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鱼类耗氧量的测定,一般是以测定单位时间内水中氧气减少的量来表示,耗氧量值用来衡量鱼的代谢强度,一般分为基础耗氧率(标准耗氧率)和最高耗氧率(活动耗氧率)。基础耗氧率是指鱼体在未受到运动、食物、温度等影响而保持安静状态时的消耗氧量。最高耗氧量是指鱼体活动时的耗氧情况,即活动耗氧率,鱼活动越强耗氧率越高。1 温度和鱼的耗氧率的关系。无论是基  相似文献   

2.
卷口鱼耗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关系式为Y=0.3539X^0.5646。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关系式为Y=0.3519X^-0.4340。水温和水流量对耗氧率都有影响。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38X^1.2711,水温24-30℃时耗氧率变幅较小,24℃以下,30℃以上时耗氧率变幅较大。在一定的水流量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12X0.5086.卷口鱼的呼吸耗氧率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耗氧高峰出现在每日10:00-13:00和20:00-23:00,白天的耗氧率均大于晚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在饱食状态下各种大小的河蚬在下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和河蚬的个体大小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河蚬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排氨率与其体重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温度对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某一温度,则随温度的的升高而降低。还发现,河蚬的耗氧率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试验研究了在饱食状态下各种大小的河蚬在下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和河蚬的个体大小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河蚬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排氨率与其体重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温度对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某一温度,则随温度的的升高而降低。还发现,河蚬的耗氧率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幼虾[(2 37±0 21)g]与成虾[(21 59±1 7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以及温度和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0 0±0 5)℃恒温状态下,大规格实验虾的耗氧率仅为小规格个体的34 53%,差异极显著(P<0 01);同时,克氏原螯虾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明显,成虾夜间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156±0 008)mg/(g·h),白天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134±0 009)mg/(g·h),差异显著(P<0 01);幼虾夜间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484±0 011)mg/(g·h),白天12h的耗氧率平均为(0 369±0 051)mg/(g·h),两者差异同样极显著(P<0 01)。一昼夜中,幼虾和成虾耗氧率均出现3个高峰值和4个低谷值。克氏原螯虾的窒息点与体重及温度显著相关,并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大而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耗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耗氧量,和窒息点,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4-30度的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并呈正相关关系,史氏鲟和杂交鲟的窒息点分别是1.28-1.37mg/L和1.36-1.44mg/L。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一龄蚌,蚌壳长分别为52和77mm;二龄蚌,蚌壳长分别为69、87和102mm)三角帆蚌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7±0.7)℃,pH为8.07±0.02,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6.05±0.52)mg/L的条件下,蚌壳长为52、77、69、87和102mm的三角帆蚌的单位质量耗氧率分别为(27.85±7.15)、(17.94±4.89)、(18.76±6.55)、(14.26±3.24)和(14.25±2.51)mg/(kg.h);三角帆蚌个体耗氧率与蚌质量和蚌壳长均显著相关;在实验期间,三角帆蚌单位质量耗氧率存在昼夜差异,夜间(0:00)耗氧率高于白天(12:00);经过3d饥饿后三角帆蚌耗氧率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本结果揭示池塘养殖的三角帆蚌代谢强度远远低于混养的淡水鱼类,说明三角帆蚌养殖不是鱼蚌综合养殖池塘中DO消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水温过高 过高的水温会影响鱼类生长,如青、草、鲢、鳙、锂、鲫等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3……  相似文献   

9.
迟进坤  张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95-7497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及体重对金鱼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耗氧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耗氧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0.01〈P〈0.05);排氨量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在温度为10~18屯时,金鱼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O.01〈P〈0.05);而当温度在18~2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排氨率呈下降趋势,18℃组为峰值:在14℃水温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金鱼的耗氧量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显著(0.01〈P〈0.05);耗氧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金鱼的排氨量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排氧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呼吸室法测定体质量分别为(9. 81±0. 84)、(26. 93±1. 35)、(748. 42±5. 61) g的锦鲤在不同水温(5、10、15、20、25、30℃)下的耗氧量、耗氧率,并测定体质量分别为(9. 78±0. 56)、(26. 45±1. 05)、(750. 87±4. 93) g的锦鲤窒息点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水温时,锦鲤的耗氧量与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耗氧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窒息点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同体质量时,锦鲤的耗氧量、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窒息点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锦鲤的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高峰时段出现在14:00—16:00;锦鲤窒息点为(0. 17±0. 01)~(0. 63±0. 03) mg/L,表明其耐低氧能力较强,对水中溶解氧要求不高,在生产上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相似文献   

