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刚性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拓宽道路下软土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利用经现场实测数据合理性验证过的数值计算模型,分别改变桩网复合地基体系中桩体与加筋体的几何、材料力学条件,考虑不同地基处理方式和加筋布置形式,以路堤顶面新老拼接结合部的横坡改变率为差异沉降控制指标,进行设计参数敏感性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老路堤下地基稳定后仅对新地基加固时,不同地基加固方式对加宽路堤表面差异沉降影响很大;仅单层布置的加筋效果不明显,而采用底部多层加筋时对差异沉降的抑制效果较好,路堤顶部多层加筋可增强新老搭接处的整体强度。基于新老路堤表面横坡改变率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可为刚性桩网复合地基在拓宽道路工程中实现控沉功能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所受上覆荷载下难以定量计算桩土间荷载分配的问题,设计了缩尺模型箱试验,通过人工模拟桩端下卧层为砂土、桩身段加固区地基为黏性土的工况,进行桩、土承载特性和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假设基底桩土相对位移下路堤内土柱间滑移面剪应力垂直分布,考虑桩顶上刺入路堤、桩端下刺入下卧层以及桩侧负、正摩阻力非线性分布,理论推导了路堤-桩-地基土整体在应力与位移协调下的相互作用过程及荷载分配方法。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少地基沉降,桩身最大轴力位于距离桩顶1~2倍桩径深度处,最大负、正侧摩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且最大正摩阻力位置向桩身下部转移;基于侧摩阻力与附加应力成比例关系条件,桩端下卧层砂土为Winkler地基并赋以刚度系数的定义,推导出的桩土应力比与荷载分担与实测值接近,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作为现场实际工程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现状.找出了我国发展复合地基技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褥垫层加固机理,地基刚度分布对地基反力分布的影响。群桩效应及群桩合理布型等提出了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碎石桩法处理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软土地基进行工程建筑时,常常会遇到两方面的工程地质问题,即地基土的承载力不足和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特别是旧路改建工程,由于软土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沉降稳定时间长、很容易造成新旧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从工程实际出发.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碎石桩法在公路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设计方法,并采用应力面积法对加固前后地基土的最终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同时采用了砂井地基的固结理论着重分析了碎石桩法对软土地基渗透固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环路建设项目K1 +020~K1 +220路段地基为松花江河漫滩软土,土体含水量高、空隙比大,地基承载力低.以该路段软土地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碎石桩加固地基的原理出发,采用地质勘察、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碎石桩处理河漫滩软土地基效果以及河漫滩软土地基的沉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桩施工过程中,道路沉降速率较大,在9d内道路的沉降量达12 ~ 18 cm,碎石桩加速了软土地基的固结;碎石桩施工以后,道路的沉降速率明显减小,碎石桩显著地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河漫滩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真空预压法是一种有效加固软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工程中常因地基土中含有透水层而影响了真空荷载向深部传递,进而影响该工法的应用效果。以江海高速真空预压试验段为工程应用背景,利用孔压静力触探(CPTU)技术测定地基土中粉质砂土层厚度和深度,当采用高压旋喷桩密封处理粉质砂土层时,结合真空度、水位、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等现场实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加固前后部分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对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PTU测试技术准确测得该试验场地粉质砂土层埋深介于9.5~12.5 m,将高压旋喷桩的设计深度优化至8~14 m,有效节约工程造价。加固后深部软土的强度显著提高,土体的含水量与压缩系数较加固前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达11%和24.8%,综合场地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验证了真空预压结合高压旋喷桩技术对含有粉质砂土层的软基加固的良好处置效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庞建国  杨明  马昌龙 《森林工程》2012,(6):69-73,78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研究深基坑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弯矩内力等变化。分析双排桩排距、桩距、连梁刚度和被动区土体加固对双排桩支护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拒、连梁刚度和加固被动区土体能显著改善双排桩支护效果,而桩距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治深厚层软土能够有效减少路堤工后沉降,增加路基稳定,提高地基承载力,施工快速方便。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效果不明显,水泥土强度一般较低,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超 《森林工程》2004,20(2):42-45
以宁高公路建设为背景 ,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有限元沉降分析。分析认为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的沉降量与原位观测结论基本一致 ,说明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参数的选择是可行的 ,基本符合实际 ,配合连续监测判断地基稳定 ,为施工正常进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与破坏形式,分析碎石复合地基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指出路堤荷载下碎石复合地基垫层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刘艳军  周纲 《森林工程》2009,25(4):81-83
文章介绍某人防地下室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着重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变形和褥垫层设置等进行分析计算,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供设计、施工时参考.通过工程竣工后使用情况及实测结果的研究,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是一种较经济的基础形式,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狄峰  张红 《林业科技情报》2005,37(1):25-25,27
本文结合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 5 0 0 0 0m3 油罐地基的工程实况 ,对CFG桩处理油罐地基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分类、加固机理出发,着重阐述复合地基加固法中的CFG桩的加固机理、适应范围、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施工工艺选择和质量检验。提出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治中可采用CFG桩,并得出CFG桩施工工艺简单、适应范围广,所用材料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水泥和粉煤灰,受力特性与水泥搅拌桩类似。它可用于杂填土、饱和及非饱和粘性土、粉土、砂性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中,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变形。只是当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50kPa时其适用性值得考虑。若以挤密或消除液化为目的时,采用CFG桩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石晓东  陈巍 《林业科技情报》2011,43(2):129-130,133
仪征油库15万m3超大型油罐的建造,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油罐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介绍该工程地基处理的试桩、试桩检测结果的分析,施工工艺、工程桩检测标准的确定及最后处理效果,为大型油罐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效果理想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其运用作以介绍,以其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孟晓文  韩健 《森林工程》2010,26(5):66-67,71
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平台,建立桩-冻土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年冻土地区灌注桩基础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桩径、冻土温度对其横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Density and resin content are two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 c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cost of wood composite. However, particle size affects resin content and densit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hree factors can be manipulated to reduce the board density and resin content of particleboard without adversely influencing its mechani- cal properties. Some mathematical functional forms based on resin con- tent, board density and slenderness ratio were regressed and an appropri- ate form was chosen.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using SHA- ZAM 9 software,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best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indifference curv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llustr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gative effects of density or resin content reduc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uld be compensated for by controlling particles’ slenderness ratio. Interestingly, increases in slenderness ratio compensated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ecreases in resin content or board density on module of rupture (MOR) and module of elasticity (MOE). Moreover, this "compensation ratio" intensified as resin content or density decreased and/or as the MOR or MOE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reduction in slenderness ratio indicated a comple- mentary effect on reducing internal bond (IB) strength, a result of de- creases in resin content or density. Moreover, this "complementary ratio" was intensified as resin content or density decreased and/or as IB strength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7.
以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共同作用,从理论上推导了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的迭代模型。通过编制程序,计算得到桩顶的P-S曲线。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计算得到的P-S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说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计算大直径单桩的荷载与沉降曲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和迭代算法分析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某大型原油储库地基处理设计原计划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但存在质量控制困难、工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加固效果不理想,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场地和施工技术条件,确定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考虑油罐地基处理方案的重点在于地基的承载力、变形,尤其是不均匀变形,通过对场地条件的分析,按强度和变形双重控制理论进行了设计。工程试验表明,在本场地所采用的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是合适的,可作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