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在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影响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初步分析了应当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产棉区气象因子和纤维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选取保定、徐州、阿克苏等覆盖全国主产棉区的27个样点,在不考虑土壤、播期、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前提下,对所选样点2006-2011年的棉纤维品质数据和7-9月气象数据进行不同区域水平下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建立棉纤维品质的气象生态模型,并找出影响棉纤维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在全国主产棉区,日平均温度越高,≥12℃有效积温和降水日数越少,棉花纤维越长;日均最低温度越高,纤维比强度越大;日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湿度越高,降水日数越多,马克隆值越大。(2)在黄河流域棉区,日均温和平均湿度越高,棉花纤维越长;降水日数越多,纤维强度越大。(3)在长江流域棉区,降水越多,纤维越长;≥12℃有效积温和降水量越多,马克隆值越大;日均最低温度越高,≥12℃有效积温越小,品级越好。(4)在西北内陆棉区,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越大,纤维越长;≥12℃有效积温越大,纤维比强度增加;日照时数越多、降水日数越少,马克隆值越大。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定量化研究气象因子与棉花纤维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纤维品质形成模型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座果点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采用二次回归组合的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探讨了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座果点纤维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三个栽培因子对纤维品质影响的回归模型,即纤维品质(Y)与播期(X1)、密度(X2)、施氮量(X3)的回归方程,并提出了获得优质的最佳模式,即播期为4月23日、密度为2.4万株·hm 2、施纯N330kg·hm 2。其中施氮量是影响纤维长度、比强度、黄度最显著的栽培因子;播期是影响麦克隆值最显著的栽培因子;密度是影响伸长率最显著的栽培因子。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对蓝莓花芽分化影响的主要意义,列出了蓝莓花芽分化的6个关键阶段,指出了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6个关键阶段分别说明了气象因子在花芽分化不同阶段的影响,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帮助果农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2001~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8个纤维品质指标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共解释了总变异的85.9%),并根据试点的前4个标准化主成分得分,用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将20个试点划分为4个纤维品质相似亚区,即A、B、C、D亚区。A亚区纤维品质相对较差,B、C、D亚区纤维品质平均表现差异不大,但在具体指标上又各有特色,分别在绒长、麦克隆值和比强度上表现较好。同时对以亚区为单位进行优质棉区域化种植和育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邯郸农业研究所育成了两个优质棉品种——邯郸14和邯郸208,其共同特点是:丰产,早熟,纤维品质长度、细度、强力等主要指标,实现了配套和基本配套的要求.主要做法是:利用剩余遗传,在具有优质潜在力的群体中进行二次选择;早期世代注意品质选择,并用当地适宜生态型标准来衡量当选材料;运用性状相关规律,发现新的重组体;重视田间选择,注意优质棉早熟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0-11
本文以日照时数少、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的长江流域棉区点南京,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的西北内陆北疆早熟棉区点石河子,日照时数和昼夜温差居上述两地之间,但温光资源有一定差别的黄河流域中早熟棉区点安阳和保定作为3个棉区的典型生态区代表,研究与棉纤维品质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在较大时空尺度上双向变化过程中的纤维品质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棉纤维主要品质性状的气象生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1994—1995年在陕西杨陵和山东的鄄城、泰安、东营以及2001—2002年在长江流域棉花品种试验区域进行的试验资料,在不考虑土壤、栽培调控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棉花铃期日均最低温、日均最高温和相对湿度、夜均温和日均降水量分别是影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了基于铃期关键气象因子对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气象生态模型。上述模型既强调了遗传性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决定作用,也体现了气象生态因子的作用。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气象生态模型RMSE分别为0.985 mm、1.003 cN·tex-1和0.233,模拟值与观测值1:1直方图吻合度好,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国不同生态环境多点试验,正确评价参试棉花新品种系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和区划种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南省烤烟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烤烟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是烟草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烤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与政府等方面分析河南省烤烟产业集群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烟草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龙头卷烟工业企业带动战略、完善烟叶生产政策支持体系等,以促进河南省烤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烤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打顶留叶数与烤烟品种TSNA形成累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降低烟草中的TSNA(烟草中的特有亚硝胺)含量的技术措施,该文通过对三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进行不同打顶留叶数处理,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其鲜叶及成熟叶样品进行TSNA分析检测,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个烤烟品种的TSNA的形成积累主要是在叶片成熟阶段,鲜叶中的含量很低。盛花期打顶能够降低K326及红大烤烟品种TSNA的形成积累,降幅分别为11.3%、10.3%;见花打顶能够降低云烟85烤烟品种TSNA的形成积累,降幅为4.9%。三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的四种亚硝胺含量在成熟的叶片中;NNK含量最高、NAT第二、NNN第三、NAB含量最低,正常打顶的三个烤烟品种,NNK含量占总TSNA的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3.
