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海藻肥配施传统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及其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玉米金禾658为供试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设置CK (复合肥1 500 kg/hm~2)、CF_1+S_1、CF_2+S_1、CF_3+S_1、CF_1+S_2、CF_2+S_2和CF_3+S_2共7个处理(CF_1~CF_3分别为复合肥1 500、1 350和1 200 kg/hm~2,S_1~S_2分别为海藻肥7.5和15 kg/hm~2),田间随机排列,测定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物量、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等性状。【结果】添加海藻肥的CF_1+S_1和CF_1+S_2处理的产量较传统复合肥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8.9%和15.9%(P0.05),并且在其配施减量10%和20%复合肥的情况下依然达到未减产效果。与CK处理相比,CF_1+S_1处理将玉米各时期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了3.9%~6.4%、拔节期株高和茎粗分别显著增加了5.1%和8.9%、乳熟期叶片SPAD值提高了9.7%(P0.05)。然而在相同复合肥用量下,不同海藻肥处理间的产量、茎粗和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济效益方面,添加7.5 kg/hm~2海藻肥的CF_1+S_1处理收益最高,较CK增加了32.5%,较减量复合肥的CF_2+S_1和CF_3+S_1处理分别增加了16.5%和21.6%。【结论】与普通复合肥相比,配施7.5 kg/hm~2海藻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的株高、茎粗、SPAD值和干物质量,进而增加了玉米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具有抑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作用。为验证含DMPP的复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特安排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DMPP的复合肥,玉米的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和生物量比施普通复合肥的玉米平均高3.0%~15.9%、4.7%~29.2%、4.3%~14.9%和8.3%~30.5%,说明含DMPP的复合肥具有促进玉米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樊俊  王瑞  徐大兵  谭军 《农学学报》2022,12(7):45-49
为探索腐殖酸在烟草育苗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托盘育苗的方法,研究基质不同腐殖酸添加量(0、0.5、1.0、1.5、2.0 g/株)对烟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腐殖酸用量的增加,烟苗成苗率、壮苗指数、生物量、株高、茎粗、叶长及叶宽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1.0~1.5 g/株达到最大值,其中烟苗成苗率达到92.3%,较对照增加了3.6个百分点;壮苗指数达到1.05,较对照增加16.7%。适量腐殖酸提高了烟苗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体积及各级根系总长。综合比较,育苗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有效改善根系形态特征、提高烟苗的整体素质,最适宜的腐殖酸添加量为1.0~1.5 g/株(基质腐殖酸总含量为28.8%~34.4%)。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揭示了适于夏玉米生长发育的20-0-20核心母粒中DMPP、Zn、B的最佳添加量组合方案。【方法】在20-0-20核心母粒中添加差量DMPP、Zn、B,综合分析不同DMPP、Zn、B添加量组合方案与玉米农艺和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玉米农艺性状整体随DMPP、Zn、B添加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b、c、d核心母粒对玉米农艺性状的促进效果较大,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较普通26-10-12BB肥分别增加了约1.12%~6.74%、2.76%~11.11%、12.28%~14.65%。同理,玉米产量性状总体随DMPP、Zn、B梯度总体呈先增后降趋势,b核心母粒对玉米产量性状的促进作用较大,穗长、单株穗重、单株生物鲜重较普通26-10-12BB肥分别增加了约10.66%、31.66%%及6.32%。【结论】综合考虑核心母粒的试验效果和成本控制,筛定华北地区20-0-20玉米核心母粒中DMPP、Zn、B的最优使用量组合方案为DMPP(1.50 kg·t~(-1))+Zn(30.00 kg·t~(-1))+B(12.50 kg·t~(-1))。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华阴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春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矿质氮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CK)、单施化肥处理(NPK)、70%化肥+30%有机肥(7F+3M)、50%化肥+50%有机肥(5F+5M)、30%化肥+70%有机肥(3F+7M)、优化施肥+硝化抑制剂(Opt+DMPP)6种施肥模式,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分别对不同施肥模式的试验区域表层及剖面土壤进行取样,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表层硝态氮、铵态氮及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施肥式下2年春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2年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14.02 t/hm2),增幅为6.05%,Opt+DMPP处理产量为13.38 t/hm2,产量增幅不显著(P>0.05);Opt+DMPP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42.18 kg/kg;与NPK(35.03 kg/kg)相比,3F+7M显著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至39.06 kg/kg, 3F+7M增加氮肥偏生产力至70.11 kg/kg, Opt+DMPP显著增加氮肥偏...  相似文献   

