胁迫下的土壤和玉米不同器官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并对玉米不同器官富集系数以及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重金属元素As、Cd、Cr已对土壤构成了污染;(2)玉米各器官中As、Cd和Cr含量相对较低,Cu、Pb、Zn和Mn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总量以叶最高,茎和种子相对较少;玉米根中Cd、Cr含量最高,茎中Pb含量最高,叶中As、Cu、Zn、Mn含量最高,而玉米茎中Zn、Mn含量最低,玉米种子中As、Cd、Cr、Cu、Pb含量最低;玉米植株对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富集系数普遍较低,其值均低于1.000。(4)玉米根中Mn、Cr与土壤中Mn、Cr达到了显著正相关,茎中Mn与土壤中Mn达到了显著正相关,而玉米茎中Cd、Pb与土壤中Cd、Pb达到了显著负相关,叶中Pb与土壤中Pb达到了显著负相关,玉米种子中重金属元素与土壤中对应的重金属元素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且相关性较低;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为当地农业种植提供方向,种植玉米是当地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