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银叶菊和矾根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分析银叶菊和矾根的抗寒性,为其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拟合的S型曲线计算获得半致死温度;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采用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叶片丙二醛含量。银叶菊和矾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7.38℃和-61.09℃;不同处理温度下银叶菊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幅远大于矾根,矾根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银叶菊叶片在各处理温度下的丙二醛含量远低于矾根叶片。采用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这2个生理指标得出的结果与露地观察较为一致,矾根的抗寒性强于银叶菊。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马凤鸣  王瑞  石振 《作物杂志》2007,23(5):41-45
东北地区玉米的冷害通常是发生在苗期的延迟性冷害。为研究玉米抗冷害机制,筛选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抗冷害品种,选取东北地区主栽的44份玉米材料,在5℃下进行低温胁迫试验,抗冷性分级后从不同的级别中筛选出4个代表性的品种。采用盆栽方法,在三叶期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设5个温度梯度,5个胁迫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不同温度下、同一温度不同品种保护性酶有着明显变化和差异。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下降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 ;  相似文献   

3.
研究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生理指标变化及抗寒相关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为枇杷抗寒新材料的筛选及枇杷抗寒分子机理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洞庭枇杷(黄肉,DT)及洞庭枇杷突变型(白肉,DTM)挂果容器苗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对枇杷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均呈“S”型曲线变化,Logistic方程显示,洞庭枇杷和突变型(DTM)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4.759、-2.811℃,突变型(白肉,DTM)幼果的抗寒能力强于洞庭枇杷;2个枇杷的SOD、POD及CAT活性及洞庭枇杷(DT)的MDA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达到最大阈值的时间点不同,而突变型(DTM)MDA含量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洞庭枇杷SOD在1℃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POD及CAT活性在-1℃达到最大阈值;突变型(DTM)SOD、POD及CAT活性在-3℃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则在-5℃达到最大阈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转Ch IFN-α基因百脉根的低温生长特性,对其进行4℃低温离体水培和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脯氨酸(Pro)的测定分析,探讨低温胁迫对转Ch IFN-α基因百脉根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25 d低温处理期间,百脉根植株均生长迟缓,野生型(WT)还出现叶片枯黄和茎基部腐烂等冻害现象。转基因百脉根(TP)植株同期的MDA含量比WT低1.03倍(p0.01),WT的MDA下降幅度仅为TP植株的86%。TP同期的SP、SOD、Pro含量均较WT高(p0.01),且出现的降幅小。TP同期的SP、SOD和Pro含量分别是WT的1.21倍、1.27倍和1.72倍(p0.01),WT同期的SP和SOD降幅分别是TP的2.26倍和1.93倍(p0.01),TP植株的SOD含量峰值比WT提前5 d,TP的Pro在中后期增至WT植株的150%和129%。结果表明,转基因百脉根具有较好的低温耐受性和耐受生理基础,这对其在高寒山区的进一步应用及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外源ABA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ABA喷施茶树枝条,根据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确定适宜的浓度,再用最适浓度的ABA喷施茶树枝条,测定经低温胁迫后抗寒生理指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0mg/L和250mg/LABA喷施茶树枝条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最显著,但50mg/L较为适宜。-8℃低温处理48h后,ABA喷施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40.13%,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10.42%。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BA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茶树叶片的低温伤害,增强茶树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设施辣椒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以现有的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耐寒性情况,为设施辣椒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以晋尖椒1号、保椒F1、良椒2313、中椒22号4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各辣椒品种分别在15℃/5℃(昼/夜),20℃/10℃(昼/夜),25℃/15℃(昼/夜)3个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各辣椒品种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干物质、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都逐渐减小,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在低温处理前后,所研究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根据测定的各项指标对4个辣椒品种进行筛选,其抗寒性大小顺序为:良椒2313、中椒22号、晋尖椒1号、保椒F1。  相似文献   