6.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糯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氮素抑制剂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糯稻生物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常糯1号为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氮肥对照(CK);②施尿素(U);③施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④施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⑤施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DMPP+NBPT)。研究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NBPT+DMPP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生物量(P0.05),U+NBPT和U+DMPP+NBPT处理较U处理的生物量分别增加7.02%和7.99%,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虽然增加了水稻生物量(增加幅度3.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配施NBPT/DMPP显著增加了水稻氮、磷吸收量(P0.05),而钾素吸收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U+NBPT、U+DMPP和U+DMPP+NBPT处理植物地上部分氮累积量较U处理分别增加9.6%、6.5%和12.2%,吸磷量分别增加了9.2%、10.4%和14.4%,吸钾量则分别降低了2.6%、3.7%和4.4%。综上,在沿淮平原糯稻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生物量,提高氮素、磷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量黄腐酸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用量,为黄腐酸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设6个施肥处理,测定玉米株高、茎粗、叶绿素值(SPAD)、干物质量、养分积累、苗期光合特征,分析不同用量黄腐酸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 黄腐酸施用量为150~225 kg/hm 2配施15 kg/hm 2微生物菌肥,玉米农艺性状表现最优,当黄腐酸施用量为225 kg/hm 2,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达最大值,干物质量较CK增加28.81 g/株,增幅138.9%,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138.9%、276.2%和117.8%。FA150处理和FA225处理苗期Pn、Tr、Gs值均高于其他处理。 结论 黄腐酸+微生物菌肥(150 kg/hm 2+15 kg/hm 2)和黄腐酸+微生物菌肥(225 kg/hm 2+15 kg/hm 2)处理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增强苗期光合作用,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150~225 kg/hm 2配施15 kg/hm 2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8.
外源腐殖酸对栽培基质性状和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添加外源腐殖酸对基于发酵床垫料蔬菜栽培基质的腐殖酸及其他理化性质的变化和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5种水平(0 mg/kg、0.5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外源腐殖酸对辣椒栽培基质在定植期、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腐殖酸含量和理化性状的变化以及对辣椒在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外源腐殖酸添加量处理在定植期、苗期和开花坐果期能显著提高基质腐殖酸含量,并随外源腐殖酸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外源腐殖酸添加量处理在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基质p H值有所增加,而在定植期、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基质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对基质的有机质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在4个生育期基质的全氮、全磷、钾含量随外源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而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有所降低。添加外源腐殖酸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辣椒植株在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鲜质量、干质量、株高、根长和茎粗,其中添加量为2.0 mg/kg和1.5 mg/kg时增加效果较为显著,并提高开花结果期和成熟期辣椒SPAD值,提高光合能力,而且随外源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辣椒单株产量显著增加。说明,添加外源腐殖酸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基质中腐殖酸含量,提高基质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促进辣椒生长发育和提高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 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新植蔗SPAD值分别比CK增加20.5%、21.1%、27.2%,差异极显著,分蘖率分别比CK增加48.96%、119.74%和169.90%,差异极显著;4个处理中,以2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最高,其中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59 640条/hm~2和102.22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32%和8.48%,宿根蔗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72 894条/hm~2和105.56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45%和16.05 %。新植和宿根蔗的蔗糖分并不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用20 mg/L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新植蔗苗期+1叶的SPAD值,可提高新植蔗的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产量,说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将不同浓度锌肥添加到液体肥料后对玉米生长以及玉米对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锌的液体肥料T1处理相比,施用添加2%~4%锌的液体肥料处理T2和T3的玉米茎粗分别增加了13.77%、11.93%,玉米的生物量分别比T1处理增加65.6%和78.4%。液体肥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对玉米茎粗、生物量以及氮、磷、钾、锌养分积累量等都具有明显的影响,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改善玉米植株体内的锌含量,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其中,在液体肥料中添加2%~4%的锌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腐植酸、聚天冬氨酸对西兰花生长的影响,为其施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植酸、聚天冬氨酸与复合肥混施及两者复配与复合肥混施对西兰花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0.5%腐植酸+0.3%聚天冬氨酸+复合肥复配处理较其他处理最好,可分别使西兰花株高、茎粗及产量增加8.3%、13.3%和10.3%,花球单重达478 g,商品率达89.4%,并且较1.0%腐植酸+0.6%聚天冬氨酸+复合肥复配处理经济成本低。