外源过氧化氢对烟草花芽分化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对外源H2O2处理的烟草活性氧代谢及烟草花芽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外源H2O2处理显著影响了烟草体内活性氧代谢,H2O2和O2 -含量迅速增加;保护酶POD和CAT活性迅速被激活,SOD的激活滞后于POD和CAT。喷施H2O2处理的中后期H2O2的含量下降。(2)外源H2O2胁迫改变了开花基因的表达、现蕾时烟草叶片数以及花芽的发育进程。5和15d的外源H2O2处理明显抑制了烟草FLC基因的表达,促进了LFY基因的表达,促使烟草花发育提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体内活性氧平衡状态的变化影响烟草的花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为找出影响烤烟香型分类的关键因素,以全国6个植烟区域的清、中、浓3个香型烤烟烟叶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烤烟香型的分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烤烟清、中、浓3种香型整体分类效果正确率达到82.35%,其中对清香型分类效果最好,正确率为100%,对浓香型分类效果一般,中间香型分类效果较差。(2)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输出,影响烤烟香型分类关键的烟叶香味成分主要有:苯甲醇、β-紫罗兰酮、2-环戊烯-1,4-二酮、2-乙酰基-5-甲基呋喃、棕榈酸甲酯、5-羟甲基糠醛、3-羟基-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糠醛、苯乙醇、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因此,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能够运用于烤烟香型分类研究中,并在清香型和浓香型分类中取得良好的分类效果,同时找出了能够用于香型分类的关键因素,这对于烤烟原料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烟叶复烤废弃物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解决烟梗灰的废物利用问题,实现烟草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目的,采取烟梗灰为原料配制的基、追肥与常规烟草基、追肥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烟梗灰不同的配施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烟梗灰可以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促进烟叶充分成熟和干物质积累;(2)施用烟梗灰可以提高烤烟农艺性状,圆顶期最大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3%~20.7%;(3)施用烟梗灰可以有效提升烤烟的产、质量,其中T1处理(基肥:菜饼 378 kg/hm2+烟梗灰252 kg/hm2+磷酸二铵212.55 kg/hm2+硝钙220.65 kg/hm2;追肥:烟梗灰735 kg/hm2+尿素96.45 kg/hm2)效果最佳,产量上增加了75.6 kg/hm2,烟农纯收入增加了5952.9元/hm2,相比对照提高了14.85%。因此,烟梗灰基、追配方处理(T1)是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利用的最佳方式,适合湖南永州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烤烟对钾素的响应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苗期不同浓度钾营养液培养和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K326、NC89、云烟85、豫烟杂1号、长脖黄、庆胜2号、潘园黄和9806-407烤烟基因型在不同供钾水平下对钾素吸收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烤烟的吸钾特性存在差异,随着苗期供钾水平的提高,烟叶的钾含量相应增加。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在高钾水平下最小;在不同钾营养液水平和田间情况下,潘园黄和豫烟杂1号钾含量最高。并与其它基因型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是9806-407和长脖黄,表现出较强的吸钾能力,K326和庆胜2号的吸钾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动态预测技术,对‘红花大金元’、‘闽烟35’和‘翠碧1号’烤烟品种的地表上第1叶片中叶柄基部内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及田间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烟株地表上第1叶片中叶柄基部内青枯病病原菌数量与烟草病枯病的发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烟株叶柄基部含菌量与烟株发病率成正相关,并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烟株的发病率随烟株叶柄基部含菌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了烟株叶柄基部烟草青枯病病菌含量与大田烟株发病率的回归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将对南方烟区,特别是福建烟区烟草青枯病的发生预测及防治决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烤烟全钾含量的标准测定方法为硫酸-双氧水消煮火焰光度法,此法操作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提高检测效率,本文利用盐酸和乙酸溶液浸提烤烟不同部位钾,比较不同浓度、用量和提取时间对钾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20~25℃)条件下,30 mL 0.5 mol/L盐酸振荡30 min和30 mL 1 mol/L乙酸振荡40 min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较高。经t检验结果可知2种方法与标准方法结果无明显差异,盐酸浸提法从浓度和提取时间上优于乙酸浸提法。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烤烟含梗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不同产地、烤烟品种、栽培调制措施、加工方法和部位对烤烟含梗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烤烟含梗率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烤烟衰老过程中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观察烤烟叶片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其衰老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与生理特性变化的特征,探讨结构与生理过程的相关变化规律,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生理指标分析,发现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主要发生以下变化:(1)叶绿体基粒整齐片层结构的丧失是细胞进入衰老期后最早和最明显的现象,线粒体和细胞核保持功能至衰老后期,质膜是最后发生裂解的细胞器;(2)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嵴数的变化上,成熟后期,线粒体嵴数明显减少,大部分内膜已经破裂,内部可供呼吸作用的面积减少,呼吸强度降低;(3)生理指标分析表明,叶绿素是受叶片衰老影响最显著的指标,叶绿体片层结构的破坏引发了整个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