7.
刘涵淼  张超  赵敏  冯新宇  刘洋  王丹 《种子科技》2022,(23):127-129
低温胁迫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危害,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文章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从栽培技术、遗传育种、差异蛋白质组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提高玉米耐低温能力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提高玉米耐低温能力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郑薯5号(耐寒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0.5 mmol/L水杨酸(SA)叶面喷施处理,通过低温胁迫(4℃14 h,2℃10 h)后,测定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和叶绿素总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外源SA对马铃薯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喷施SA后的马铃薯叶片MDA、SS、SP、Pro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提高,POD和SOD活性显著提高。因此叶面喷施外源SA能通过调控马铃薯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来减轻细胞膜的损伤,抵制低温伤害,提高其耐寒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S-诱抗素在低温胁迫下对玉米(Zea mays)的生理调控作用,选用‘大丰30号’玉米种子为材料,S-诱抗素不同有效成分剂量(0.2、0.4、0.6、0.8、1.0 mg/kg)包衣玉米种子,玉米出苗后使用培养箱模拟低温环境,待玉米长至三叶期,测定玉米幼苗生物学性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S-诱抗素拌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还原糖和信息传递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且均随着S-诱抗素有效成分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S-诱抗素提高玉米耐寒性的介导调控具有一定浓度效应,整体表现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5个栽培品种黄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8℃低温处理7 d。分析5种黄瓜生长状态、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REC)、超氧根阴离子(O2-)组织化学定位和脯氨酸含量的积累等,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种黄瓜的抗寒能力。显示:低温处理后,5种黄瓜幼苗在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伤害,新津优1号和新津春4号已经倒伏,唐山秋瓜、津研4号和春夏秋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蔫和失水现象。各品种的鲜质量和叶面积也有明显的降低,其中新津春4号的减少率最大,春夏秋王的减少率最小。O_2~-组织化学定位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种黄瓜O_2~-的分布均显著增加,其中春夏秋王染色面积最小,新津春4号染色面积最大。5种黄瓜的REC和细胞膜伤害率(membrance injury percentage,MIP)均显著升高,其中新津优1号增幅最大,春夏秋王增幅最小。与对照组相比,5种黄瓜脯氨酸的积累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新津春4号的积累量最少。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5个栽培品种黄瓜的抗寒性依次为:春夏秋王津研4号唐山秋瓜新津优1号新津春4号。春夏秋王抗寒性最强,可以作为北方设施栽培的选育品种。  相似文献   

11.
黄连木不同优株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世岩  宋新芳  李士美  李保进  武海卫 《种子》2006,25(8):32-34,45
通过对泰山黄连木不同优株种子的含水量、生活力及发芽特性研究,发现5^#优株种粒大,千粒重达62.84g,相对含水量为17.22%,绝对含水量为20.88%,种子活力为97.5%,发芽率为82.0%,发芽指数为13.86。红粒优株种较大,千粒重为63.10g,相对含水量为41.15%,但红粒优株种子均不能发芽。8^#、1^#优株在物理特性上与5^#优株相差不大,但发芽率不及5^#优株。4个单株和一个混采(对照)种子的生活力为7.5%~97.5%;发芽率0~82%;发芽势0~50%;CT曲0~17.8;MTG为0~3.61;CGR为0~40.8.  相似文献   

12.
以黄连木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黄连木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黄连木花粉萌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时间、硼酸浓度,培养温度的影响最小。最适宜黄连木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是1%琼脂+15%蔗糖+0.06%硼酸,25℃培养6 h,花粉萌发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珊瑚树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以3年生珊瑚树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耐寒性研究,采用人工冷冻处理,对不同处理温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珊瑚树叶片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叶片内保护酶的存在和活性的提高减轻了由膜脂过氧化引起的伤害,是珊瑚树提高抗寒性、避免低温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机理,以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温度,研究低温对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属不同种的树木抗寒性差别明显。3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北海道黄杨、‘傲雪’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27℃、-26.42℃、-25.7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在不同冷冻温度不同储藏时间下核桃‘温185’、核桃‘新2’枝条的抗寒性。采用室温(CK)、人工模拟低温等不同温度分别储藏5、12、24 h的核桃枝条,并测定比较了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储藏时间不同冷冻温度下不同品种核桃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10℃低温处理5 h,‘温185’和‘新2’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分别比室温增高2.54%、0.56%。‘温185’在受到低温胁迫后MDA含量逐渐降低,而‘新2’枝条MDA含量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低温对核桃枝条有一定的伤害,但由于整个过程中脯氨酸变化幅度不大,枝条内脯氨酸积累量的高低与冻害程度相关性不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各个品种的SOD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温185’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总的变化趋势是降低。‘新2’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对核桃枝条抗寒性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初步推测‘温185’抗寒性比‘新2’高。  相似文献   