[结论]0.5%腐植酸+0.3%聚天冬氨酸+复合肥复配施肥适宜西兰花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河南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2014年始在河南省博爱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30%+腐殖酸5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夏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氮素吸收、累积及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单施磷钾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分别降低4.61%、8.55%、6.20%、26.91%,秃顶长增加21.60%。常规施肥较单施磷钾肥处理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分别增加8.01%、10.85%、44.45%,籽粒氮含量及氮累积量分别降低6.67%、54.07%。另外常规施肥处理产值、纯收益、产投比较单施磷钾肥处理分别增加44.45%、59.80%、43.84%。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夏玉米植株的生长,提高夏玉米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大幅度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增加各部位氮素含量及累积量,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配施腐殖酸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可以有效改善夏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累积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其中,以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株高、茎粗、穗长分别增加3.73%、2.30%、0.12%,秃顶长度降低22.45%,产量增加12.88%,籽粒氮含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总氮累积量、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68%、25.98%、10.70%、13.79%,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57.46%、28.84%、22.23%、59.86%,纯收益增加8.66%。在常规施肥减氮15%的条件下配施3 000 kg·hm~(-2)腐殖酸,可有效增加夏玉米的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减氮30%的条件下会导致夏玉米产值和收益降低。【结论】氮肥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可提高产量、提高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及累积量,促进氮元素的吸收及分配,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是过量和少量施用氮肥都会引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降低。在施用腐殖酸的基础上,适宜的氮肥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常规施肥减氮15%+3 000 kg·hm~(-2)腐殖酸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在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夏玉米产值及纯收益。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推荐的肥料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3.
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是缓解土壤肥力下降、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土壤质量及改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调节土壤酶活性、活化土壤养分、促进玉米养分吸收,研究未施化肥(CK)、1/2全量化肥(1/2CF)、3/4全量化肥(3/4CF)和全量化肥(CF)分别配施0 mg/kg腐殖酸(HA0)、250 mg/kg腐殖酸(HA250)、500 mg/kg腐殖酸(HA500)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玉米植株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为化肥减量施用应用于玉米实际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植株矿质营养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在玉米抽雄期、成熟期,3/4CF+HA250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较CF+HA0处理明显增强。而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3/4CF+HA250处理植株干质量较CF+HA0用量分别显著提高110.7%和154.6%,抽雄期3/4CF+HA250处理的玉米植株全氮含量较CF+HA0处理提高36.6%。1/2CF+HA250和3/4CF+HA250处理的玉米植株全磷含量较CF+HA0处理增加38.0%和74.8%。与CF+HA0处理相比,化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地膜对棉花长势的影响及自身降解和回收特性的分析。【方法】以聚乙烯地膜(CK)为对照,设置全回收高强度地膜(G)和4种可降解地膜(J1、J2、J3和J4)处理,对比分析地膜类型对棉花长势和产量的影响及地膜回收效果和田间降解情况,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棉田绿色生产地膜。【结果】CK处理蕾期和花期株高茎粗分别是62.08、7.36和103.75、10.36 cm。降解地膜处理株高较CK显著降低4.66%~13.21%,G处理株高和茎粗较CK无显著差异;CK处理蕾期、花期和铃期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是17.77、43.36和744.97 g/株。G处理在各生育时期较CK显著提高7.45%~19.90%,且均显著高于降解地膜。CK处理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分别为5.37个/株、5.18 g/个和5 642.14 kg/hm2。G处理单铃重较CK显著降低0.23 g/个,但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0.94个/株,产量显著提高620.91 kg/hm2,增幅...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泰科宝石F1为试验材料,设4个CO_2浓度(350±50)、(600±50)、(800±50)、(1 000±50)μL/L,分别对应CK、C1、C2、C3等4个处理探究CO_2施肥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增施CO_2显著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与CK相比,分别平均提高12. 52%~53. 21%、8. 23%~30. 68%、16. 40%~64. 16%,同时也显著提高番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较CK分别平均提高5. 34%~23. 96%和23. 79%~53. 76%;降低了幼苗叶片气孔导度。