11.
日本刺沙蚕幼体的呼吸耗氧率及其在虾池中的耗氧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描述了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anica(Izuka)幼体的呼吸耗氧率,实验沙蚕1991年8月初取自在河青堆水产公司养虾池,实验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文中还根据虾池中日本刺沙蚕的平均个体重量和生物量对其种群在虾池中的耗氧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日本刺沙蚕幼体的呼吸耗氧率R与体重m的关系为:R=0.2053─0.0745[(m─0.4)/0.2]+0.0197[(m─0.4)/0.2] ̄2;根据实验结果和虾池中沙蚕的平均个体重量及生物量估算的虾池中沙蚕种群耗氧量为(0.724±0.363)(0.129~1.602)g·(m ̄2d) ̄(-1),仅占该养殖结构虾池中总氧气消耗的9.13%。所以,养虾池移入沙蚕后的溶氧管理仍然是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12.
镉对黄鳝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镉对黄鳝耗氧率的影响,以了解镉中毒与黄鳝能量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别以体重1、23、mg.kg-1腹腔注射染镉时,黄鳝的耗氧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当体重2 mg.kg-1的镉浓度腹腔注射时,随着时间推移,耗氧率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这可能是环境污染对动物影响的共有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胚后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体长与年龄的关系,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的耗氧率及体重与耗氧率的关系。[方法]对139尾爪鲵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测量其体重、体长,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聚类分析;应用封闭式能量代谢仪测定静息状态下幼体、亚成体、成体爪鲵的耗氧率。[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爪鲵的体长、体重与年龄,体重与体长均呈正向指数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在静息状态下,亚成体爪鲵的耗氧率最高,成体最低,而且耗氧率与体重呈负指数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爪鲵生长与耗氧率的胚后发育表现出冷水溪流型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仔虾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体重、温度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仔虾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仔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 g±0.540 g、0.5244 g±0.0257 g、0.2886g±0.0421 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W)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O=aW-b,其中a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a0W-b0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W)满足以下方程:O=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16.
体重和温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水温和光照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影响,为其人工繁育及规模化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密闭流水环境中,设3个水温梯度(14、19和24℃)和3个光照强度(<10、500~600和1200~1300 lx),通过测定进、出水样溶解氧含量而计算乌原鲤鱼种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乌原鲤鱼种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在14~19℃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对应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19±0.07、0.22±0.06和0.29±0.07 mg/(g·h),临界窒息点则表现为24℃(1.5023 mg/L)>19℃(1.4887 mg/L)>14℃(1.2180 mg/L);乌原鲤鱼种耗氧率昼夜节律表现为:14℃水温条件下白天>晚上,19℃水温条件下晚上>白天,24℃水温条件下白天>晚上.在冬季水温(13℃)条件下,光照强度<10 lx时的乌原鲤鱼种平均耗氧率为0.15±0.06 mg/(g·h),光照强度为500~600 lx时的平均耗氧率为0.16±0.08 mg/(g·h),光照强度为1200~1300 lx时的平均耗氧率为0.16±0.07 mg/(g·h);对应的乌原鲤鱼种临界窒息点分别为1.7729、1.2316和1.1639 mg/L,乌原鲤临界窒息点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适宜生长水温范围内,乌原鲤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适当提高水温有利于促进其新陈代谢,提高生长速度;光照强度的变化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无明显影响,但黑暗条件下其临界窒息点较高.乌原鲤的高耗氧率和高临界窒息点直接限制其自然种群分布,也是造成其种群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温度对Can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anica(Izuka)幼体的呼吸耗氧率,实验沙蚕1991年8月初取自在河青堆水产公司养虾池,实验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文中还根据虾池中日本刺沙蚕的平均个体重量和生物量对其种群在虾池中的耗氧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日本刺沙蚕幼体的呼吸耗氧率R与体重m的关系为:R=0.2053─0.0745[(m─0.4)/0.2]+0.0197[(m─0.4)/0.2] ̄2;根据实验结果和虾池中沙蚕的平均个体重量及生物量估算的虾池中沙蚕种群耗氧量为(0.724±0.363)(0.129~1.602)g·(m ̄2d) ̄(-1),仅占该养殖结构虾池中总氧气消耗的9.13%。所以,养虾池移入沙蚕后的溶氧管理仍然是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