16.
甘蔗苗期对低温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评价品种(系)的耐寒性,筛选出耐寒性较好的品种。以云南农业大学自育的9个农艺性状优异的甘蔗品系为研究对象,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处理,通过抗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极点排序法对各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3℃)处理使甘蔗叶片的细胞膜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平均增加了21.21%、134.1%、83.60%、35.47%、47.72%、9.07%、565.2%;(2)低温(3℃)处理使甘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平均下降19.67%。最终筛选出耐寒性最好的甘蔗品种‘滇蔗03-91’,耐寒性最差的甘蔗品种‘滇蔗02-39’,而‘滇蔗08-5’、‘滇蔗05-103’、‘滇蔗01-58’等品种(系)耐寒性强于‘滇蔗04-14’、‘滇蔗04-429’、‘滇蔗05-522’、‘滇蔗02-227’品种(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方梨品种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新疆地方梨品种栽培及选育、鉴定抗寒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25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低温(-18、-21、-24、-27、-30℃)处理,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枝条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5 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总体上均有上升的趋势,部分品种的丙二醛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25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为:‘艾温切可’>‘霍城句句梨’>‘霍城八月梨’>‘褐色句句梨’>‘句句梨’>‘轮台句句梨’>‘伊宁晚杜霞梨’>‘沙02’>‘阿克苏句句梨’>‘株选1 号’>‘红香梨’>‘大果奎克阿木特’>‘沙01’>‘绿梨’>‘黑酸梨’>‘耐西普特’>‘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莎车冬香梨’>‘沙03’>‘奎克阿木特1 号’>‘库车阿木特’>‘可克阿木特2号’>‘库尔勒黄酸梨’>‘莎车晚红香’。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腊梅硫酯酶基因(Cp FATB)在苜蓿中的表达特点及生理功能,获得苜蓿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本实验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p FATB转入‘龙牧806’、‘WL319HQ’和‘肇东’3个苜蓿品种中,对其后代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转Cp FATB基因SP3代(第三代基因修饰材料)种子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均高于各自对照,其中T‘龙牧806’最高,达到87.79%、208.19;转基因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显著低于其各自对照苜蓿品种,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苜蓿品种;转Cp FATB基因植株高度和分枝数与其各自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越冬率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品种,T‘龙牧806’越冬率最高,达到96.60%。转Cp FATB基因促进‘龙牧806’、‘WL319HQ’、‘肇东’苜蓿SP3代种子萌发;抑制苜蓿叶片叶绿素合成。越冬前促进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增强POD、SOD活性,提高了翌年越冬率,说明外源Cp FATB基因有助于苜蓿抗寒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低温保护剂对喷药棉苗抗寒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LTPA(植物低温保护剂)处理棉花幼苗,促进SOD、P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抗寒力鉴定结果表明,棉苗可抵抗-2℃~-5℃低温长达12h不受冻害。这种抗寒力可保持一个月。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比较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对低温冷害的响应,为黑龙江大白菜种植及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白菜幼苗生长至3叶1心时,转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3天,对6个白菜品种进行生物产量及生理性状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6 个供试品种生物产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新锉四号’外,其余5 个大白菜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处理下均高于常温对照。除‘抗病91-12’外,其余5 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低温处理下均高于常温对照。6 个大白菜品种耐冷性能力依次为:‘新北京三号’>‘农学昌五小根’>‘牡丹江二号’>‘义和九号’>‘抗病91-12’>‘新锉四号’。因此,‘新北京三号’可作为耐冷性品种在黑龙江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