随着CO_2浓度增加,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C2 C3 C1 CK,即(800±50)μL/L(C2)为最佳CO_2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外源氨基葡萄糖在作物生长发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以玉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胁迫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氨基葡萄糖对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根系、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各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在0.1~5 mg/L的氨基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玉米的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 mg/L氨基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玉米的茎粗、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1.30%、26.58%和19.32%。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总分枝数等指标也均有显著增加,其中在2 mg/L浓度条件下增加最大;同时,氨基葡萄糖对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也有提高,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叶绿素的含量呈增加趋势。综合各因素可以看出,在无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外源氨基葡萄糖均可以促进玉米幼苗各指标的生长发育,其中在本实验条件下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在2 mg/L左右时促进玉米各指标发育的效果最佳。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增效物质,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腐殖酸对盐胁迫条件下苦瓜生长的缓解效应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环境的作用,以绿星2号苦瓜为试料,研究不同浓度腐殖酸对盐胁迫环境下苦瓜幼苗形态建成、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能够抑制苦瓜幼苗形态建成,降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pH值,抑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腐殖酸能够缓解盐胁迫对苦瓜幼苗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的抑制作用,缓解效果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且以NHA3处理(100 mmol/L NaCl+160 mg/L腐殖酸)下的值最大,分别较CK2(100 mmol/L NaCl)增加33.98%、15.10%、34.61%、25.18%、22.16%、36.00%,与CK2差异均显著(P<0.05)。腐殖酸能够缓解盐胁迫对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抑制作用,且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是盐胁迫下的速效氮含量以NHA2处理(100 mmol/L NaCl+80 mg/L腐殖酸)最大,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以NHA3处理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腐植酸、聚天冬氨酸对西兰花生长的影响,为其施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植酸、聚天冬氨酸与复合肥混施及两者复配与复合肥混施对西兰花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5‰腐植酸+3‰聚天冬氨酸+复合肥复配处理较其它处理最好,可使西兰花株高、茎粗及产量分别增加8.3%、13.3%和10.3%,花球单重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78 g和89.4%,并且较10‰腐植酸+6‰聚天冬氨酸+复合肥复配处理经济成本低。[结论]综上所述,5‰腐植酸+3‰聚天冬氨酸+复合肥复配施肥适宜西兰花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用量风化煤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我国风化煤腐殖酸储量丰富,腐殖酸含有多种活性官能团,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当腐殖酸施于土壤时,根系对腐殖酸的响应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最初动力。因此,研究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可为风化煤腐殖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作物的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霍格兰营养液溶液培养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待玉米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移到营养液培养盆钵中缓苗1 d,外源添加不同添加量(0、5、10、15和20 mg C·L -1)腐殖酸,研究其对玉米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以及根部养分状况的影响。 【结果】 (1)腐殖酸可显著增加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和根系TTC还原总量,较对照分别平均提高42.31%、19.33%、18.18%、46.54%和81.01%。(2)腐殖酸可改善玉米根系的形态,其处理玉米总根长、总根数量、根体积、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13.51%、16.74%、69.62%、14.68%和49.28%。(3)添加腐殖酸可增加玉米根系的轴根数、轴根长度和侧根数,腐殖酸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6.28%、21.65%和16.80%。(4)随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对玉米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以中等浓度(10 mg C·L -1)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其根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9.36%和69.07%。(5)腐殖酸处理(尤其是10 mg C·L -1)可有效增加玉米根系糖类、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物质等的含量。 【结论】 添加腐殖酸可明显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增加根冠比,改善根系形态,有效增加玉米根系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中等浓度(10 mg C·L -1)的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沃根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对比方法,对玉米进行微生物菌剂和化肥减量田间试验。[结果]当地常规施肥量+75 kg/hm~2固体微生物菌剂处理和当地常规施肥量减量20%+75 kg/hm~2固体微生物菌剂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分别增加了0.9、0.3 cm,茎粗分别增加了0.3、0.2 cm,产量分别增加了7.4%和0.1%。[结论]施用"沃根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增产作用显著,用其替代20%化肥增产不显著,此外施用该菌剂对增加茎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